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是王磐的代表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朝天子咏喇叭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翻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解说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主旨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约1530年,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是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欢豪华生活,也厌倦科举,终身未仕,纵情于山水诗画之间.他精通音律,其作品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采用民间口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著有《王西楼乐府》一卷.
创作背景
《朝天子·咏喇叭》创作于明朝中叶的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祸国殃民,是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皇帝扶植和利用宦官,致使宦官把持朝政,掌握着内外臣僚的生杀大权,并且有一批趋炎附势的官吏与之勾结,形成阉党.他们在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屡兴大狱,对劳动人民则公然掠夺土地,加重剥削和奴役,导致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王磐目睹了宦官的种种恶行,于是写下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作品欣赏
巧妙的比喻与象征:全曲开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表面上是在描写喇叭和唢呐的特点,实则以其比喻宦官。“曲儿小”暗示宦官原本地位低下,只是宫廷中的奴仆,本不应有太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腔儿大”则生动地描绘出宦官一旦得势后,便仗势欺人、气焰嚣张、得意忘形的丑恶嘴脸,极为形象地讽刺了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
生动的场景描写:“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描绘了运河上宦官的官船来来往往、穿梭不停的繁忙景象。一个“乱”字,既表现了官船之多,又暗示了宦官们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以及他们在河上横冲直撞、为非作歹的混乱场景,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百姓所遭受的剥削之惨重 。他们耀武扬威,每到一处便鱼肉百姓,而喇叭声则成为了他们恶行的伴奏,更增添了百姓的恐惧和厌恶之情.
深刻的情感表达:“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通过描写军队和百姓对喇叭声的恐惧,深刻地反映了宦官专权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的沉重灾难。军民们一听到喇叭声就发愁害怕,因为他们深知这意味着又将有灾难降临。而“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一句,则进一步写出了百姓在面对重重剥削和压迫时的无奈与迷茫,有力地揭露了宦官打着朝廷旗号肆意掠夺的罪恶行径.
辛辣的讽刺与批判:结尾“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宦官们的恶行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即百姓们被逼迫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水尽鹅飞”这一形象的比喻,将百姓的悲惨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将导致社会的衰败和灭亡,对宦官以及当时的黑暗统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严厉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相关文章: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翻译06-27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12-19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和翻译12-28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08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06-01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12-20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11-27
朝天子咏喇叭鉴赏01-30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11-23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