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彬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座艺术高峰,可是,当代中学生读过它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因为它没有离奇的故事,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有的只是日常生活场景。初中课本选进了《香菱学诗》一篇,我们要通过它的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红楼梦》这座艺术殿堂,去观赏和领略其无穷魅力,从而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学习这篇课文,要弄清三个问题:香菱是怎样学诗的?香菱为什么最终能写出好诗?从香菱学诗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在《红楼梦》里,主人公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香菱只是一个极其次要的角色,可是在本文里,主人公却是香菱,但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也都出场了,而且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他们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都有不同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性格特征都有生动鲜明的刻画。因此阅读《香菱学诗》不仅对香菱有所了解,而且对前者也可以有所了解,对《红楼梦》也可以有所了解。正所谓: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香菱是怎样学诗的?
首先是拜师。
课文一开头就写道:香菱要学写诗,去向林黛玉求教。她为什么要拜黛玉为师呢?那是因为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第一的,在海棠诗社里就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黛玉果然不负所托。她首先告诉香菱写诗并不难,指出最基本的方法,这是为了破除香菱的畏难情绪,增强她的信心。然后,黛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给她指点迷津:写诗讲究意趣,思想内容最重要,文辞格律次之。一个才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得到黛玉的点拨,香菱立即有所领悟,以前学诗的疑惑顿然开释,豁然开朗。足见她也不简单,不仅聪颖好学,而且悟性很好。黛玉马上给以肯定,再次强调“第一立意要紧”,要“意趣真”。这一次,香菱就没有正确理解,却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指出她的错误。因为这两句诗的立意不高,只是陆游的休闲之作。可见,她对诗歌的理解有很高的造诣,再次显示出她的卓越才华。
其次是读诗。
黛玉告诉她具体的学习途径,要多读一流的好诗,就是熟读唐人和其他朝代的名人名诗。她是深得写诗之道的。就像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摹入手一样,学习写诗就要从熟读名诗开始。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是学写诗的不二法门。她把自己圈点过的王维诗集借给了香菱。香菱回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读了起来。
香菱学过了王诗,又去找黛玉要换杜诗,可见她学习是多么勤奋。黛玉乘机考察她的学习心得。她汇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对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可以看出她读得很认真,领悟得很深刻。然后,通过宝玉和探春的夸奖,从侧面肯定了香菱的进步。这又引出黛玉的一番议论,显示了黛玉的卓尔不群的见解。
最后是写诗。
香菱要求学写诗,黛玉就给她出了一个咏月的题目。香菱回去“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地琢磨起来。弄得宝钗很不耐烦。好不容易写出了一首,请宝钗看看,宝钗只说写得不好,不说原因,要她拿去给黛玉看。黛玉指出“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要她再写。于是,她就聚精会神地继续思考起来。文中又描写其他人看到她心无旁骛的样子,发表了一番议论,从侧面描写她冥思苦想的情景。
第二首诗终于有了,她去给黛玉看,众人跟了过去。黛玉说:“自然算难为她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取笑她道:“不像吟月了,月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香菱自以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可见她有一股倔强劲,两次不成功,也毫不灰心,继续“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苦思苦吟,日思梦想,到了痴迷的程度。功夫不负苦心人,香菱最终写出了一首好诗。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菱花终于吐出了香气。
香菱为什么能写出好诗?
首先是因为她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不怕挫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种执著的精神是她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文章不厌百回改。”她能够学而不厌,而且还能够不厌其烦地进行重写,全身心地投入。有此精神者,何愁不成功。
其次是生活环境的熏染。她本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就受到诗书的熏陶。这一点是大观园里的其他丫头所没有的条件。不幸的是,她三岁时被人贩子拐走,十几岁被买给薛蟠做使唤丫头。所幸的是在大观园中,与众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来往,耳濡目染,便促使她萌发了学诗、写诗的念头。作者本给她取名“英莲”(“应怜”的谐音,预示了她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后宝钗给她改为“香菱”(其实也是作者的意图,菱角虽贫贱,也可吐芳香)。
再次是有黛玉这个名师指点,加上她的悟性特好,最终写出了好诗,是势所必然。第一首只是写出了月儿美丽而明亮,很肤浅,没有深意。第二首却跑了题,写的是月色,也没有深意。最后一首紧扣题目,句句写的是月亮,而且立意也高,句句写离别,借月抒情,溶入了自己的不幸身世,表达了故乡之思和身世凄凉之感。难怪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这就体现了黛玉指点之功,再一次证明了她的真知卓见。这样就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刻画了香菱苦心学诗的形象,也再一次刻画了黛玉卓尔不凡的才女形象。这也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不仅如此,宝钗、宝玉、探春的艺术形象在本文也有符合其各自性格特征的描写。曹雪芹是一位艺术大师,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善于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别是善于为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个性化的语言,绝不雷同,使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如宝玉与宝钗的对话,就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香菱学诗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通过描写香菱学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写作的基本原则--内容重于形式,重在立意,这是诗文的灵魂;还告诉我们学习写诗作文的正确途径--多读、熟读名家名篇,多思、精思、多所感悟,勤写、苦炼、反复修改。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去做,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提高和进步。
[熟读,精思,苦吟--《香菱学诗》导学a href=//www.helloknj.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相关文章:
1.熟读精思教案
2.香菱学诗课件
3.熟读精思原文翻译
4.熟读精思教学课件
5.熟读精思读后感
9.导学互动心得体会
10.a拼音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