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个案研究初探
重庆市梁平中学 徐本国
一、有关背景和基本情况
1、实践时间
2008年9月5日--2008年9月26日
2、实践地点
重庆市梁平中学
3、参加人员
高2011级15班、16班的学生和语文教师
4、师生基本情况
语文教师是从教多年的中学高级教师,在教学生源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从2004年开始大胆地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与学生一道尝试过多种具有素质教育特征的教学方式,诸如启发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式等,但大多数课堂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
学生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初级教育,语文课堂上发言比较踊跃,但观点大同小异,很难出现一两个新颖的观点,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够,创造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常常是人云亦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主见,缺乏必要的个性。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我们师生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精神、创造力的重要性,都想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面有所改进,于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便进行了这次个案的实践研究,以期有一定的效果。
二、实践过程和内容
1、认真分析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缺乏的真实原因
①现行教育教学体制的限制
国家的教育方针无疑是伟大而正确的,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逐级解读与实施的过程中,又似乎变了一些样,诸如高考状元重奖、各校升学率的比拼、上重点人数的多少、高考各项指标的计划与完成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力度。
②学校特殊地位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我校是重庆市示范高中,代表着我县的高中教育教学最高水平,所以每年县里给我校规划的各项高考指标均是全县最高的,要完成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工作。于是,这两方面我们很难兼顾好。
③学生自身成长的负面影响
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都是“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就好,就是农村户口的学生也很少上山下田干过农活。他们小学初中的学习也多半是接受老师的“笔灌”(利用粉笔上课)、电灌(利用录音机、CD机上课)、机灌(利用多媒体上课),自主的探究性的创新学习很少,创造力的培养可想而知。学生学习语文多数就是等老师讲,然后用笔记下来,下去再看看,最后等待考试,基本没有去探究过。
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束缚
现在的语文教学每学期的内容都有固定的章节篇目。月考、半期考试、期末考试也都划定了考试范围,所以教师的教学必须按进度来上课,多数的语文课堂都没有生气,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很难得到培养。
2、寻找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①教师首先加强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与书籍资料,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领会素质教育的真谛。
②师生共同营造鲜活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巧妙发问,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起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③坚持各学科渗透,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读、品评语文课文,使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进行各学科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教学过程
①诗歌教学的老套路
以前在诗歌教学中都是学生读读背背,教师分析讲解,最后默写就算上完了。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已的领悟,完全没有自已的创造性的学习,成了一部接受型的机器。
②师生对话酝酿新课堂
2008年9月3日在上《沁园春长沙》一诗时,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当老师讲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诗时,有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这一幅幅催人向上的画面如果用美术表现出来,该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这一问问得好!接下来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设想、分析、最后由几位美术功底好的学生画了几幅画,将诗情画意浓缩在线条与色彩的交融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加强,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③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基于上次诗歌教学的尝试,我就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更好地充分地利用教材,从更多的层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于是,在2008年9月5日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我就仔细地阅读了教材,参考了相关的资料,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进行了一次大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个案教学研究。
第一步,2008年9月5日--9月7日,师生熟悉诗歌。
师生共同学习,走进诗人,了解相关的背景,诵读背诵全诗,对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理解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剖析其艺术技巧。
第二步,2008年9月8日--9月22日,分组进行研讨。
师生对全诗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后,大家讨论决定进行分组研讨。
第一组是文学组,可以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或戏剧,可以写自已学习这首诗的心得体会,可以研写徐志摩的生平及其情感心路历程,可以评论诗歌的艺术技巧、主题思想或语言特色,可以对比分析这首诗与《死水》等新月派诗歌的创作规律,可以仿照原诗来创作自已的诗篇。
第二组是美术组,可以将诗作的几个场面用图画展现出来,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轻描淡写,或工笔,或白描,或国画、或油画,或素描都行。
第三组是音乐组,可以找别人已谱了曲的《再别康桥》来唱,可以自已谱曲来唱,也可以与音乐老师合作来创作歌谱再唱。
第四组是表演组,可以是朗读原诗,可以是编成剧本来演出,可以是编成舞蹈来表演,可以仿照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有关剧情来演,可以是现场用毛笔、钢笔书写原诗的书法表演等等。
第三步,2008年9月23日--9月26日汇总进行成果展示。
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拔与引导。最后,学生将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随笔,绘画作品,音像制品等交上来,老师组织召开了一次成果展示会议。会上,大家观看了极富创意的戏剧、舞蹈表演,倾听了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欣赏了龙飞风舞的书法技艺,察看了文学创作等极具个性的作品。
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有的将绘画与书法结合起来,要么诗配画,要么画配诗;有的一段唱,一段朗诵,一段画外音,一段评论;有的一边舞蹈,一边用电视播放康桥等相关景象,一边用优美的音乐伴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力个案的启示
这个案例,让我得到了诸多启示。
1、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2、教材绝不是固定的,要因时因校因生而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3、语文教学要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针对现在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从高中阶段开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徐本国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个案研究初探]相关文章:
1.利用分歧造句
3.利用严寒造句
4. 合理利用资源的口号
5.创造的同义词
6.美术教材教案剪纸
8.废旧利用活动教案
9.力的分解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