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1(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理解文章。即:(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二)分析文章。即:(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的结构;(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评价。即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高考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

  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高考科技文阅读测试是比较成熟的试题,命题者积十年的出题经验,在陷阱设置方面绰绰有余,而我们广大考生基本上是一年才做上一次,对它们的认识难免陌生,有的甚至拿到题目有一种畏惧感。本文拟从高考能力要求、命题陷阱及复习对策方面对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个初步探讨,以期消除同学们的答题畏惧感。

  一、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这样的:

  (一)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二)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整合一般放在高考第二卷中考查,但在科技说明文中也可以考到,如北京高考试题第18题“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这是一道简答题,其难度较选择题有所增加,宜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今年考试说明取消了题型与分值的限制,大家要做到有备无患。

  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此考点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想象虽也是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但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后者一般不适于科技文阅读,常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

  二、揣摩命题陷阱,做到知己知彼 

  科技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本人对2004年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粗略归结出十种陷阱:

   (一) 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

  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以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此题答案为B,由文章内容可知,朊毒体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病毒,选项A将它归结为“一种病毒”,选项D将它归结为“细胞”都明显地在偷梁换柱。

  (二)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试题第7题:

  对“无线电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共振的产生,同时吸收能量。

  B.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射电信号的发出,同时释放能量。

  C.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停止后,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释放能量。

  D.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和能量变化,停止后,射频脉冲会按特定频率把射电信号和能量释放出来。

  此题D项将原文中氢原子核的“冠”戴到了“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头上”,这个表述就不妥了。

  (三)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如2004年广东高考试题第8题

  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

  A.咖啡含有香精油、咖啡醇和1%一2%的咖啡碱,其价格十分昂贵。茶含有咖啡碱,还有茶单宁、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是一种保健饮料。

  B,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重要饮料,二者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人和中国人对世界饮料的重大贡献。

  C、咖啡是黑色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此题B项说“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饮料”,原文中只说茶具有保健功能,而咖啡对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害,此系明显的以偏概全。第9题C项“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原文中只讲了茶对龋齿、癌症等疾病均有较好作用,而不是全部咖啡和茶叶。第10题D项“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而在原谅中的表述却是“海南等部分地方引种”。

  (四)是非颠倒。所谓是非颠倒,也可称为“指鹿为马”,就是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如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9题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原文中说“‘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意思是“气冰”可能受到自然的破坏,该题C项却说“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显然是是非颠倒。

  (五)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卷(广西、海南等省用)第9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历史。

  B.化学药品中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地、河流、海洋,这是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

  C.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暂,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D.无论化学药品的毒性有多大,有些害虫总有办法演化出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

  此题答案为C,原文讲“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能够奇迹般地适应了它们,也无济于事,因为各个实验室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使用”,由此可见,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行不通的原因是新药品不断出现,而选项却说是“人生太短暂”,显然是强加的原因。

  (六)超前判断。超前判断在试卷中往往表现出为两种情况,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2004年江苏卷第9题(题目见四例),

  此题B项错在“当前”两上字上,原文中是说“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显然这是假设的一种情况,气冰(甲烷)并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选项却对它作了超前判断。

  (七)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因此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人体氢原子核发出的射电信号和释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数倍。

  B.因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体没有损害,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所以它一出现就替代了X射线照射、CT成像等疾病检测手段。

  C.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因此人们生病后,只要注意饮水,调节人体的水分,就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好地诊断疾病。

  D.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能产生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因此它不仅使人类获得非常重要的疾病诊断工具,而且还会对外科手术的正确施行提供帮助。

  此题A项“人体氢原子核发出的射电信号和释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数倍”,这个信息在原文中没有丝毫依据,属典型的无中生有,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可靠了。

  (八)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如2004年江苏卷第7题

  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据原文可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形成气冰的主要元素是“天然气”和“水”,B项故意缺少了“水”这个重要元素,导致答案有误。

  (九)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8题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磁共振成像原理内容的一项是

  A.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

  B.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

  C.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D.分析被电磁波照射后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就可得知该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该题目B项中,题目问的是磁共振成像原理,此项却说疾病的病理过程,显然答非所问。

  (十)喧宾夺主。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如2004年全国卷(吉林等地用)第8题:

  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的一项是 

  A.白鹤梁的石鱼和诗文碑刻记载的水文资料可能会遗失。

  B.白鹤梁表层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

  C.由于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白鹤梁已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D.白鹤梁将会承受不住三峡工程完工后高水位的强大压力。

  此题答案为D项,A、B、C三项虽然都是白鹤梁需要保护的理由,但不是“急需”的理由,这些选项放在这里,就有喧宾夺主的味道了。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1(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专题复习——仿写教案

2.高考语文复习整合成语专题

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和测试题

4.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关于科技的专题论文

7.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10.科技研究的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