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论坛帖)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蒋晓 

教学设计(A)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3.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有许多人因才华得不到施展而写下许多直

抒胸臆的诗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马说》。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

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

乐( 祇( )骈 )槽枥( )辱( 食( )

食 马者策( )见( )邪( )石( )粟( )

3.(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

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骄--一同槽流--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

--凭借虽--即使。

教师翻译(略)

提问: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安--怎么 

提问: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尽--

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

--识别,了解

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翻译全段。

提问: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提问: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提问: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散读第三段。

(4)全班齐读。

提问: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提问: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接心情。 

提问: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四、全班齐读,并背诵

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论坛帖)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杂文马说优秀教案

2.《马说》的课件

3.《马说》课件

4.马说优质课件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7.《马说》课件模板

8.马说原文及译文

9.马说教学课件

10.《马说》教学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