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中学 王昌孝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
二、以意逆志
1、解释带点词语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2、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③、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尾联写出什么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边,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两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合拍。“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置身诗境
小组合作探究:(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绘、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说说诗歌画面中传达出的情感。学生充分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成果)
采用句式;从诗歌中,我看到了----,感受到了----。
四、缘景明情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境宽阔广大,但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却境界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此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本诗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请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同是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王昌孝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