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古诗主旨(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6-6-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雷真民

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

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

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

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

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

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

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

“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

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 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仅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

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

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

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夜深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一、

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

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

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古诗的特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

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

 

[怎样把握古诗主旨(人教版)]相关文章:

1.春晓古诗教学课件(人教版)

2.木兰诗主旨句

3.木兰诗全文的主旨

4.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5.概括木兰诗主旨

6.木兰诗的主旨及结构新探

7.天净沙秋思主旨赏析

8.幸福由自己把握

9.木兰诗文章主旨

10.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