回首青冢的散文

时间:2022-09-27 13:28:52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回首青冢的散文

  最近去了一趟草原。顺便看了一遍大青山下的“青冢”。

回首青冢的散文

  青冢,原意就是青色的高大坟墓。高大的青冢之下,并没有什么人物在那里长眠,但这个青冢,千百年来,却为蒙汉人民所敬重和喜爱。究其原因,是高高的青冢下面,埋着昭君出塞时遗落在黄河岸边的一只绣鞋。

  昭君,名王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羞月闭花”中的“落雁”指的便是她了。有多少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戏剧作品都因她而生,名目繁多的传说和故事,推波助澜,叫人眼花缭乱,让其他的三位美女望尘莫及。

  公元前33年,汉元帝选派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

  何为和亲?和亲就是古代交战的两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再打下去了,于是,实力上稍微强大的那个国家,选派一位具有皇室血统的女子嫁给对方的首领以示结为盟好。这样,交战的双方收起兵戈,笑脸相见,仇家成了亲家。和平总是一件好事,但就苦了和亲的那位女子,虽然冠其名是和平的使者,却要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在昭君那个年代,塞外草原在中原人眼里是蛮荒之地,沾有皇亲的娇贵人儿当然不肯下嫁蛮夷。但既然是和亲,那就总得有人嫁啊!

  这时候,选秀入宫的昭君,不甘在等待皇帝恩宠的漫漫寂寞中,白白耗费掉自己的大好青春,于是乎挺身而出,甘愿替代皇亲骨肉,出塞远嫁。一来替皇帝解了围,替皇帝解了围也就是替一个国家和民族解了围;二来也给自己创造一个逃出牢笼的机会,谋一个自由身。

  人家都替代你的女儿出塞和亲了,走之前,皇帝老儿总得见见人家吧。不见不要紧,这一见,皇帝老儿还从来没见过这么一位天仙般的人儿呢,虽然悔得肠子痛,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有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昭君一走,那位故意把昭君画丑的宫廷画师毛延寿,立即一命呜呼,成了汉元帝的刀下之鬼。

  终于等到风和送暖,和亲的昭君要上路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长安城里人潮涌动,人声鼎沸,自发送别昭君的人们默默张望,暗暗垂泪。喜忧参半的昭君怀着难言的心情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怀抱琵琶,深入草原。在长达数月的出塞途中,马背上的昭君一袭红袍,时时回望乡关,驼铃声声之中,琴弦幽怨,如泣如诉,就连飞过的大雁听到这充满离愁别绪的琴声后,再也无力飞翔,轰然落在了昭君的马前。

  活了五十多岁的昭君在草原上生活二十余年之久,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得了胡汉之间长达50余年的和平时光。在胡汉人民心中,她就是受人景仰和爱戴的英雄一个。因此,她区别于其他三位美女最大的不同,也就彰显出来——从“美女”堆里升华到“巾帼”的行列,和其后的花木兰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昭君死后,没有人知道她确切的葬身地点,人们为了纪念她,在她出塞的沿途,一路修起了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昭君墓”,以示对她的缅怀和追念。这些墓中,历来就数呼和浩特南部的这座青冢规模最大,名气最盛。大黑河从青冢的北边日夜流过,依山傍水之间,青峰突起,引人注目。杜甫游历青冢后,几多感慨集于笔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紫台巍峨,朔漠无边,满冢青青,寂寞黄昏;诗意清幽深远,读来追忆无限。

  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而一座小小的青冢是容不得匆匆的。七月的大青山下,万木葱茏,花草争艳,突兀在一马平川上的青冢,仿佛历史时空里一座长满青苔的巨石,沉沉地压在我的情感之上。想起青冢,我想起的不是一个女子的不幸身世,而是千千万万男儿的悲哀。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本该是男儿肩头担当的一份责任,却让一位千娇百媚的女子,一路劳顿,千里风尘地去完成;本该是男儿撕杀拼搏、一展身手的疆场,却让一个弱不禁风女子,冒着风雪和烟尘去安家。

  其实,说一句心里话,我不愿意去到青冢,不愿意怀着一种轻松游玩的心情去打扰昭君沉睡千年的安然;也不愿意想起青冢,高高的青冢让我仰慕,仰慕之余也伤害到我作为一个男子的自尊。

  男儿冢前生愧色,惭对手中三尺枪。

  琵琶弦动胡尘淡,谁叫安邦靠女妆?

