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7-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引入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初读,把握词中流露的情感。

1、 指名读《雨霖铃》。

2、 谈谈这首词情感基调(哀伤、凄婉)

3、 指名再读

4、 教师范读

5、 这首词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有什么特点?

明确:别前--别时--别后(虚实结合)

三、品读,谈谈词人如何表达与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的情感的?

    1、直接抒发词人的哀伤之情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良辰好景虚设

     (3)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以景写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凉悲苦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2)杨柳岸,晓风残月--孤寂清冷 

   四、讨论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写的特别动人?

  讨论明确:1、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五、归纳艺术手法:

离别,不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个人情感,却让世世代代的读者为之动情,为之流泪。除了与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经历有关之外,还与他采用的艺术手法相关:

(1) 善于铺叙,告别过程逐层展示,离别之痛渐次加深。

(2) 融情于景,“伤离别”与“清秋节”重笔倍写,便有了双重悲剧性。

(3) 虚实相济,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与别后虚景虚事实情相结合

六、总结

1、自由朗读,再次体验词人情感。

2、小结:词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附板书设计:

             别前: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实

融情入景     别时: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别后: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虚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2.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3.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4.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设计

5.雨霖铃教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7.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8.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9.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10.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