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

时间:2022-10-02 18:12:40 培训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培训方案模板集合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训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培训方案模板集合四篇

培训方案 篇1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相互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我市适龄残疾孩子的入学需求。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市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投入不足、布点不合理、师资不强、政策力度不大以及课程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从20xx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调整规划、强力推进,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推进教育公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向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延伸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到20xx年,师资队伍日趋优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年度目标。

  1.20xx年,逐步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探索送教上门的路径;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启动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立项和规划设计;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8%。

  2.20xx年,启动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完成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提质改造;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1%。

  3.20xx年,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三类残疾孩子各学段教育需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

  三、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调整。

  1.做好全市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全市新建学校总体规划,在湘江以东新建一所培智类为主的市级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按照“方便入学、分类分层”的要求做好立项、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20xx年启动建设,力争20xx年投入使用。改扩建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提质改造市特殊教育学校,高标准建成有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xx)》规定的要求,对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修缮、扩容、改造、提质;加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的配套建设。

  2.逐步调整现有学校办学特色。市特殊教育学校保持综合性办学模式,巩固盲、聋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学前康复教育,在新建特殊学校开办培智类后逐步将培智教育合理分流;浏阳特殊教育学校以办聋教育(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和培智教育为主要特色,逐步将现有盲班合并至市特殊教育学校;长沙县、宁乡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培智教育为主要特色,逐步将聋班合并至市特殊教育学校。

  3.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以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因地制宜向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两端延伸,让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在普通幼儿园中开设特教幼儿班;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职教育,支持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特殊教育发展需求,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既为培养特殊教育教师作出积极贡献,又为残疾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探索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结合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办实训基地,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二)提高待遇,注重队伍建设。

  1.培养和引进特教师资。有效发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强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特教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大力引进特殊教育专业和康复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优化我市特殊教育师资结构,着力培养一批特殊教育名师,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2按需配备教师编制。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个体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重等特点,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平均班额为6-12人,送教上门学生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学校按1:2.5的师生比配备教师编制。特殊教育幼儿园另配保育员,标准与普通幼儿园一致;特教班教师编制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配备;随班就读学校至少配备1名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适当增加专职特教教师配备人数;送教上门按照1: 2的比例配备特教教师编制。

  3确保特教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绩效工资标准、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逐年提高待遇。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15%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并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在核定特殊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按特殊教育学校本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40%-60%增核绩效工资总量,逐年增加,分步到位,用于发放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及业绩奖励,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职数比例在原定比例基础上提高5%—10%。将特教教师职称评审作为综合性学科(特殊教育)进行单独评审。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资源教师参照特教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送教教师、承担随班就读指导和“医教结合”实验的医(教)务人员,参照长沙市“三区”支教教师选派工作经费按年人均2万元标准执行,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医(教)务人员的交通、误餐等补助。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人民政府设立特殊教育奖教基金,奖励在特殊教育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热爱特殊教育工作,关爱残疾儿童成长。

  (三)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即将出台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残疾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2.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障学生都能够通过适性教育得到和谐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特殊教育学校要配置适合残疾学生教育、康复的现代化教学设备,20xx年前各特殊学校全部达到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推进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在教育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学校要成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教学教研机构,指导开展残疾儿童的医教结合工作,采取与医疗卫生、康复机构相互协作的形式,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康复、保健指导。统筹利用教育、医疗、残疾人就业等专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工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支持孤儿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发展。

  5、制定特教质量适应性评价标准。建立教材、辅具的评价制度,组织对教材、辅具的定期检查,形成评估制度;制定特殊教育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不同残疾类型、残疾程度,不同年龄残疾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

  (四)加大投入,给予政策倾斜。

  1.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将残障儿童少年教育事业费、基础能力建设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特殊教育各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并逐年增长。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资助水平,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xx至20xx年,分别达到6500元、7000元、8000元以上,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在“一费制”全免的基础上,对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费、交通费、辅具用品等进行(免)补,全面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全免入学。