  短短的一首七言,正是那天我的心绪啊。这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天下所有的男子,面对青冢,谁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的。

  好在昭君是心甘情愿、自动请缨,这稍稍能减缓一些我压抑的心情。如果世间所有的战争都能靠一场爱情去平息,我情愿看到大地上遍布青冢。

  我相信爱情的力量,但我不相信昭君获得了那样的爱情。对于昭君,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小家碧玉的乡间女子一直生活在香溪之畔的老家,她会有机会卷入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吗?如果入宫后没有毛延寿从中作梗,凭她的姿色和才情,会落得寂锁深宫,空对明月的下场吗?如果被大汉皇帝千般呵护,万般宠爱,她还会依然决然地踏入荒漠,为所谓的“爱情”献身吗?

  一切都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发生了。我要是昭君,也会勇敢地走出同样的一步。昭君不但美丽万分,而且智慧过人。与其寂寞对明月,当然不如选择一个痛快的活法,管它有没有爱情,为自由献身也值得。辽阔的草原,养育了强悍的匈奴,难道就不能养育昭君的爱情?作为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相信她的爱情会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样勃勃滋生;但是作为帝王手里维护统治的一个工具,她的爱情真的会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样盎然生机吗?

  历史不容窜改,昭君和亲的功劳将会世代铭记;历史只有一种,任你千遍设想,纵你万般不愿,都只能对着铁打的事实感叹。昭君的“爱情”里,有太多难言的苦衷和咸涩的泪水,不然她不会在老单于死后,又嫁给他的儿子。望着青冢前,昭君夫妇骑马相随的雕塑,那一脸的笑意有坚强,有抗争,也有无奈和妥协。后人之所以要雕成这样,当然有后人一份良好的祝愿在里头。谁都愿意把那段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想象得越美越好。

  遥远的尼罗河边,广袤的沙漠上,也有一位和昭君同样美丽的女子,在她的身上也发生了一段“和亲”的故事。她就是人送绰号“埃及艳后”的克丽奥佩特拉。她生于公元前69年,论年龄,比昭君大了将近二十岁的情形;不同的是,她是为了自己统治和野心而自动献身的。莎士比亚曾经这么形容过她:“争强好胜的女王,你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体,责怪也好,笑也好,哭也好;你的每一种情绪都充分地力图表现得美好而动人”。凭着天生丽质,她先做了凯撒的情人,后又成为安东尼的妻子,依靠强大的罗马帝国保全埃及的独立和安全。她的美丽和“爱情”就是她的武器。情人、母亲、斗士、女王,这些名分对她来说缺一不可。在她短短39岁的生命历程中,却做了22年女王,也维护了22年的和平。

  同为女人,都是国家统治阶级顶端的人物,昭君的命运听从着别人的安排,虽然她最终作出了自己主动的选择,但仍然摆脱不了几个男人或者是男权社会对她命运的影响;而克丽奥佩特拉却不同,她充满自信地主动出击,掌握乾坤,不能说把男人,甚至是最强大的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但他们的的确确是神魂颠倒地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昭君的内心里怀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用美丽甚至是血泪维护着胡汉人民之间的友好,出塞途中的“落雁”正暗合了她以后的生活,说到底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一件精致的殉葬品;克丽奥佩特拉则把美丽当作武器和工具,工于心计,耍尽手段,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连她的死也富有王者不成功便成仁的霸气,在罗马军队攻入之前,安静坦然地用毒蛇噬胸而亡。

  昭君和克丽奥佩特拉,二者都维护了一时的安定与和平,但居心和手段也都明明白白地摆在了你面前。且不说民族基因的差异,风俗民情的不同,单就两个具体的女人,她们的差别,在与男人交往的来回中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

  如今,纪念克丽奥佩特拉的埃及人还有没有,我不敢断言;纪念昭君的中国人却千秋不断,代代相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几乎被神化的昭君已完全演变成了和平的象征。

  一座青冢千秋在,几多游人慕名来。

  千年风烟都散尽,男儿何须多感慨?

  再一次想起青冢,我也想清楚了,不必再为“女妆安邦”而耿耿于怀,那毕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特殊的事件而已;我们都是何等壮烈的热血男儿,再纠缠下去,倒真是我们的虚伪和放不开了。放松地一扬头间,好象是突然之间明白了一些什么——原来,那大大小小的几十座“昭君墓”里,并不是空空如也,那里面有人们对昭君的真切怀念、对战争的痛绝厌恶和对和平的满心憧憬啊。

  2007、7、29夜

【回首青冢的散文】相关文章:

回首过去散文04-24

回首,默然散文05-05

不敢回首散文04-29

再回首的散文12-01

回首与展望的优美散文12-02

回首已是过客散文08-14

回首伤情处散文05-01

凝眸回首浅笑安然散文05-16

回首来时路散文07-06

回首独叹伤感散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