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中有多少燕雀的血肉散文

时间:2021-07-09 18:56:41 散文 我要投稿

鸿鹄之志中有多少燕雀的血肉散文

  最近因为对拿破仑比较感兴趣,把相关的电影都找来了。

鸿鹄之志中有多少燕雀的血肉散文

  《我与拿破仑》是一部意大利电影,2006年影片在罗马电影节上展映时,受到了意大利媒体、评论界和观众们的广泛关注。它与过去的英雄崇拜电影不同,通过一个普通人对伟人的观看,揭示了伟大人物的危险性。在伟人的天地里,是没有生命价值的,是没有道德准则的,是没有诚信原则的,一切以利益与胜利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可以编织谎言,可以流下鳄鱼的眼泪。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立场、观点与眼光是永远不同的。他们像站在跷跷板两端的两个人,互相审视着,互相瞧不起。大人物觉得小人物庸庸碌碌,虚度人生,代表性语言就是“燕雀安知鸿皓之志”。而小人物则站在自己的一亩半自留地上,对大人物殚精竭虑而终归尘埃的命运进行竭尽所弄的嘲弄。小人物的这种思想,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着比较浓重的体现。金庸喜欢把虚构的小人物与历史上的大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在金庸的价值体系里,名震一时的大人物远没有小人物富有魅力,在人性的天平上,大人物明显属于轻量级的。像《射雕》中的成吉思汗,杀戮无数,但在郭靖眼里,他并没有多少成功的光圈。在《碧血剑》中,袁承志也以李自成那种鲸吞天下的野心进行了抨击。小人物通过友情、爱情与人情这些人生最基础的情感,获得了战胜呼风唤雨大人物的精神动力与自信心。

  在《我与拿破仑》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类似的价值体系。影片表现1814年拿破仑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的经历。在这之后,拿破仑还曾经有一次回光返照,因此,这个岛上的拿破仑可以说是在蓄势待发,韬光养晦,但他的本性依然喷薄欲出。

  影片主人公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名叫马尔蒂诺。他被聘为拿破仑的文书,记录拿破仑的一言一行。马尔蒂诺大概受老师的影响,对拿破仑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之举深恶痛绝。从拿破仑上岛后,他就做好准备,准备暗杀拿破仑。而他意外地当上拿破仑的文书,也给了他接近拿破仑以极好的良机。他多次有机会,可以暗杀拿破仑。但是,都因为被人发现以及姐姐的阻挠而未果。

  影片中的拿破仑是一个拿腔作势的人。他在交谈中崩出的一些奇思妙想,总是叫马尔蒂诺记录下来,他带有太明显的作秀成分,大人物的这种自命不凡很可怕,后来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他会为做秀而做秀,在人面前演戏,在人背后也演戏。政客最后与戏子的可怕之处,就是他们最后已经没有了真实,不知道什么是他们真正的自己。所以戏子能演很多角色,而政客的形象,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个政客,能被看出多少迥然不同的性格。影片中,拿破仑很得意自己这种即时性的妙语,时时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却不是小人物所能理解的,所以拿破仑的妙语,并没有得到小人物马尔蒂诺的赏识。特别是拿破仑对胜利的那种疯狂的赞美,对生命代价的忽视,更使马尔蒂诺无法接受,两个人并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燕雀可能怀着一种妇人之仁,对鸿鹄的实现理想的残忍过分计较。马尔蒂诺就是太看重拿破仑建立功业背后造成的生命的死亡,强烈反感拿破仑信奉的弱肉强食的信条,这一点,终至马尔蒂诺这样的燕雀无法站到拿破仑的立场上来。

  拿破仑在影片中虽然没有被竭力丑化,但是他的那种虚伪、作秀、拿模作样还是得到了强化的表现。中国人对拿破仑有好感,是因为他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但此语据考证,当时拿破仑的目的,是为了刺激他的宿敌英国人,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对中国人有多么的热爱。俄国人对拿破仑是恨之入骨的,几乎视他为希特勒,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对拿破仑进行了漫画式的嘲讽。后来中苏交恶,前苏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逐渐清洗,拿破仑的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开始提高,渐渐地认同了他是一个英雄了。在本片中,拿破仑相当的虚伪。他假装因为贝多芬取消了对他的献曲而流下的眼泪,其实眼泪是内心真情的显示,但拿破仑不过是像女人那样,用眼泪来作为征服别人的武器。他揉着眼睛的时候,叫马尔蒂诺立刻把他流泪的事情记下来,以供后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是,这种演戏式的情感外露,还有多少发自内心的成份,不得而知。总之大人物的一切包括他在人面上的信誓旦旦的言语,人背后假惺惺的真情演示,都缺乏诚信度,都令人怀疑。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客的诚信缺失是一个最可怕的社会缺损。

