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建议(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6-9-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材目标指向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唐诗宋词"是一座流光溢彩的传统文化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就是探寻美的历程.

二,教材内容及其定位

《唐诗宋词选读》应该放在高中1.25年必修,1.75年选修和大学选修的宏观视野内观照,从而准确加以定位.《唐诗宋词选读》既不同于高中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也区别于大学阶段的唐诗宋词》选修教学.

高中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共有三个板块,一个是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中的"千古江山"(怀古词两首),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中的"诗从肺腑出"(唐诗一组)与"词别是一家"(宋词一组).与《唐诗宋词选读》相比,高中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数量少,难度略小,教学要求低,系统性也较弱,而且其人文内涵都指向每个专题的人文主题.而大学阶段的《唐诗宋词》选修则更多地带有研究的色彩.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是在1.25年必修基础上,针对对唐诗宋词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开设;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其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看好处","说好处";再其次,如有可能,则可向"鉴别"方向延展,能对诗词作品评判优劣高下.

《唐诗宋词选读》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素,精选了唐诗31首,宋词32首(其中39首精读,24首自读),分12个专题.

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7,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唐诗宋词选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突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代表中国古代诗歌思想艺术最高水平的诗词大家,纵横交错进行编排;重视诗词自身的体类特征和鉴赏规律,设计鉴赏活动中隐含若干种基本的鉴赏技巧和角度,如创意,构思,意境,意象,语言等,有助于学生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重视对诗词作品的多元解读,致力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如:知人论世,洞察本事,考析词意,疏通章句,草蛇灰线,搜寻意脉,以意逆志,进入意境,注意寄托,言外求志,密咏恬吟,品赏韵味,比较鉴别,品第高下,别具慧眼,善于见异.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3)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滕王阁(王勃)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

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3)

望月怀远(张九龄)+山居秋暝(王维)1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1

燕歌行(高适)1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3)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

将进酒(李白)1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2)

兵车行(杜甫)1

旅夜书怀+客至(杜甫)1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1)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1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1

商山早行(温庭筠)1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2)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1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1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1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1)

江城子(苏轼)1

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2)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1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1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1)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1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1

共22课时

四,部分专题教学建议

(一)"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1,教学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3,教学案例: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简案(配合课件展示)

一,总论

1,简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二,"风神初振"初唐诗

1,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如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

三,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学

1,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2,朗读

3,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4,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5,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6,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7,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8,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9,"风神初振"总结

《春江花月夜》简案

一,总体介绍本诗

1,孤篇压全唐,毛先舒称此诗"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2,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3,对后世的影响:

对李白,苏轼的影响(人生与宇宙)

二,弄清大意

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

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

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

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

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

前8句:纯明,单一

"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

2,人生宇宙的拷问:

"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

3,人的期待

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

"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卷"---长时间思念,无意识,无聊的举动

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

"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

"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

"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林,枫树,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三,总结:

月升---月落:轮回短暂变(永恒)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2,教学建议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本专题以及此后的李白和杜甫的两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

因此在进行这三个专题的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对单篇诗歌的鉴赏从总体上把握盛唐诗歌的整体风貌.本专题选取了除李杜以外的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六篇,其中王孟和高岑的诗歌是本专题的鉴赏重点.

(1)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虽未脱去初唐诗歌的面貌,但也已经具备了盛唐诗歌意境雄浑阔大的特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这一过渡性特征.全诗是紧扣着"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鉴赏这首诗歌时应抓住"望""怀"两字进行讲解.

(2)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表现传统诗画艺术中的"空","静"之美方面,诗人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功力.在鉴赏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空","静"之美的.

(3)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4)高适的《燕歌行》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诗前的小序已移到注解中了,鉴赏时应注意阅读.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然后让他们圈出诗歌中的"沉痛语",鉴赏时抓住这些沉痛语,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沉痛之情的.《燕歌行》,四句一韵,也可以通过切分层次入手.

3,教学案例: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简案(配合课件展示)

一,生平简介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

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孟浩然泪水沾襟是因为自己一生抱负无人任用,一身才华无法施展,人事代谢,当岁月成为历史后自己也会湮灭无闻.羊公如此,孟浩然如此.在岁月的长河中,还会多少人如此今天,就没有人如此了吗中国的文化体制下为什么历代都有这种流落在民间的天才呢仅仅是天才流落民间吗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天下乐了吗范仲淹的理想在传统的文化体制下到哪一天才能实现到哪一天我们的志士仁人才不会发出这样悲壮的誓言―――由此说,孟浩然的落泪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落泪,但不希望是后来人的落泪.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清沈德潜

六,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

(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李白的特点是"真""狂""野",紧紧抓住诗歌的体类特征.歌行体,最适合表达一种躁动不安的心情,李白的心理有着一种青春的躁动的情感.

3,教学案例

李白《将进酒》教学简案(一)

[教学目的]

1,诵读诗歌,解决难读字读音.

2,把握诗歌感情起伏变化.

3,了解李白相关思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二,解题

三,诵读

自学检查:

四,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请找出体现这首诗情感基调的句子.

