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荣的暖心散文

时间:2021-06-14 20:57:09 散文 我要投稿

史光荣的暖心散文

  暖 心(散文)

史光荣的暖心散文

  史光荣

  人世间,最冷漠的应是无视,最温暖的则是暖心。

  晋南垣曲,有两个习俗的字眼,传承了千年,在凛冽的寒冬,这两个字眼,就像冬日被窝里的“暖壶”温暖着心间,温暖着阴阳两个世界, 彰显着德孝的渊源。

  这两个简单的字眼,一个叫“暖房”,一个叫“暖墓”,听似亲兄弟,实则不搭界。一个是暖新房,一个是暖新墓,互不沾边搭界的两个“暖”字,却更加说明了垣曲是舜文化,是德孝文化的发源地、传承地。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延续下来的好多习俗,随着时光的蔓延,随着认识的进步,糟粕的习俗不断被摈弃,被取代,但两个“暖”字,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不断被传承和光大。

  所谓“暖房”, 就是子女建造的新房落成,特别是作为婚房的新房,搬迁之后,一定要让父母大人先去住上三日,意思是父母把房子暖得热和了,再让子女住。民间讲究天有神,地有鬼,因新房子动土建造,难免会对天地之神有孝敬不周的地方,若有妖魔鬼怪等兴风作乱,只有父母才能镇得住,若确有什么不好的神魂附体,父母就替子女扛住了,保佑子女及后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虽然此俗有所滑稽,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慈爱。直到今天,好多的垣曲子女远在千里之外购房置业,装修之后,父母也要过去暖一暖新房。

  如果说“暖房”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片厚爱,那么“暖墓”则是子孙后代报答父母的一片孝心。

  所谓”暖墓“,是父母长辈去逝以后,安葬的墓打好后,一定会预留一点点没干完的活,通常是留几铲拢好的新土在墓道的一角,下葬的前一天晚上,入殓盖棺之后,由逝者的儿孙、侄子、外甥、女婿等至亲男性,前往“暖墓”,女性身子弱,是不能去的,只有在家守灵,患病的男儿或年龄较小的也是不能去的,怕染上沉珂,影响健康,体现了习俗也是袒护弱者。

  “ 暖墓”的晚辈,到墓里把剩下的那点象征性的活干完,有不妥的地方再修葺一下,确保墓窑宽敞,使仙逝的亲人以后住到这里不感到憋屈,然后打开拿来的食品,一边追思着逝去的先人,一边吃点东西,说说话话之间,把墓窑暖热,以便让疼爱自己的亲人,到另一个极乐世界里,也能感受到后人们那一片热心、爱心和诚心,这也是孝敬大人们的最后一场祭奠的方式,是一种凄凉的美,漂渺的爱,从此天各一方,阴阳相隔,只能把那无尽的爱意,暖热那亲人们即将住进来的'新居。

  虽然现代人的意识里早已不信那所谓的阴间,但采用这种独特的祭奠方式,尽一次最后的孝心,也是排遣内心痛苦的一种发泄,是寄托无限哀思的一种方式,把对亲人的眷恋化作力所能及的付出,是从内心里发出对亲人们在世时养育之恩的点滴回报。

  相传这个丧葬习俗还是从舜帝那里传下来的,相传舜的父母去逝后,族邻前来帮忙打墓,墓穴快挖完时,舜要求大伙停下来,众人不解其意。殡葬的头天晚上,舜带着弟弟、儿子和诸多至亲,来到墓地。舜带头挖土凿墓,诸亲奋力相帮,各个汗流浃背,整个墓穴热气腾腾。弟象变挖边发牢骚道:“他们要干就干完,还留这一点活干啥。” 舜接着说:“乡邻们帮忙打墓,已非常辛苦了,我们理应十分感激,叩头致谢,不应埋怨,更不能咒骂。我让他们停下来,留点活,剩下的活由我们弟兄和亲戚来完成。”接着,舜又说道:“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儿时,父母怕我们冻着,每日抱在怀里用体温抚暖儿体。现在父母仙逝了,阴冷的墓穴就是父母的长眠之地,是父母在阴间的永久宅屋。为了父母不受冷冰之寒,我们干这点活的同时,也用我们的体温暖热了墓穴,使父母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也能感受到后辈的温情和孝敬,安息长眠。”

  这个凄美的传说是真是假,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但再舜乡垣曲却口口相传,流传了几千年,这个习俗更是延续了下来,作为子孙后代尽孝的一种传承,成了丧葬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是父母为子女“暖房”,还是子孙侄婿为长辈“暖墓”,避开封建习俗不谈,都体现了一个“暖”字,像春日的旭光,洒在地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只要暖字常在,我们的社会就会暖意融融,像花儿四季常开。

【史光荣的暖心散文】相关文章:

冬天暖心散文07-02

春未暖,心已暖散文07-04

春风为暖心已暖散文08-20

心暖花开的优美散文06-29

暖心春雨的散文欣赏04-28

拾冬,暖心散文07-07

春暖心开散文10-10

心若相惜,无言心也暖散文12-18

劳动光荣散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