  2.扶残助学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学生。从社会福利公益金中安排资金,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助学项目,按项目对贫困残疾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或救助。每年由市残联安排不低于3%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扶残助学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

  3.设立课改专项经费。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特殊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校本教学具开发,引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医教结合”实验项目研究。

  4.鼓励民间资本捐资办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办学。

  (五)加强指导,健全服务体系。

  1.提高融合程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支持各类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实现“零拒绝”。协调做好残疾学生就业帮扶、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

  2.实施随班就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特教班教师享受特教教师相关补助及待遇。建立定期委派资源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3.推行送教上门。相关部门要出台送教上门的具体方案,对不适合随班就读和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整合教育、卫生、残联、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4.建立资源中心。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基地,建立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各区县(市)应依托当地特殊学校以及条件合适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给予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为全市随班就读提供资源教师培训、巡回指导,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负总责,每年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制定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公平的配套政策,形成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要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协作,形成发展特殊教育的合力。市教育局要做好特殊教育统筹和规划实施及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工作;市编委要制定和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市发改委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特殊教育的规划建设项目;市财政局要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市民政局要用福彩公益金等做好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工作,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落实好特教教师津贴、职称评定等工作;市卫生局牵头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组建特殊儿童的医学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残疾儿童身体状况及受教育能力评估,提出医学专业指导意见,组织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预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工作,进行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及治疗康复,参与协助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特殊学校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指导开展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工作;市残联要做好残疾儿童青少年调查摸底,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做好毕业生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带着感情,责任上肩,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督导评估。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教育强区县考核体系。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开展特殊教育督导检查,将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监测和评价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培训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幼儿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礼仪教育融入环境创设中

  首先,利用我们幼儿园楼梯、走廊、草坪随处可见的各种文明用语条幅,引导孩子们去注目和学习,让各种礼仪教育融于环境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促进礼仪规范的养成。

  其次,要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例如墙面布置,在各个班级可以开设“文明乖宝宝”、“礼仪之星”等专栏的同时,每月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们都是好宝宝”、“朋友树”“一起玩 ”、“我来帮助你”;并且常常在教室的语言角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我们还可以张贴与礼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儿童画,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二)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

  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文明礼仪教育契机,灵活地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幼儿入园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

  对孩子进行入园礼貌教育,教师主动热情问候,做好幼儿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幼儿,重点在于礼仪中的体态语的学习,以及让教师懂得如何更礼貌提醒孩子。

  2.早操和盥洗这两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交往技能不足,同伴间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又由于幼儿园的建筑面积有限,班级幼儿人数多,受硬件设施的限制和影响,幼儿园在早操和盥洗这两环节,幼儿你推我挤,非常的不安全。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如轮流、等待、谦让、协商等,让幼儿学习自己解决交往活动中的冲突与纠纷。

  3.进餐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

  (1)做好值日生工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责任感。

  (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3)进行餐前唱“感恩歌”,餐中播放轻音乐,餐后自觉收拾的礼仪教育。

  4.午睡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

  午睡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幼儿尊重别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让幼儿懂得做事要轻轻:开门、关门要轻轻的;说话要轻轻;走路要轻轻。做到不影响别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中(具体内容见附表一、附表二)

  1、收集古典礼仪名言,宣讲古人、名人礼仪故事。

  2、在德育活动时间和蒙氏“日常生活”活动中加入幼儿礼仪教育,采用多种礼仪教学形式,做到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 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

  ● 行为辨析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

  ● 示范演示法: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教师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为其树立行为榜样。

  ● 情景表演法:“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 游戏童谣法:调节学习气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 活动竞赛法: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比赛,如:“漫画比赛”、“礼仪学习展示竞赛”、“发展性评价”等,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礼仪观。