2,这首诗情感发展的线索是什么

3,这首诗能看出诗人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五,理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六,诵读全诗,为了表达感情作者运用什么了哪些手法

七,有关名句

李白《将进酒》教学简案(二)(省级研究课)

导入

示范朗读,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

展示李白的诗作,印发学生课前搜集的李白的相关学习资料,总体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结合本诗探讨李白诗歌的特点:内容,个性,艺术特色

总结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研究性学习推荐课题及方法指导:

(1)推荐课题:

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李白饮酒诗中的生命价值取向

李白与陶渊明的饮酒诗比较

痛饮狂歌的李白之我见

论李白的幽愤

酒中国古代文学失意文人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与老庄孔的人生哲学比较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历史溯源法

纵横比较法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1,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

(1)《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观看《唐之韵》第九集:千秋史圣(上)(视频)和第十集:千秋诗圣(下)(视频)

(4)重点讲《兵车行》,归纳律诗的解读方法.

(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2,教学建议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

本专题选取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教师在进行单篇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来把握.

(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

(2)中唐诗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在改革中遭贬诗歌的创新求变:平易(白居易),奇怪(韩愈)

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贬谪诗专题

(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1,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10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2,教学建议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为此,我们建议在组织本专题的教学时以"小李杜"的诗歌鉴赏为主,如组织学生专就李商隐的"无题诗"进行鉴赏,或专就杜牧的绝句进行鉴赏,其他篇目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只对本专题所选篇目进行鉴赏教学并兼顾入选诗人的其他名篇.

(1)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是古今爱情诗的名篇,学生借助注解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不会有太多的障碍,但要通过意象来揣摩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则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应重点给予讲解.

(2)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应用的典故比较多,学生在理解这些典故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典故与诗人情感上的契合点进行讲解.

(3)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用语上的旷达和情感上的抑郁结合得比较好的诗歌,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征来进行赏析.也可以将本诗与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鉴赏.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紧扣"早行"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此诗的情绪--"悲故乡",诗人已经点明.其"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作者没有明说.因此,在进行鉴赏时,重点是弄清楚诗人是如何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的.

(5)可设立"登高"诗小专题:初唐,盛唐,晚唐

(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建议:

温庭筠: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

韦庄:疏而显,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李煜:白描手法,可指导学生从本专题中任意挑选一首李煜词,认真涵泳,仔细品味,看看词人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来抒情言志的.

(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教学建议

婉约词:闲情离愁别绪,小令中调

分两块:晏殊,欧阳修的令词;中调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高效的教法

例1:可采取以练带讲的方式,不求全,重点将诗歌的鉴赏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触类旁通,教师分工编写一些专题的练习,作为预习作业下发给学生完成,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问题所在,然后进行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导.

例2:学习完一种类型的诗歌后进行拓展训练,如第一专题的第一首诗是送别诗,我们可以把类似的送别诗,让学生比较其异同,又如《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就可以将边塞诗歌的来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反映的内容等介绍给学生.

例3:课时允许的话,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上台讲授诗词,目的是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我们可以事先找一些相关资料给他们,指点学生自己备课.在老师面前先试讲,然后面向全体学生讲课.

例4:开展小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依据文本,确立课题----查找资料,思考研讨----撰写论文,修改完善---课题报告,评估验收

例5: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仿写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像文,

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段或全篇写作.

例6: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以探究为核心,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依然可以在选修教学中迁移运用.其次,《唐诗宋词选读》单篇作品具体的教学,建议以"读"为核心,分步进行:从参读到诵读,到美读,到比读,到议读,再到研读,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读"法(一种或数种),力求每"读"一次,对作品的赏析便每进一层.

(2)取,舍,增,删灵活运用

2,关于练习

"品读与探讨"有的侧重鉴赏诗歌语言(如诗眼,词眼,炼字,名句),有的侧重鉴赏意象,意境,有的侧重鉴赏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积累与应用"在提出各专题诵读积累要求的基础上,或将课内的阅读鉴赏向课外拓展,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活动,或进行想像文,鉴赏文,评论文等文体的写作实践,可以精心选择,进行教学.

3,关于评价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可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举行朗诵等具体成果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学习与评价》的使用

《学习与评价》按照"学习目标一学习过程评价一积累运用"的序列编写,体现了较强的语文性,操作性,能起到以练促学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与评价》的有效使用,进一步提高唐诗宋词赏析的能力和素养.

有选择,重效果

4,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唐诗宋词的鉴赏点:

扣住题目,设计小巧的问题

侧重诗眼,词眼的鉴赏

注重关键词的鉴赏(炼字)

名句的鉴赏

意境,意象的揣摩

典故的鉴赏

5,推荐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2)《唐之韵》视频资料

6,加强专业进修,多读文论,词话

选读《全唐诗》,《全唐五代词》,《全宋词》等工具书;翻阅《李白集校注》,《杜诗详注》,等名家精心整理的唐诗宋词别集,《唐诗选》,《唐宋词选释》等唐诗宋词选集,和《唐诗杂论》,《唐诗综论》,《人问词话》,《词学十讲》等诗学词学名著;订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期刊杂志。

(作者,江苏省沭阳县颜集中学宋加年)

[关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建议(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2.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3.地理选修三的教学计划

4.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

5.高中数学选修教学计划

6.地理选修六教学计划

7.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8.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9.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10.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