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歌颂家乡新貌的作文,其中有几句赞美新建桥梁的四盏圆圆的桥灯:“那四盏明亮的桥灯,犹如四轮皎洁的明月,每到夜幕低垂时便悄悄升起,不管是桃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季,枫叶红了的时候,还是雪花飞舞的寒冬……”
如今看来,这些句子都是地道的堆砌词藻,华而不实。难怪许多人要“悔其少作”!然而,我那位总是慈祥地微笑着的语文老师,却为它画了一个又一个“双圈”,并在评讲时大大表扬了一番,弄得我一“作”成名,连高年级的同学都知道有个“何永康”。
多少年后,我遇到这位恩师,言谈中提及这段往事。我说:“先生,您当年真是过奖了,我那些飘浮的、华丽的词句,如今想来委实脸红!”恩师道:“不然。初中生年纪尚小,词汇量不丰,当教师的必须鼓励他们放胆地汲取词汇、使用词汇,决不能用‘华而不实’来教训他们,制约他们。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返璞归真的……”
多么精彩的教学辩证法!
桃李芳菲,灼灼其华,然后才有沉甸甸的果实。初中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心理上以为自己“长大”了,造句行文也想模仿前贤笔下生花,故对词汇有特别热烈的渴望和祈求。这时候,他们好奇,追星,喜欢色彩,热衷“拿来”,因此常常大词小用、词不达意、满纸斑斓,于是,有人指责他们“华而不实”,善意地要求他们“质朴无华”,归真返璞。细细想来,这些批评和指正均有些操之过急了。一张没有多少词汇的“白纸”,有什么“归”、“返”可言?只有词汇量大大丰富了,下笔行文狠狠地“华彩”过了,才谈得上回到“真”,回到“质”。
所以,我呼吁:初中的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放胆地拥抱丰富多彩的词藻,懂了的可以运用,不太理解的也可以运用,不要担心别人说“华而不实”!
如何让学生“拥抱”?前文提及的我那位恩师,当年是这么启发我们的:
要背诵《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
要熟读《语文》课本上的中外经典名篇;
要捕捉师长们言谈中形形色色的词汇;
只要自己觉得可心,漂亮,就“拿来”使用;
不懂的,不太理解的词汇,可以勤查词典,勤问老师……
苏东坡词云:“香褪红残青杏小。”这是一个生命过程。只有在春花烂漫、万紫千红之后,才会有青青的、充实的、不事张扬的果实。
当然,华彩中也有“真”。因为,每一片美丽的花瓣,都在为“秋实”积累着生命的精华……
南山
[华而后实--谈作文的语言积累]相关文章:
5.中班纸的语言教案
7.活着余华读后感作文
9.红色诗歌积累
10.aabc式的成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