  3、为幼儿提供文明礼仪实践机会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为幼儿提供文明礼仪实践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文明礼仪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讲文明礼仪的乐趣,加深印象。例如:小班的弟弟妹妹有需要帮忙,让幼儿热心的去帮助他们等等。

  (2)、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

  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与交往。

  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例如:● “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 “亲子远足”---在组织亲子春游绿色世界活动中,活动前我们让幼儿一起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要求,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的旅游参观者,文明对待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让幼儿的礼仪行为能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节日慰问”---如“三八节”给妈妈洗脚、“六一儿童节”分享美食活动 、“教师节”给老师献花、“中秋节”赏月活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阳节”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等。通过节日活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编发幼儿园《文明礼仪手册》,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四)加强家园、社区的联系,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1、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幼儿把良好的礼仪风貌带出幼儿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做法,家园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同步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3、组织“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文明礼仪倡议书”,传播文明礼仪知识,扩大幼儿园教育教学主张在周边社区的宣传。

  (五)建立监控激励机制,提高文明礼仪建设成效

  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比优胜班级和先进个人的重点内容。通过幼儿礼仪知识竞赛、幼儿文明礼仪展示等活动,检验学习礼仪知识的成果。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总之,幼儿礼仪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坚持和消化,需要我们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只要我们和家长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就一定能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一定会卓见成效的!

培训方案 篇3

  为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班主任工作责任心,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让新班主任尽快熟悉二中班主任班务工作特点,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二中教育教学要求的班主任队伍,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分绞实际,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措施与方法

  1、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小结会;每周日晚召开年级班主任碰头会。

  2、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扶;年级对新班主任所带班级的日常班务工作跟踪督查;政工处不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3、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新班主任介绍自己带班感受。

  4、学习二中班主任评估方案,教育法律法规,介绍国内外著名班主任事迹与经验。

  5、派新班主任到校本部参加校本部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尽快熟悉二中班主任工作流程。

  6、每学期撰写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或班主任工作论文。

  二、培训安排

  时间 主讲人 主题

  班主任工作主题发言

  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班务工作要求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主任工作主题发言

  班主任如何抓好班级学习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主任工作主题发言

  班主任如何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主任工作主题发言

  班主任如何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具体要求:

  1、参会对象:全体行政人员,全体班主任。

  2、发言的领导和班主任要先作好准备,准备好书面材料。

  2、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必须按要求参加培训,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考勤和培训情况将作为学期考核班主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3、参训人员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不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更不允许聊天。

  三、新老班主任结对安排表

  指导班主任

  新班主任

  具体要求:

  1、新班主任、年轻班主任要虚心好学,主动求教,尽快熟悉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熟悉了解二中班主任工作特点。

  2、指导班主任要经常到结对班主任班级了解情况,询问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帮助解决。

  3、指导班主任要指导帮助新班主任、年轻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

培训方案 篇4

  培训是普查工作的基础,提高培训质量是保证普查工作质量的前提。为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保证培训效果,为水利普查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 〕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与方式

  (一)培训目标

  培训工作以普查内容为核心,严把培训质量关,建立一支熟练掌握普查相关知识与要求、职责清晰、操作规范、高效文明的水利普查队伍,为水利普查各阶段任务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为水利普查取得高质量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方式

  1、统一组织

  我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培训工作由XX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水普办”)统一领导,制定培训工作方案,编制统一的培训教材、课件、工具书等。

  2、专业培训

  根据从事水利普查人员的职责分工,确定需要掌握的普查知识。普查培训主要为专业培训。主要针对专业技术骨干、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各专业普查内容的培训。

  3、分阶段实施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培训工作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为清查登记培训,第二阶段为填表上报培训和汇总平衡培训。各阶段培训都在相应普查工作阶段之前开展。

  二、培训对象与重点

  (一)培训对象

  县级培训主要是专业培训,培训对象为县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

  (二)培训重点

  针对培训对象及其职责分工不同,在培训时进行有效区分,突出重点、分类施教。

  1、县级普查行政管理人员。主要对县水务局干部职工进行综合培训,侧重培训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普查内容、技术路线和流程,着重提高对水利普查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相应行政管理工作。

