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丹
早期的古文字在卜辞彝铭中所见,每字得长短宽度还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形式的文字,为适应日益丰富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书写方式的变化,在长篇文字出现后,字形也就逐渐方整了。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呢?
以物象形的文字,是用线条来组合的表现硕大肥实的实物的,当然只好依赖神似。地平线上的物态是静止的平衡的,假如把这些方块字排列起来,不在一条直线上或在一条直线上也东倒西歪象一群醉汉,就是说地平线上的物体正经受地震的劫难,这种整体不平的物象,使见者产生惊险危惧的感受而知丑,当然平正整齐的物象必产生安稳舒适的感觉而知美,所以人们把字形改造成方块,以求四平八稳是可以理解的。从文字发展的历程来看,发展到端如贤士的楷书后,两千年来,文字形体基本上没有变化,足以证明,书法可反映出人们追求平整稳定这一审美心理。汉字的稳定,并非只在追求外形的方整,也曾深入探究内在结构的稳定,清人笪重光认为:“格方而棱圆,栋直而网曲,佳构也。”古人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以清代黄自元的《汉字间假结构九十二法》影响最为广泛。其中涉及平衡匀称现象的条款较多,这些结字的法则,对后人创美,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首先,笔画的匀称美为字体的平衡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王羲之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匀,上下衡所自然平稳。”汉字是点线组成的,古人认为练好笔画就可以练好书法,于是创造出“永”字八法来。今人有用平行等距的方法,来使宋体字实现匀称美的。汉字中合体字占80%以上, “远近宜匀,上下得所”, 这就是无论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只要各部分之间对称,就可以实现结字美了。匀称美的效果,并不限于一字的笔画、部首的匀称,而且还包含与字、行之间的均齐之美。唐人孙庭过有言:“一言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明人汪世贞说得更具体:“一字管二字,二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在和声学中称乐音和谐,在美术中称色彩谐调。而书法作品则是形成了“体植必两,词动有配,左提右契,精味兼载,炳铄联华,静镜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佩。”的相映生辉的审美效果。是人类社会追求生活宁静和平、幸福美满愿望的心理折射,也是艺术家那种平衡一律的心理反映。
其次,汉字书写者需要内心的平衡稳定。欧阳询认为:“心正气和,则契手于玄秘,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扑。”因而颜真卿倡导:欲先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实际上早在晋代时卫铄就认识到心手间的关系,她认为:“心手不齐,意后笔先则败”,心手相应“意前笔先则胜”。作为“意”决非随心所欲,它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这种意识的形成,有客观事物的参与,康有为称魏碑之美为“结构天成”。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的美是客观的,属于人们共有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创造美的前提,这种审美观的形成往往是通过读帖中模仿而来。有人认为初学书法,应以唐楷为宗,清代碑学盛行,称以魏碑为宗,它们无不是以追求平整稳定为美,读帖的意义,就是求得所谓“因筌而得鱼,得鱼而忘筌”的效果。
作者邮箱: hzd573@yahoo.com.cn
[汉字的稳定、匀称,符合追求和谐统一的审美心理(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匀称的近义词
5.梦想与追求名言
6.追求梦想名言
7.追求的近义词
8.旅游审美文化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