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型:作文评讲课
课标(考纲)解读:
1、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2、高考作文要求:基础等级【内容】感情真挚;发展等级【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描写的方法突出话题。
2、掌握升华主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描写场景细节的方法突出话题和中心。
教学难点:掌握用议论、抒情方式升华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剪辑
2、燃烧你的激情,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品评佳作,探讨如何将味道写“实”,又如何将味道化“虚”,使之具有真情实感,并在此基础上修改提升。
二、聚焦味道,选择由我
(一)现场采访,精彩习作的作者谈审题立意和选材等方面的感受。
(二)师归纳记叙文选材原则:
A、突出话题,兴趣所在
B、触动心灵,感动自我
三、描摹味道,味道有味;升华味道,味道传情(典型引路,归纳方法)
(一)学生品读描摹味道和升华味道的精彩片段,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分析描绘真实感受,把感受写真实的方法,以及点化味道、升华主题的方法。
(二)师归结:
1、描摹味道--把味道写“实”。归纳描写实感、突出话题的方法:
A、融“我”于事,事中有“我”
B、抓住感人细节,捕捉传情场景
C、恰当运用修辞,调动各种感觉
D、侧面展现魅力,对比之中凸显
2、升华味道--将味道化“虚”。归纳表达情愫、升华主题的方法:
A、真情融注,情感自然流露
B、议论点睛,主题巧妙深化
C、借景抒情,意境丰满呈现
(三)指出写作误区
A、细节萎缩,真我隐退,没有抒情的载体
B、为情造情,过度煽情,为赋新词强说愁
四、修改味道,味道升格(运用方法,修改升格)
1、疑义相与析。学生就例文进行升格训练,分析问题,并进行修改。
(1)学生修改原稿:世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会亲自为孩子做一道道精美的早餐。这不,厨房里飘出的清新香味,被正在楼上熟睡的我吸进呼出,呼唤着蠕动的胃。我便悄悄起身,悄悄下楼,悄悄溜进厨房,静悄悄地站在母亲身后,端详着母亲,她的眼角似乎又增添了一道岁月流过的沟壑。“怎么都起来啦!”母亲吃惊地看着我,“来,吃吧。”她端上我最爱的饺子,一杯牛奶的热度已暖过我的心头,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牛奶很烫,在我的舌尖上烙下了幸福的印记,而时间往往在这幸福中悄悄流逝。(江陵中学花芷茜《爱在家中》)
出示参考文段
(2)学生修改原稿:公安锅盔令人叫绝的是师傅们烤锅盔时的专注和对火候的控制,火太大则会让锅盔失去其面香,火太小则会让锅盔半生不熟。另外公安锅盔分为多种口味,还有加馅儿的,有牛肉、五香、葱油和白糖等多种品种。公安的锅盔外酥里嫩,而且那芝麻的喷香与面饼的香味更是有机结合,咬上一口就会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味道,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沉淀。(江陵中学田楚杰《家乡的味道》)
出示参考文段
2、就自己文章的提升点,运用所学方法,修改自己的写作片段,使之更有真情实感。(根据时间灵活取舍)
五、小结:
写实--描摹味道,化虚--淬炼情愫;虚实结合,真情实感自然呈现。
板书设计
舌尖的味道,心间的情愫
↓ ↓
实--真实 虚--点化
具体 升华
↓
真情
【作文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展现中华劳动者捕猎、采掘、加工自然馈赠的食材制作各色中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广受热议与好评。总导演陈晓卿说:“‘舌尖上的中国’,我想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个是通过这个味道感受中国的变化。”《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是啊,味道可能不仅仅是来自味蕾的感受,还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感动、渴望、思考……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王丽丽
[味道话题作文评讲课 舌尖的味道,心间的情愫--虚实结合写真情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三必修一)]相关文章:
2.描写秋天味道散文
4.周记:过年的味道
8.爱的味道阅读答案
10.《秋天的味道》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