  2、县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主要进行专业培训,根据各专业工作内容,侧重培训各项普查的步骤和作业流程、指标含义、普查表填报要求、质量控制要求和相关技术规定、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以及普查软件的操作方法。着重提高对水利普查单项工作的操作能力,使其顺利采集普查数据,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内容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的要求,普查培训的主要内容为:

  1、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目标任务、组织分工、管理体系、技术路线、进度安排、普查流程、普查规章制度;

  2、八项普查(含两个专项普查)的目标、任务、内容、步骤和方法,以及应遵守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等;

  3、清查工作步骤与方法,以及清查表、台账表的填报规定和要求;

  4、多种调查形式的组合应用和多种数据采集方法,普查过程中对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和要求;

  5、各类数据汇总平衡方法和要求,以及汇总表的填报规定和要求;

  6、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和普查底图的使用方法,数据录入、上报、汇总等应注意的问题;

  7、各级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等。

  两个阶段的培训使用统一培训教材。第一阶段的培训内容侧重上述前4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阶段的培训内容侧重上述后3个方面的内容。

  (二)培训形式

  培训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培训期间以集中面授为主,辅之以电子课件教学、分组讨论、个别辅导、师生互动、实地试填或课堂模拟试填、问题解答、测试等。培训教材

  XX县水利普查培训采用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组织编制的统一培训教材。主要培训教材如下:

  1、综合培训教材

  《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培训教材》主要作为各级普查机构组织的综合培训班教材,适用对象为县级普查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2、专业培训教材

  主要包括:

  (1)《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培训教材》;

  (2)《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培训教材》;

  (3)《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培训教材》;

  (4)《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培训教材》;

  (5)《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培训教材》;

  (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培训教材》;

  (7)《灌区专项普查培训教材》;

  (8)《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培训教材》;

  (9)《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与软件使用培训教材》;

  (10)《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及处理培训教材》。

  上述教材作为县级普查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班、数据处理培训班教材,适用对象为县级普查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

  3、多媒体教材

  主要包括对应普查专业培训教材组织编制的统一专业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材,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及实际工作参考资料,适用对象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4、工具书

  主要包括《水利普查百问》和《水利普查工作手册》,作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解决疑难、查阅资料的工具,适用对象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四、职责分工与工作要求

  (一)县水普办职责

  1、统一组织领导我县的水利普查培训工作;

  2、组织制定全县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3、组织县级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培训;

  4、培训本县(含乡镇和行政村)普查人员。

  (二)工作要求

  1、落实人员

  县级普查机构要根据工作实际,确定合理培训规模,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未培训不上岗。要提前部署普查培训工作,组织选派有责任心、能力强、业务精的人员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要尽量实现专业对口,并与所从事的普查工作内容相一致。为保持培训和普查人员的连贯性,利于今后的普查工作,各镇不得随意更换培训人员。

  2、保证时间

  县水普办要根据实际细化工作安排,保障培训的必要时间,并确保各种培训工作在主要时间节点前完成,避免培训时间滞后或脱节影响整个水利普查工作。

  3、保障师资

  县级普查培训的师资由县水普办统筹安排,可聘请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省级专门培训后担任。

  4、加强培训考核

  普查机构要严格培训考勤,在每次培训后,都要对学员进行考试或测试,培训考核未通过者,不能从事本次水利普查工作。县水普办要对考试合格聘用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编组造册,形成水利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资料库,并上报上一级普查机构审核备案。

【培训方案】相关文章:

培训机构培训方案09-20

培训方案策划05-26

员工的培训方案06-10

社团培训方案09-27

岗前培训方案07-28

企业培训方案04-30

教师培训方案05-01

员工培训方案04-29

礼仪培训方案04-30

餐饮培训方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