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研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意。 

2、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学设想〗 

一课时,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要求学生默记要点) 

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一、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七岁时的      

十岁时的      

十三岁时的        

十六岁时的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五、练习:制作词语卡片 

1、讲授词语卡片制作要领 

注音,解释,例句,写话 

2、例示 

六、布置作业 

将“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做成词语卡片。(在练习本上) 

七、板书设计 

见“三”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4.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8.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9.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10.《为学》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