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郑光程

一.作者简介(1850-1893)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二.简介作品(略)

三.审读标题《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什么?(叔叔于勒。)

提问: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叔叔于勒吗?

2.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菲利普夫妇。要判定这些人物是否能表现作品的中心,揭示主题,关键看人物的活动及活动所起的作用)

3.小说三要素是什么?故事情节包括什么?

思考:1.情节从什么地方开端?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2.于勒去美洲后,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妇突然见到于勒,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

三.回答刚才的问题,列表。

故事情节 于勒的情况 菲夫妇对于勒的评价 菲夫妇的言行神情

开端:盼望于勒 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

插叙于勒去南美洲前后情况 挥霍家财 坏蛋、流氓、无赖

经商发财 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 唉!……惊喜!  

发展:发现于勒高潮:证实于勒结局:躲开于勒 衰败穷困(卖牡蛎的)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脸色苍白,吞吞吐吐,哆嗦,脸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神色狼狈,突然暴怒

于勒的命运: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激怒--仇恨

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前后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四.理清课文的结构.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1-3):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

二部分(4-17):插叙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归来的原因(这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三部分(18-47):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写船上巧遇于勒和躲开于勒。

五.讲解分析课文重点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思考:1.父亲所说的永不变更的那句话是什么?表达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理状态?(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真实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呼之而出。)

2.于勒寄了几封信回家?(两封)于勒的信除了起改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还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菲利普请吃牡蛎一事?

4.“你知道点儿这家伙的底细吗”?一句话“家伙”可否换成“人”?

5.“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一句话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6.菲利普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地向船长打听于勒?他只是怕当场出丑吗?

7.找出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明有什么作用?

三.小结

      理解本文巧妙的情节构思(略)

 作者邮箱: zhangc@gdou.com

[我的叔叔于勒(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2.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3.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4.《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5.《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课件

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课件设计

7.关于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本

8.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