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因为与现代文不同的言语形式,历来语文教学的大难题。与现代文相比其主要表现在语法形式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词汇含义差别较大,句式有所不同,学生较难掌握,教师教的费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并不高,该背诵的不背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的言语实践特点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改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一读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第9条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还给出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足以看出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的重视。
但学生由开始接触文本到能够诵读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熟读成诵以前还要进行熟悉、感知,这就是在诵读前所进行的自由读。所谓的自由读,就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如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种读法结合进行。自由读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比较轻松、愉快地从整体性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在自由读的过程中,除了初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语感外,还要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要求用有关工具书扫清阅读过程中的的字词难点,包括字词的读音,词语的意思等;另外,对于较难理解的词句和文本逻辑、内容等,也要进行必要的标记,等待下面教学环节中解决。也就是说,学生在自由读的阶段,学生要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与习惯。
自由读的环节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朗读,进而成诵。在此阶段还可以让学生听读,即学生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范读时的字音、断句、感情等。当然,听读不是让学生去照搬、模仿范读的各种形式,而是在听了之后,自己体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读法。在练习诵读时,还可以解决自己在自由读阶段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加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理解,经过反复阅读以后,学生对文本的自我领悟能力也提高了,一些内容也就达到了自得,就不需要教师再解释了。
练习诵读可以促进背诵,背诵对学习文言文也至关重要。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学者、教授程千帆先生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
二、译一译
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文不同,所以翻译也是必要的。文言文语言是古人的思维形式及其思想的表现。我们的学生用的是当代人,是以现代汉语语言形式为基础去思考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要理解其内容,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否则,古今两种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表达方式是难以沟通,难以找到契合点。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比较两者的差异,形成对文言语词、文言句式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也有利于形成文言语感,语感又反过来会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言文句子都需要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有重点地对一些文言句式进行翻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如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其中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都需要学生用心翻译,准确掌握。另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和现代汉语背景存在差异的文化常识,如生活器用、历史掌故、名号官职等,这些对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隔膜,就要通过合理的翻译把这些文化常识翻译成现代人所能理解的现代汉语形式,才有学习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议一议
这里的议,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主要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在自由读的阶段发现的问题和练习诵读时依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有翻译中出现的难以翻译的句子、文章的逻辑、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经过学生个人的思考还难以解决,均可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如《离骚》节选部分,大多学生能理解每一句讲了什么内容,但这些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在联系,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却难以说清楚。这就要从作者行文逻辑、思想内容方面进行探究,作者写他高贵的出身、重视品德修养,又有远大的抱负等,理清楚这些内容,整个节选部分的内在逻辑就清楚了。
除了探究文言文的思想内容、逻辑结构外,艺术手法也是探究的重要方面。如苏轼的《赤壁赋》采用的传统赋里的主客问答法。文中客悲而主予以解释、说明,最后因为主的开导,客心中豁然开朗,喜从中来。其实,主客问答,以主胜而结束,实际上是苏轼自己内心豁达战胜悲愁的一种艺术手法的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知识经验有所不同,对文本内容领悟、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学生合作是有价值的,学习文言文稍优的,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给学习文言文稍弱的学生解决一部分难点。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解决问题上可能还存在不彻底,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解决学生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最后的遗留问题。
四、说一说
说一说就是合作、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入,虽然前面阶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有交流,但那是就某一具体文本内容的难点、疑点进行交流、探讨,而说这一阶段,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学习、教学后的感受以及受到的启示等,也就是课文的延伸和拓展。如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孝”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里的作用,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及其局限等;艺术手法方面,李密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陈情的,李密在说话方面有什么艺术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等,这些方面都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在拓展教材内容同时,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可积累一定的知识,对于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合理引导,否则效率不高,还容易使课堂教学走偏。
文言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言语实践活动。读的阶段是语言的感性领悟,翻译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相容及转换,合作探究是对语言运用的深入体会,说的阶段就是学生领悟、体会后的用自己的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大家分享。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心得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怀……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张尧明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4.文言文教学设计
5.职中语文教学论文
6.研究语文教学论文
7.语文教学论文
8.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10.语文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