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3-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1)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憫然、狎、跳踉等,翻译文言文 。

2、过程和方法 :

让学生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试译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最后由学生归纳寓意,即读----译---- 质疑----讨论----总结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⑴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⑵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从驴的角度、从老虎的角度分别谈谈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的方法  

          (2)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调任柳州刺史,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狠,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其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极高,和韩愈合称“韩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流于后世。著有《柳河东集》。

三、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⑴指名请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⑵注意字的读音。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强调:“载”字读四声zài,不读zǎi。当表示“年”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一年半载”。而表示交通运输时读zài.如“装载”。

2、译 

⑴请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 (看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师巡视)。 

⑵指名请学生翻译第一段。  

⑶生译第二段(略)。 

3、质疑、讨论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畏惧        好奇           害怕  

(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 以为神    →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 → 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怀疑        胆怯        窃喜  

表示动作的:蔽     窥     近     遁  、 视(之)、荡倚冲冒  、 跳踉 ……

问题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作答,明确:

(1)叫声。  “驴一鸣”。(2)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问题3: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思考明确:“庞然大物”  是“形体”。 

师总结: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 

问题4: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明确: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问题5: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老虎吃掉驴的过程。 

生明确:(1)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做到了“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才吃掉它。) 

(2)虎跳过去,咬住驴的喉咙,吃掉它的肉。即 文中所描述的,虎“跳――――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总结: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问题6: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 

 生讨论作答明确:

(1)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2)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领,只会踢,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3)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一种是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可能的原因。 

生讨论作答:第一种可能,如果驴掌握了真本领,有真才实学,那么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从驴的角度谈的)。

第二种可能,老虎反复观察驴,已摸清了驴的底细,知道它只会踢,没有什么其它的本事,所以“断其喉、尽其肉”。( 从老虎的角度谈的 )。

探究各种原因:

(1)我认为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老虎知道躲在树林子里观察驴,而驴却不知道观察老虎,就在那等的,所以被老虎吃掉。 

(2)它不能做到知已知彼,虎非常了解对方,而它却不了解老虎,因此被老虎吃掉 。  

(3)驴对老虎不感兴趣。驴是吃草动物,不是吃肉动物。所以它不会吃掉虎,只能被老虎吃掉。 

(4)“好事者”如果不把驴运到贵州,把它运到别的地方,那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5)这不怨驴,而怨那个人。 

师总结: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寓意: ⑴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⑵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⑶从其它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讨论:(1)从驴的角度: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2)从驴的角度:我认为应该谦虚。如果驴不在虎的面前叫、不“鸣”,那它也不会被老虎吃掉。 

(3)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4)从老虎的角度:我认为做事要谨慎,但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 

老虎很谨慎。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可以看出老虎不貌然出击,不轻易出手,办事很小心谨慎。 

老虎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依据是什么? 

它被驴的叫声吓跑之后,又回来继续观察,找机会下手,直到吃掉驴。 

师总结:虎没有被驴的叫声吓倒,没有被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同时也讽刺那些看似有能,实则无能, 而又肆意逞能的人。我们应该掌握真本领。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我们应明确意识到:“真才实学”这四个字的重要。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5、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一些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句子。

七、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一、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三、总结寓意         四、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

哪些成语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    (1)从驴的角度:    黔驴之技:

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       黔驴技穷:

        、、、、、、                 (2)从虎的角度:    庞然大物:

二、质疑、讨论                            、、、、、、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

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

八、教学反思:

 

赵延洲

[《黔之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

2.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件

3.黔之驴阅读答案作业本

4.黔之驴读后感

5.黔之驴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6.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7.初中黔之驴阅读答案

8.黔之驴文言文翻译

9.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

10.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早》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