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A
解析: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历史性
答案:A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4.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鲁纳
答案:A
解析: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5.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思想
B.社会本位论思想
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D.辩证统一论思想
答案:B
解析: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为社会服务,体现了社会本位论思想。
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D.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答案:C
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答案:B
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8.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讨论法
答案:A
解析:演示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9.在德育过程中,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
A.创设良好的情境
B.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C.说服教育为主
D.多方面影响
答案:A
解析: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创设良好的情境。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答案:A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12.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A
解析: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4.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案:错误。
理由: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形成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在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只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等同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可能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会继承和发扬以往的教育传统。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
1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17.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1)导向性原则。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独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传递知识
C.传承文化
D.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以其“产婆术”著称,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混合型学制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 )。
A.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B.学科的发展
C.学生的需求
D.社会的需求
答案:A
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同时也受到学科发展、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巩固和运用。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0.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答案:A
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________活动。
答案:社会
2.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________。
答案:数
3.近代教育史上,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____。
答案:洛克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____。
答案:教师的教学目标
5.课程计划的核心和首要问题是________。
答案:课程设置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____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课外辅导
7.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_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答案:德育方法
8.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________。
答案:调查访问法
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
答案:学习期待
1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________。
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③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2)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德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性原则。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独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比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做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总之,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班主任要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行,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课堂纪律、作业要求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主任要通过表扬、奖励先进,批评、惩罚落后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
例如,班主任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可以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然后,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拔班干部,明确他们的职责和分工。接着,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如“文明礼仪伴我行”“团结就是力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批评和教育违反纪律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可以逐步组织和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8-01
成人高考民法模拟试题08-05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05-25
电工理论试题及答案10-25
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0-19
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04-27
护理理论试题及答案10-04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2-23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