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解读《滕王阁序》 --兼谈《滕王阁序》主旨

发布时间:2016-5-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览洪州美景,消心中郁结,这似乎是25岁的王勃来到这片毓秀之地的一种心态。“访风景”流露的是他远离喧嚣宦海和回归宁静山野的悠闲、轻松和洒脱。

    此序文融景、情、理为一体。景物描写“落霞与孤鹜齐飞”飘逸灵动;哲理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催人奋发。情感走向是喜而悲,悲复喜,可谓一波三折。但对贤主嘉宾的溢美之情则贯穿全文始终,至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仅仅是出于宴饮的特定场合和宴序行文的需要吗?这溢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失意的王勃怎样的一种心态?《滕王阁序》的主旨真的如《教师教学用书》所言仅仅“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吗?本文试以其“四美”之“形”解读其由景、情、理表现出的多重内涵之“神”。

    一.绘美景,展盛世

    夏雨消逝,潭潭秋水清澈见底,山间的暮霭在煦暖的秋阳中泛着紫晕;层林尽碧,鹤鸟徜徉,高阁临江,画栋雕梁。更有那落霞孤骛和渔舟雁阵的旷廖和微凉,--这是才子王勃给我们描绘的清秋九月的洪州丽景。然而绘美景似乎不是作者本意,他款步登阁,凭窗远眺,一派物阜民丰的世态胜景在王勃简洁的笔下被渲染得那么雍容气派。在这山清水美的灵秀之地,人民安居乐业,尽享“钟鸣鼎食”的富贵人生。以景美写民乐,不啻于后世柳永《望海潮》的“归去凤池夸”,作者对阎公治下的洪州极尽赞美之情。

     二.赞美宴,生悲慨

    “宴”是中国庆功祝祷的重要形式,而此次竣工庆典的“大宴”之所滕王阁乃是群英会的“主会场”。作者笔下的“宴之美”可绝不是饱口腹之欲的饕餮大餐,而是另一种“美”。 “宴之美”美在有悠扬的丝竹,如清秋的微风袅袅如缕;“宴之美”美在群聚着俊逸的宾主,既似五柳先生般超凡拔俗,又如陈王子建那样才气卓绝。行文至此,本该“忧思皆忘”,“会须一饮三百杯”!不料作者笔锋陡然一转,弃乐言悲,给喜庆的盛宴带来一阵凄风,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这是作者对人世间“悲”和“兴”规律的哲理性揭示:“识盈虚之有数”。“数”解为定数。在王勃看来,纵览人世长河,物换星移,当年的睢园已经荒芜,绿池的“朱华”也都凋零,而滕王亦逝,高阁蒙尘,这不由得使后人起“兴尽则悲来”的历史兴衰之叹。可幸的是,如今旧馆换新颜,尽东南之美的宾主和复建高阁的阎公胜饯于此,真是应天时、得地利、主人和,这又是人世轮回的“悲尽则兴来”。对人事的认知,王勃也没有否定盛极而衰,兴亡交替的宿命观念。但是,这里的“兴悲有数”还隐含着作者对兴和悲规律的哲理性概括,这规律就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正因为阎公的盛举,成就了今天滕王阁的复兴。同上文的绘美景一样,言理的同时又含蓄表露出对阎公的倾慕之情。

    其二,这也是作者对“群公”和自我不同境遇的深沉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他观得志之“宾”,自然叹“失路”之“己”。“时非我与,雄略顿於穷途;道不吾行,高材屈於卑势。”②

高朋满座,却“尽是他乡之客”;雅士云集,独“我”为异乡之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面对宴会上达士们的“对酒当歌”、“鼓瑟吹笙”,同样满腹经纶的他是多么地落寞和咨嗟!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由事生情,因情说理,理中蕴意。从内容上看,作者此时似乎就是想倾吐自己仕途受挫后内心的抑郁苦闷,进而希望得到在座“嘉宾”“明主”的同情和提携。从结构上看,开始写因宴之美而乐,既而写因己之“穷”而悲,这就使文章由对宴会场面的渲染转向对自我情怀的抒写。而顺理成章的是,这种抒写重心的变化自然为后文的高歌穷途之志做了欲扬先抑的铺垫。

    三.歌美志,叹古人

    王勃在早年写的《上刘右相书》中自陈:“死生有数,审穷达者系於天;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於已。” 可谓一语命中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这一哲学要义。《滕王阁序》同样贯穿着作者这一人生至理。

    先说“叹古人”。如果说对“悲和兴”的思考是着眼于世事,那么接下来对“顺和逆”、“穷和达”、“进和退”等的思考就是针对个体的人。作者列举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阮籍等志不得伸的“穷人”,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将其遭际归咎于“世溷浊而嫉贤兮”或统治者的亲佞远贤。那么如何看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作者认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乃人生常态也。这既是对人生通透达观的认知,也彰显着青年王勃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对人生的这种体认下,他主张君子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随遇而安,就是课文所说的“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句话按照课文注解的译法很难懂。其实,“赖”是依靠,“见机”是抓住时机,“知命”是把握命运,再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作者认为,上述的几个人未能驰骋于当世,关键就在于他们未能“见机”“知命”,而要想改变这种多舛的命运,就需要人能预见事物发展的动向,也就是要抓住时机、把握命运。可以说,这种“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於已”的思想观念正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个人乃至群体积极用世的盛唐风范,着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作者接下来才尽情地倾吐了他的“美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短短几句,掷地有声:穷达进退,人生固然。不必怨天尤人,自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遇挫不馁,矢志不渝,坎坷必然化为通途。多么使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修葺一新的滕王阁内,在胜友如云的赣江之畔,一个壮志万里、不畏浮云的青年才俊就这样让频举酒杯的嘉宾们刮目相看了。    

