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散文

时间:2021-06-11 14:02:40 散文 我要投稿

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散文

  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散文

  什么是衡量人生的标准呢?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散文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弗兰克尔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父母亲友惨遭杀害,他自己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地狱般的极限情境对生存意志的考验,他将其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追寻生命的意义》,并提出了意义疗法,继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后创造了第三种心理学治疗学派。

  生活中我们总会处于幸福、不幸福,或开心、不开心的上下波动状态中,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表明我们已经将目光注视与人类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想抵达幸福的终极状态

  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自己更加幸福,借由积极心理学与意义疗法,希望我们可以拥有现实的理想主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环境对我们的总体幸福感只有10%的影响,而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了环境。所以当我们在不断的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时,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正在推卸自己对自己生命和幸福的责任。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当我们面自己的情绪状态、生活状态时,“习得性无助”使我们常常逃避自己作出决定,经自己的问题转移于他人身上,依赖于他人操控、影响自己的生活及状态,但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自己的情绪,为自己提升幸福指数。在哈佛幸福课中,Tal博士强调——改变是困难的,但是是可能的。所以将改变的意愿及权利放在自己手中,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及幸福负责,是通往幸福之路的第一步。

  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弗兰克尔讨论了大屠杀生还者在生命里找寻意义的过程。虽然他们在集中营里经历的每一天都是惨无人道的生活,身心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但其中有些人却在那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目标感。他们的目标包括有一天能与亲人重逢,有些人则想将来要把这段历史公布于众。当然,据此推断出他们在集中营终是幸福的,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因为幸福不止是有意义。我们需要意义,也需要快乐;我们需要现在的收益,以及未来的获益。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弗兰克尔认为,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他说:“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在对幸福的追寻中,他们各说对了一部分。如果想要一个充实而幸福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我们不应该强调意义而忽略了快乐的价值,追寻意义的过程并非一定是痛苦的,当然,意义可以支撑人类读过苦难,但是幸福,既需要快乐也需要意义。

  国内目前市面上各种心灵鸡汤、自助类书籍十分畅销,可见心灵幸福感已成为当代人们一大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其实不是对幸福的需求,而是表层的、对快乐的需求。在一些简易的自助方法里,经常会忽略长期的幸福,以及我们对意义的追求。真正的幸福不代表对不安的情绪或生活的困难免疫,药物治疗和自助小册子则在根本上避开了这些问题。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的种种障碍。

  在对生命意义的研究中证实了,积极情绪可使人们更多的感受到生命是有意义的。像弗兰克所说的,“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发挥我们真正的潜力。”随着现在精神病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当然肯定有很多的病案确实需要药物治疗。但值得担忧是,药物治疗如此的方便,以致随着症状消失的也许还会有我们对意义和快乐的追求。

  荣格曾经说过:“有意义的事即使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当代研究指出,追求目标,而不是达到目标,才是带来幸福和积极情感的'因素。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常常谈到目标感,却忽略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我们能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得到好成绩、买大房子,当这一切实现后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即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健康是奠基于某种程度的紧张,人在"已经达成"与"还应该完成"二者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在"是什么"与"应该成为什么"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是人类生命中固有的属性,为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不必再迟疑去要求人实现自身潜在的意义了;也只有这样作,才能唤醒人潜伏状态中的求意义之意志。我认为我们如果以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是没有紧张的状态,那将是心理卫生上的一种危险的错误观念。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

  很多人会觉得当把自身的幸福当做永恒的追求时是自私的,而不愿意接纳,而事实上,所谓成人成己,最大的幸福意味着自我超越。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一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事实上,在现在看来,最高一层的需求是自我超越的需求,自我实现是自我超越后的副产品。

  弗兰克尔在书中强调,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实现。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拚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实现。换言之,"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人不能把世界看成光为了表现自己,也不该将它视为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工具或途径。这两种态度,都会使所谓的世界观变成"世界评价",因而瞧不起世界。意义是会变的,但是仍不失其意义。

  但是自我超越是非常理想主义的一个目标,我们不必苛求自己,正如幸福课中所说:准许自己为人。而自我超越的同时会伴随着高峰体验。

  但是,弗兰克尔认为生活是有意义的,但到底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判断生活意义的标准是什么,他都没有做出回答。弗兰克尔曾说过:“我一辈子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但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其次,他认为人有选择的自由,但选择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对此,我们还需要深入的剖析和区分。另外,他一方面强调意义不能被赋予、被创造,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存在一个抽象的意义,意义因人而异,具有特殊性,那么如何发现自身的意义或称之为“使命”?这都有待解决。在发挥其学说功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散文】相关文章:

当理想成为现实作文07-02

理想与现实的散文05-07

理想与现实经典散文06-22

理想与现实散文04-19

理想与现实人生散文05-12

理想现实与坚持散文06-0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散文06-27

理想与现实优秀散文06-19

让理想成为现实作文1000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