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日记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日记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日记 篇1
光阴荏苒 岁月如梭。眨一眨眼睛,五年已逝,曾经的那座小城还是曾经的那个模样吗?脑中的海水开始涌动,一幕幕画面油然而生,是熟悉的画面,老友的样子。
20xx。2.7
我在莱芜汽车总站下了车,记得那天天气还不错,公交车车里开着空调,我提着沉重的行李下了车,大口的喘气。
进了站里,弟弟和姥爷远远的朝我打招呼,许是很久未见了;也是许久没来莱芜了,再来,已是长成了大男孩。
我们仨儿接着去了公交站点,一路上有说有笑,谈人生、谈理想,时而愁眉苦脸,时而傲气满满。离目的地还有不近的一段距离,我已迫不及待地想拥抱这老城了,一睹他的风采是否还如当年样子。
于是等了一班又一班的公交,终于坐上了车。“每人三元”司机老掉牙的说。我和弟弟姥爷(外公)在车上站着,公交早就坐满了乘客,不过很快就有人给我们让坐,很是欣喜。我观窗外这老城的模样:一幢幢钢铁厂冒着白烟,横七竖八的老房子,还有零零散散的小松树……这些,记忆都替我封存着。
近了,更近了。熟悉的.一切映入眼帘:从前的母校、从前的食堂、从前的公园、以及每天上学走过的那条小路。一瞬间所有模糊的记忆都变得清晰起来,那些老友,那些熟人,陈年旧事。乡愁的情愫便油然而生,我倾听这里的一切,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让我重新叙叙旧。
四年级日记 篇2
说到“蛋糕”,我就想起我第一次做蛋糕的经历。
那天吃完午饭,小外公教我和弟弟做蛋糕。我们把材料一一拿出,开始做蛋糕。小外公的工具真齐整呀:滤蛋器、打蛋机、蛋糕模具、纸杯等等。首先我们利用滤蛋器把蛋清和蛋黄分离,再用打蛋机打蛋清,慢慢地蛋清一点点起泡、变白、浓稠最后变成奶油。
接着我们在另一只碗中加入了面粉和蛋黄进行搅拌,搅拌时小外公不时的叮咛要慢慢地,不要把材料弄得满身都是,搅拌匀了再加入刚才打好的奶油继续搅拌,好了以后,我们把蛋糕粉倒入纸杯中,再放进烤箱里,这块技术活由小外公把关,小外公说等到有香气飘出来就好了。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蛋糕出炉了,它芳香扑鼻,我忍不住吃了一小口,哇~真香,不知道是为什么,蛋糕在我的手里变得异常好吃。
通过自己动手,才发现做蛋糕真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下一次我试着自己一个人做一次,应该更有成就吧!
四年级日记 篇3
趁着假日,我们姐妹四人,回老家拜访姑姑、叔叔、舅舅等长辈,他们都是八十几岁的老人家,大大的院落只剩两老作伴,看到我们大老远的回去,都喜出望外,还质疑的说:“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特地回来办呢?”其实是没有,我们只是回家乡看看老人家,给长辈简单的温馨。
高龄化的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生活中充满孤独、无奈、寂寞。他们的生活就是看电视、到医院做复健拿药…,当后生晚辈偶尔抽空拜访他们时,听听老人家讲古,说说当年勇,他们就感到无比的欣慰。没想到只是小小的举动却有大大的感动,让我们顿时决定往后要常常回家乡探望长辈们。
随着岁月的痕迹,每个人的生活宛如一层不变的轨道,常常循着一定的步骤,踏着重复的脚步往前。如果有些点缀那生活的品质会变得更美好,而这个点缀既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又能让他人快乐,真是太完美。
这次的家乡之行,不仅让我重温旧梦,也让我感受到家族长辈的热情,他们还要我们带回当地名产,真是盛情难却,不好意思呀!
四年级日记 篇4
摘棉花是一件既好玩又有趣的事。
今天,我到小姑奶奶家去玩。我做完作业以后闲着无聊没有事干。我东看看西看看,看见地上有一篮子雪白的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于是我就问小姑奶奶。小姑奶奶告诉我那是棉花,可以做被子还可以做棉袄。我非常好奇,于是我问小姑奶奶棉花长在哪里呀?小姑奶奶告诉我长在地里,我就嚷着叫小姑奶奶带我去摘棉花。
到了地里,我就开始摘了。我把棉花一拉,结果弄得棉花上又有叶子又有壳。这可怎么办呀?小姑奶奶在旁边看见我这样哈哈大笑,你这样可不行!我来教你,你先用一只手把外面的壳扒开,另一只手把里面的棉花摘出来,那样棉花就干干净净了。我照着这个办法试了一下,还真有效。没有想到摘棉花这样一件小事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
我一边摘一边想,小小的棉花还真伟大!它给我们做了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有了被子盖,有了棉袄穿。给我们在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温暖。想着想着,我一会功夫摘了一大篮子,小姑奶奶直夸我真棒!刚好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就挎着一篮子棉花高高兴兴的回家吃饭去了。
【四年级日记四篇】相关文章:
日记400字小学四年级日记02-26
观察日记三则-四年级-日记01-11
四年级读书日记03-07
观察四年级日记02-16
四年级跳绳日记02-09
四年级家务日记08-23
观察日记四则-四年级-日记01-11
沙尘暴的旅行日记-四年级-日记01-11
小学四年级优秀日记02-20
精选四年级观察日记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