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作文探索(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8-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 许志宏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素养。

提示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唤起写作欲望,酝酿写作灵感,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写作文厌恶编作文的心理,以期扭转应试作文抄袭仿造的弊病。

人文作文探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和如何对学生的作文构思、作文命意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写作文、厌恶编作文的心理,扭转应试作文和考场作文的抄袭、仿造等不良现象。

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解读“必读课程”这一章的“表达与交流”中指出:“高中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以此看来,作文是以情感参与为主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分不开的---简而言之。作文是活的,作文是个性的。那么,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研究基本上分两大类:科学工具说和人文素养说。

主张作文是科学工具的贵州的陈家彦在《高中作文教学反思》中说:“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此派观点不外乎把作文当成一门独立学科,就像把不会作微积分题的学生训练得会做一样。而实际中,为能达到目标,大多数教师则完全根据上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跟风式的反复训练--模写、仿写甚至让学生背诵范文。也有一些教师总结出写作文的规律。如四川的白世国老师提出作文“三段”思维策略:第一步仔细审查,分析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要求,并确立主题;第二步,则是根据主题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广泛展开联想,多途径表现主题;第三步,是作文的反思思维,在该阶段中学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体验、评价、修改作文。四川另一位教师梁淑苑在研究中提出了“讲--议--写--读--改--评--仿”七步写作法。

像这样强调作文的技巧性训练的,就是要求达到不仅有感能发,无感也能发。写不出来,硬憋也要憋出来,达到“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水平。

且不说马不喝水强摁头的强化作文训练多么难以实施,作文教学是科学理性的求真么?如果是的话,语文老师长年累月伏案苦思,寻找写作文的规律,研究写作文的窍门,多少人皓首穷经,这岂不是太迂阔了?何不学学长沙那位普通的电脑程序员,只用不到一小时就编出一套写诗软件(参见诗歌被恶搞有关消息)。咱也请IT界精英设计出几套不同文体的作文软件,考试时,学生只需输入几个字词,60秒后,就可以得到一篇上好作文。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对作文技巧的过分注意,已经使学生和家长误入歧途。每年高考阅卷尚未结束,《高考满分作文集》已倾销的现象,仅仅是违背教学规律么?

而且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文技巧或者作文几步法只是关注了作文写在纸上的过程。就像包包子,只是把眼光盯在了包的那一刻,可是大家都知道,作文的形成,先由积累酝酿,最后才是写成的手续。所以提高作文水平,不能不从积累开始。古人都说“功夫在诗外”嘛;人们还常说:“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在于调馅的学问。同样,作文写得好,功夫可不仅仅在语言文字的组织安排调遣上。

另一种观点是人文素养类,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将学生从作文训练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使作文过程成为自我塑造的过程。

这种写作指导思想,早就有人拿来对抗科举考场的应试作文的八股俗套。比如明朝的袁宏道、清朝的袁枚、晚清的王国维都有完整而独到的见解。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王国维也说为文要:“发乎性情,由乎自然”。这种写作理念适用于的审美观的养成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当前中国高考形式下,虽然有牧歌化倾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当前高中学生心理状况:

学生惧怕写作文,苦恼编作文,就因为老是觉得达不到老师念的范文的水平。其实这本身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枷锁,文章无定法,谁规定作文必须那样?或必须这样?明朝的袁宏道已经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同时,产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欲望和要求,培养“我手写我口”的思维习惯。而这不正体现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建立吗?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与教育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认为:人文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生幸福和人生责任。这正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的,我们的视线就是要由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转向崇尚人文,强调写作主体。古人也说:“人如其文”,可见作文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基于上述认识,我确定以下研究方法:

作文教学最先着手的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首先要降低焦虑。”不错,学生对写作文的焦虑,谁也不能无视。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采用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方式,比如作文批语,唤起学生倾诉的欲望。“以认真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写好作文批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健康质朴的文风”《孟子尽心上》中说:“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放下为师的架子,藏起批评的刀斧,把条条框框的写作理论束之高阁。有人说“老师是教室中的皮革马利翁,对学习成果给予恰当评语,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等于告之什么是应该的以后继续。”(陆海东《教育心理学》

其次酝酿写作灵感。具体做法是:以教带动写;以辩论带动写;以说带动写;以议论带动写--总之,以言带文。作文教学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应贯穿于语文常规教学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渗透于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作文课堂,是开放的,是突破课本限制的。作文的教材是活动的、生动的、现实的。如一事一议,一事一评,一天一议,一周一评。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心,对社会关注,对生活观察。比如,讲析课文中学生的参与,辩论会上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直抒己见--语文课的讲台是民主化的、公众化的论坛。语文教师培养作文素养就是培养人文素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让学生有看法,能大胆说出来,说的延伸就是写。

再其次,是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作文水平提高,岂能只靠几节作文课。写作能力,就是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分辨是非对错的价值观、人生观、抉择观。我借助普通逻辑知识,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特殊性抓一般性、抓普遍规律性;引导学生从事实的描述、简单的枚举和类比上升到归纳推理的理论概括;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材料、对阅读文本独有所悟的能力。

最后追求可读性。我不主张作文赶时髦,但要求写出来的文章让别人爱看。试想,一篇人家都不愿意看下去的文章,怎能得高分。

研究步骤:

高中三年。

第一阶段,高一,主要以专题诗歌朗诵会 、专题故事会、专题演讲会为主,旨在刺激学生自觉地扩大阅读。

第二阶段,以课文为圆心的讨论会,社会焦点问题议论会,由此延伸到写周记。

第三阶段,课前经常性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一周一议、一周一评。旨在扭转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作文干瘪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病。也锻炼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素质。

河北邢台一中 许志宏

2006.12.11

[人文作文探索(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给网友的生日祝福语

2.他说我们是网友随笔

3.人文何用的阅读答案

4.网友生日祝福语

5.探索的同义词

6.探索同义词及造句

7.个人文明礼仪常识

8.关于人文护理的演讲稿

9.关于教师人文读本的读后感

10.喜嗔之人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