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加奇
《长亭送别》虽然只是《西厢记》的一个片断,但通过这个片段,我们还是能真切地窥见莺莺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内心世界,让莺莺的形象变得鲜活生动,从而深深感染读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一、依依惜别的不舍
既然是送别,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自然是作者首先要表现的。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情感,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法,有景物的渲染,也有情态的描摹,有直接的抒发,也有委婉的表达。
开头一曲《正宫端正好》,即以疏淡几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作者如椽之笔,由头顶之天至脚下之地,从耳边之风到眼中之归雁,大块设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来十分脍炙人口。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个“泪”字,使一切景物都笼罩上离别的伤感,让人不忍卒读。
至于“快快随”的“车”和“熬熬煎煎”的“气”更是形象展现了主人公的不忍分别,甚至连“酒”“食”也“尝着似土和泥”了。通过展现莺莺内心对张生的依依不舍,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重情重义性格特点。
二、体贴入微的担心
在《五煞》里,莺莺充分表现出一个女性的温柔,她体贴入微的叮嘱,反映出的是她内心世界对张生的关心和他旅途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担心。你看,“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是饮食上的关心;再看,“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这是起居上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啊!这些看似寻常,也能表现出莺莺对张生的深情厚意。
在《小梁州》里,“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多么细致入微地观察!“猛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没有言语的交流,甚至连目光的交流都让人增添伤感。莺莺自己固然因离别而难过,她更因张生的难过而难过,这是只有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的人才会有的情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的是一个女性温柔的内心世界。
三、渺茫前途的忧虑
除了不舍和担心,我们在字里行间还能读出莺莺内心的忧虑。是啊,在那样的年代里,一个弱女子面对自己渺茫的婚姻前途,她怎么可能没有忧虑呢?
如果说“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的话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就直白多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没有地位,有时时被抛弃的危险,莺莺内心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而通过展现莺莺的忧虑心理,也极大的唤起读者对她命运的同情。
四、虚名微利的鄙弃
莺莺的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还在于她内心世界对名利的鄙弃。
在莺莺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她只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反复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富贵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
一个女子在崇尚名利的社会里,能有这样的识见真是难能可贵,这让我们自然联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们共同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们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她们的叛逆是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遗憾的是黛玉以悲剧收场,令人庆幸的是莺莺以喜剧结束。
守住良心的底线
最近读了王尔德的一则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说的是鱼夫为了得到小美人鱼的爱情情愿放弃自己的灵魂,甚至为了爱情经受住了智慧和财富的诱惑,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美色的诱惑,做了很多坏事,他也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小美人鱼。令人感动的是,渔夫为了自己的爱情,没有失去自己的心,也因为这颗心最终为爱而破碎,也让灵魂最终也回到了他身上。
读过后,我想到很多。我觉得生活中的人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人是有灵魂的,可是,生活中有些人不但为了得到权利和利益失去了灵魂,甚至连自己的良心的底线也守不住了。
前几天得知我的一个同学又“进去”了,他是我高中和师范的同学。他因为和我一样是师范毕业,开始都是教书的,可是,后来改行从政了,再后来,仕途很顺,官越做越大,权也越来越大。不过,因为我们同学五年,高中时还是同桌,我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也常常联系。交往中,我觉得他还是很不错的,做事干练,为人热情,可是,我们常常为外表的所迷惑,也许,这些年中,因为权利和利益,他早已有所改变,或者直白点说,他的灵魂早已离开了他,说不定连心的底线也没守住。让人痛心的是,在他之前,师范时和我住一个宿舍的两个改行从政的老同学也先后“进去”了。
在这个年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改行从政的,改行的这些人都还是有点小背景的,听说其中的一个同学在“进去”后,家里人感叹道:“要知道结果是这样,当初就不让他改行了。”所以,我在想,如果当初我家里也有点门路,我改行了,我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当我做了官有了权后,我能经受得了诱惑吗?我不会失去自己的灵魂?我会守得住自己的良心的底线?真的不好啊!
自从中央高举反腐的大旗,开始“拍苍蝇”“打老虎”后,一只只“苍蝇”被拍到,一个“老虎”被打倒,那些“苍蝇”和“老虎”们可能终日惶惶。如果每个做官的也好,做民的也好,都能拥有高贵的灵魂,守住自己良心的底线,也会心地坦荡,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啊?面对巨大的利益,面对诱人的美色,有多少人能做到无动于衷呢?很多人就是因为经不起诱惑,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丢了自己良心。
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高贵的灵魂,守住自己的良心的底线吧!
[走进莺莺的内心世界--《长亭送别》教学札记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3.《长亭送别》课件
4.长亭送别教案
6.《西厢记·长亭送别》欣赏
7.美术教师随笔
8.教师工作随笔
9.历史教师随笔
10.音乐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