    或可曰,“见机知命” 和“不坠青云之志”就是王勃着意向宴会的宾主阐发的生命哲学,君子和达人乃是作者自比。“向使太公失於周伯,则旗亭之屠父;韩信屈於萧何,则辕门之饿隶。又焉得鹰扬豹变,吐纳风云者哉?故曰知与不知,用与不用,观夫得失之际,亦穷达之有数乎!”①他欲以此传达,正是命数让“我”有幸躬逢盛宴。“我”要把握这次宴会的良机,通过贤主和这些嘉宾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

    总之,王勃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建功意识。也许正因为有了上文失意苦闷的心灵倾诉,才愈发使作者这种笑对人生的执着坚守散射出迷人的生命光辉。

    四.接美邻,抒胸臆

    文章最后,作者依然在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但重心已开始转向满座的高朋和盛宴的主角阎公。首先,他把同宴的宾友比做“芳邻”十分恰切,却也隐含着别样的意味。既然是邻居,免不得以后互相往来,彼此看顾,“此真可以处子也”。依然隐约透漏出了希望得到他们提携的愿望。其次,他把阎公比做杨德意和钟子期,那意思是说“我”以前空有一身本领无从施展,今天在这里遇到您了,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综上所述,全文脉络很清晰。文前的重心在宾主,文中的重心在自我,文末的重心再次回到宾主。全文以美景起,以美宴承,以悲情转,又以至理再转,最后以“美情”(赞美之情)合。我们认为,文中王勃之种种举动行为,固然有逢场溢美对方的客套之意,但联系作者当时仕途受挫的处境和文中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抒写,他希望得到引荐的意图是很明显的。

    “邀时誉,忘廉耻,徇苟得……举三寸之舌,屈辱豪门;奉咫尺之书,逡巡下席……岂知夫四海君子,攘袂而耻之乎?五尺微童,所以固穷而不为也。”②王勃素以狷介和蔑视权贵而著称,但现实告诉他这样做仕途是走不通的。此文正所谓“曲笔扬宾主,微言抒胸臆”。如若以这个角度,反观全文,王勃溢美背后的求仕心态更加清楚。下面再举文中几个句子为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在王勃看来,贾谊和梁鸿“时运不齐”不是因为政治的黑暗,而是没有人举荐他们。“我”和他们处境一样,需要有人提携,这些人就是在座的以阎公为首的嘉宾啊。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扶摇”借比宴会嘉宾。作者认为,理想虽然渺茫,但只要有“群公”的帮助,就可以实现到达“北海”的宏志。“桑榆非晚”是说“我”虽然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今天遇到了诸位这些有才能的人也不算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课文注解注为“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这个解说不确。作者是想对在座的嘉宾说,孟昶的不被重用,“我”的无路请缨还不是因为无人举荐吗?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这句话历来有争议。上文说积极进取,这句怎么又说舍弃功名,明显矛盾嘛!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因为要去照顾老父亲,不得不舍弃功名,“我”不是不想做官,实在是忠孝不能两全,以后有机会“我”还会“高谈帝王之纲纪,然后鹰扬豹变,出蓬户而拜青坪,舍苔衣而见绛阙”③的。

    王勃仕途多次受挫后,隐逸情怀滋生。“奉琴卮於北牖,咏诗礼於南陔,坐商洛而折云英,临江湖而采烟液,生愿毕矣。”④因此有人认为,溢美之辞不过是本文的一个幌子,王勃已无心仕途。由上文所言,笔者认为,关于《滕王阁序》的主旨,似可补充一个内容,那就是,溢美之辞不是本文的一个幌子。作者正是欲以之博得宾主爱悦,作者正是要以“曲折之笔”褒扬宾主,以“微妙之言”传达胸臆;他骨子里还是说要求取功名的,只不过说得委婉些罢了。事实就是如此,尚在盛年的王勃一直没有停止求仕的步伐:“天衢可望,指鹏程而三休;巨壑难游,伏龙门而一息。”⑤这是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的最好诠释。

    全文“四美”之要义,一言以蔽之:“赞显达宾主,发失路之悲,歌青云之志,托龙门于群公。”

    注释

    ①②④⑤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③王勃《上刘右相书》 

李殿林

[四美解读《滕王阁序》 --兼谈《滕王阁序》主旨]相关文章:

1.滕王阁序课件教案

2.滕王阁序简单教案

3.滕王阁序并诗教案

4.滕王阁序教案

5.《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6.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

7.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内容

8.文言文《滕王阁序》翻译

9.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

10.《滕王阁序》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