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154
susu
扬州市新华中学 冒澍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要充分给予学生发问的机会,鼓励他们质疑,并帮助他们释疑。现结合我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例:《西游记》、《红楼梦》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吗?
师(滔滔不绝):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最具世界影响的现代主义流派。“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是它的基本特征。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往往从社会、历史现实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现实,而是变现实为梦幻、神话、或荒诞,构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现实与梦幻交错的富含深意的艺术世界。《百年孤独》就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称赞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生(小声议论):我们的《西游记》也很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比它还早那么多年呢,吴承恩比马尔克斯伟大得多了。
生(大声提问):老师,《西游记》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吗?
生(受到启发):老师,那《红楼梦》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呢?
师(心理活动):这个提问,打乱了我下面所有的教学安排,怎么办?置之不理,还是随便给一个答案?不行,不能这样做。我应该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告诉他们老师现在还不能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答案……
师(和颜悦色):同学们,下面我们去一趟图书馆和微机房,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好吗?
生(欢呼雀跃):老师,我们一起去。
两天后 成果汇报
关于《西游记》
生:《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唐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它所描写的天庭、地府、龙宫、魔窟都是奇异、怪诞的。这些虽然都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但又都是人类灵台上确实存在的。
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天产石猴,受日月之精华而幻化成人。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正义、勇敢、不惧邪恶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所具有的超常能力,其实是贫苦百姓因为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难、只能在幻想世界中虚拟出一个英雄和救世主来解救他们出苦海的这样一个真实愿望的反映。
生: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这样评价:承恩所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性。
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这样评价: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评析:《西游记》通过神奇莫测的神魔世界的描写,投影般地反映现实,从而显示出作者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作品,是一部中国古典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对于《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生:《百年孤独》:梅尔德斯的手稿卷首的题辞早就昭示了马贡多镇百年后的命运: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马贡多镇最终将被一阵飓风卷得无影无踪。
《红楼梦》: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的曲子词都隐含了作品中众多女子将来的命运;也预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走向没落的命运。
评析:《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相同的是:在作品的最后,这些预言都一一应验了;小说中的人物都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宿命。
生:《百年孤独》:阿吉拉尔的鬼魂不断出现,雪梅苔丝乘风而去,男孩长出了猪尾巴……
《红 楼 梦》: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送贾瑞去黄泉的风月宝鉴……
评析:《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相同的是:两者都具有许多神魔道具或者魔幻的情节结构。
生:《百年孤独》: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过程为经线,浓缩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再出现了。
《红楼梦》: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陈腐不堪;看到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已到了天荒地老,行将就木的必然灭亡的时候了。
评析:《百年孤独》与《红楼梦》这两大名著之间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在魔幻的墨镜之后都隐藏着作家注视社会的忠实的眼睛,都可以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师:写一篇比较阅读作业,总结一下自己的创新学习的成果。
第二例:对宋祁“玉楼春”的鉴赏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受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师:对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历朝历代评论家都给予盛赞。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曾这样评价:“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沈雄在《古今词话》中甚至因此诗句而称宋祁为“红杏尚书”(宋祁曾任尚书工部员外郎)。
师:“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从写作技巧上来说确实想象新颖,别致生动。诗人运用通感,化静为动,写出了繁花盛开、蜂蝶争喧的春意盎然的景象。
生:老师,我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本身和古今名家对这一句的评价都有些不恰当。因为联系上下阕来看,虽有“红杏”在“枝头”,但“晓寒”尚在,面对即将归去的“斜阳”和即将逝去的“晚照”,词人感叹的是人生的漂浮不定,短暂无常,缺少欢娱,要千金买笑,及时行乐;所以,词的上下阕之间的意境和抒情基调是矛盾的,这样矛盾的诗句还当得起那么多古今名家的溢美之词吗?
师:这位同学,质疑得很好,求证得也很有说服力。确实,鉴赏每一部文学作品,一定要先对它进行整体感知,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一下这首词。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春日绚丽的景色,赞颂了明媚的春光,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位同学的疑惑在于这样的意境与下阕的抒情是否矛盾?其实作者点染这样的意境的目的恰恰正是为了下阕的抒情。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美景面前,谁能不陶醉呢?只不过诗人在片刻的欢娱之后就想到了胜景难在,美景易逝,不由得背从中来,感叹人生短暂,不如饮酒寻乐。显然,作者正是因为看了这样明媚的春景才产生了失意和伤感,正是为了用这样明媚的春景来反衬内心的失意和伤感,所谓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这正是反衬手法的妙用啊。王夫之《薑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抒情效果会更为强烈。其实,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生(很受启发):老师,我想到了《诗经采薇》篇写被征兵士告别家乡的那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依依垂柳的美好春景,反衬士兵离乡背井,抛亲别友之痛。
师:这位同学联想得很好。
生(受到鼓舞):老师,我也想到了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诗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诗人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
师:对啊,正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为人传诵,好就好在以美好的花鸟,来反衬出感时恨别的情怀,使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同学们,现在你们说《玉楼春》这样的构思好不好呢?这样的笔法妙不妙啊?古今名家对它的评价恰当不恰当呢?
生(齐声回答):很好,很妙,很恰当。
第三例: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师(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觉得杜甫诗歌也有浪漫主义的特色,不信,请你读一下《望岳》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搬出工具书):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它按照生活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像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这首诗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特别是最后两句很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些都很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
师(循循善诱):《望岳》是杜甫早期作品。那时的杜甫年少轻狂,他登高怀古、饮酒赋诗,还曾与高适、李白等人一起打猎取乐,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写出来的诗歌都是充满了昂扬的激情的。这之后,杜甫经历了使唐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又经历了孤苦无助的西南之地的漂泊生涯,所以,以这些生活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他的后期作品的风格就截然不同了。
评析:一个人的创作风格,是由许许多多因素制约着的,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时代所决定的人生经历。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最终使他离开了浪漫主义而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你们说,杜甫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呢?
笔者觉得学生不是没有创新思维,而是我们老师缺少发现的眼睛,更缺少面对疑问的勇气。其实学生的每一个疑惑,每一次提问都有可能是一次创新思维的闪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细心呵护。这样,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不断闪耀,创新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154
[导问例谈(论坛精华帖)]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6.论坛会议邀请函
7.论坛演讲稿范文
8.论坛嘉宾邀请函
9.《学与问》教案
10.学与问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