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
前几天,县教委组织全县教师进行了各科《课程新标准》考试。其中,有一题是要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当时,这个题目触发了我的联想,但由于篇幅所限,只提出了观点。今日,重新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认识,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同学如兄弟,师生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好像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师道尊严。当然,那段不愉快的历史对当时和后来教师的名誉和心灵造成的损害另当别论。这种根深蒂固的尊师传统文化使很多为官的、为民的、做学生的乃至教师个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应是高高在上,口吐真言,口无戏言。
我以为,正是这种传统观念作崇,才使我们的教育走了许多弯路。且不要说历史上私塾老师的戒尺之类的教育。即使从我们借鉴西学,施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尽管产生了许多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但很少有老师甘心情愿从“神坛”上走下来。从多年来的教学思路可见一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倡导让学生“学会”;之后倡导让学生“会学”。“学会”在于授“鱼”;“会学”在于授“渔”。“鱼”也好,“渔”也罢,得到的手段都在于“授”--“授”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但我们终究忘记了“授”的最终目的是造就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各类创新型、国际型人才。
当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尤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我们逐步认清了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根本症结:教师的自身定位有偏差。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以为优秀人才是可以“授”出来的。我们有很多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我们也不应否任,我们是带着更多失败的教训步入新世纪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课程标准》的“腾空出世”令人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先人”没有说出、没有说明的被《新课程标准》一语道破“天机”。她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成为学生中的首席,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至此,的确是要把教师从“宝座”上请下来。
实际上,近几年的教育探索蕴涵着一些非常“现代”的思想:如学生为主体的提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聪明”的教师应该在前几年就有“危机感”: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再“装神弄鬼”了。
过去,我们常说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际上,“良师”方面体现得挺充分,“益友”方面尤其在教学上大多并没有做到。现在,时代赋予了良师益友以新的涵义: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教学相长”这一古老的教学思想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富有生命力。新世纪的教师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探究、共同发现,才会共同收获,才会达到和学生“学书育人”的目的,进而达到扩大个人见识、提高个人技能的目标,使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成为学者型、专家型良师,成为“益友”型良师,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做“益友”型良师,您准备好了吗?
(济南市商河镇中学 周从刚)
作者邮箱: shshnhzcg@vip.sina.com
[做益友型良师,您准备好了吗(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6.老师我爱您诗歌
7.ABCC型成语
8.开学准备日记
9.日记开学准备
10.abcc型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