  最后,马尔蒂诺的老师充当了刺客,不惜被擒,遭到枪杀。马尔蒂诺老师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死于战争,而痛恨战争的策划人。老师的死,令马尔蒂诺的刺杀决心再次萌起,他再次潜入拿破仑的宅弟,然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拿破仑开始了他的开始征服法国的行动。而荒唐滑稽的是,马尔蒂诺的情妇男爵夫人也成了拿破仑的战利品,随拿破仑远征而去,空留下政治与情感都一穷二的马尔蒂诺。

  影片中,政治上的唯利是图者拿破仑与生活中的.见异思迁的男爵夫人,实际是男女中的同一种人。他们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牺牲别人的生命,以及情感。拿破仑无视他发动战争时所驱使的血肉之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与胜利所在;男爵夫人嫁给了一个八十岁的老头,衣食无忧,过起了富足的生活,为弥补内心的寂寞,四处寻找情夫来补偿。但是,当他遭遇到拿破仑这样的可以拥有整个天下的特级富豪,那么,那种暂时肉体饥渴的小人物与提供有限财富的老头都可以抛弃了。拿破仑征服天下,自然会从征服女人开始,而男爵夫人获得利益最大化,自然会选中拿破仑这样的征服天下的风流人物。于是一拍即合,两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与女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完成了他们的相互需要、相互合作的最普适的利益交割。而在这里,我们正可以窥视到当今社会上政客与情妇之间的关系真谛。我觉得欧美文化里对人物的内心揭示的深刻程度要高于我们中国的。像影片中的拿破仑与公爵夫人本来都是通过马尔蒂诺这个中间体而结识,但是,这一男一女天生集合了男人与女人的欲望与野心的那一种,很快合并同类项到一块去了。

  野心的男人与欲望的女人离开了小岛,那么剩下的是什么?那就是平凡人自得其乐的生活了。影片对拿破仑的未来与男爵夫人的去向没有作出过细的交待,因为拿破仑在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之后,再次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上去,从此没有翻身,而男爵夫人之后的生活,电影是通过她的一封信来交代的,她像那些利用年青的资本翻云覆雨资本的女人一样,在人老色衰之后,承受着生活的必然的摒弃。

  与此悲剧性的大人物及附着在大人物身上的女人的命运相比,影片中的凡人生活却充满着天伦之乐,这正是多少年来,凡人之所以能够得到其乐融融活着下去的勇气的终极原因,而这也是大人物在功败垂成之后羡慕凡人的主要魅力所在。崇祯皇帝临终前发出的“愿世世代代不要生在帝王家”的呼号,充满着无奈的悲凉,但这种感受只能适用于末世皇帝,只要人的欲望与野心存在,追逐帝王之梦便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绝种。

  凡人是用亲情与朴素的生活来营造自己的那一份温馨的。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马尔蒂诺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虽然唠唠叨叨,风风火火,但她关心自己的兄弟,为他们的生死而担忧,而她也得到了那一个她似乎永远在挑剔的男人,在影片的最后,她与这个男人结婚了,却依然不放心让孩子由他抱起,但不妨碍这样的吵吵嚷嚷生活在继续。马尔蒂诺的哥哥甘愿代替弟弟出海,差一点命丧风暴。劫后余生回来后,他俨然想成为一个马可波罗式的人物,把旅途见闻记载下来。而马尔蒂诺在离开了男爵夫人离开之后,最终与一直爱着他的女佣结婚了。可以说,在大人物拿破仑自命不凡地离开小岛之后,普通人的生活依然生气盎然,鸿鹄之志碰到燕雀的最平凡的快乐,也要相形见绌。这些凡人的鸡毛蒜皮的生活,也许不一定充满浪漫,也夹杂着争吵与琐碎,但却包含着一种朴质的乐趣,一种代代相传的合理的生存原则。影片就要这样的结尾,吟味着燕雀的平凡的快乐,而却把鸿鹄那一番翻江倒海的行动推到了银幕外面。在影片的主题上,是一种反崇拜的,反英雄,反精英的,它关注的永远是人的基本的生活,在影片设立的价值体系与视解镜头里,这一切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反映。

  所以说,从和平的角度来看,鸿鹄之志虽然波澜壮阔,历史上也对它们情有独钟,但却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的实现是以无数的燕雀的血肉去完成的。用燕雀的眼光看待由鸿鹄们占领的历史舞台,才是真正的现代的觉醒的眼光。本片的视角忠实地执行了这一点,让拿破仑题材有了新的视角与解读。

【鸿鹄之志中有多少燕雀的血肉散文】相关文章:

成语解释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06-20

燕雀的杂文随笔07-04

心中有佛散文06-21

丘中有麻散文06-23

处堂燕雀成语解释06-20

血肉横飞的成语07-01

感恩缘分中有你的散文06-12

心中有光伤感散文06-11

关于带有燕雀的成语及解释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