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大全[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读后感 篇1
这部书分为10个方面,分别是:“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觉悟”。每个方面都有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品性”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条小面包》,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面包大师把城里20个小孩召集来,每人每天都可以拿走一条面包,其中一个小女孩总是拿最小的,日复一日,面包大师十分喜爱她,所以在最小的面包里塞了一些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让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谦让者因宽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
“梦想”这方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位邮递员在送邮件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他把石头检了起来看了看,十分喜爱,回到家里他把事情告诉了亲人,家人却认为他很傻,不过从这次开始,他就开始收集石子,过了许多年,他用这些石子盖了一座房子,上面还刻了一句话:“我象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如果让生命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拥有愿望,我们的人生将会绚丽!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奇迹。
“真爱”这个方面我喜欢《价值连城的10美元》,它告诉我: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心,不过,永远不要期望意外的回报,如果有了这样的欲望,我们献出的就不是爱心,而是贪婪―――上帝不会奖励贪婪。
“成功”这个方面,我喜欢《终生成就奖》,这篇文章告诉我:快乐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需求,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它,并且有义务在生活的每时每科每处创造它、传播它。有什么比一个全心全意为了获得快乐和传播快乐而工作的人更伟大、更应该受到尊敬?你觉得快乐,你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思维”这方面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只狗被称作猫》,“心理”这部分偶最喜欢的文章是《当你微笑的时候》,“智慧”部分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匹马的命运》,“创意”部分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今天只有一名顾客》,“勇气”部分里我最喜欢文章是《天堂的位置》。
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告诉大家一个深刻道理,我向大家诚恳的推荐这本书。
名著读后感 篇2
(1)曹文轩,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等。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xx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2)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挡住了男孩回家的路,五只小小的萤火虫闪烁着、飞舞着,为他点亮了希望的光芒。男孩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他要保护这些小生命,即使那意味着要面对全村周围人的不理解,即使这份守护的承诺要用尽他一生的心血。但无畏的人总会遇到同伴一路相随,坚守信念的人终会得到生命的加冕。
《萤王》承续了曹文轩一贯的美学风格,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诗意浪漫却又充满人格力量的故事: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挡住了男孩回家的路,五只小小的萤火虫闪烁着、飞舞着,为他点亮了希望的光芒。从此,男孩与萤火虫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出一曲绮丽绚烂的生命组曲。作品以萤火虫与男孩间不可思议的缘分开篇,阐释了关于坚守信念与敬畏自然的主题。在《萤王》中,曹文轩将写作的格局从江南水乡拓展到更加广阔意义上的“灵魂与生命”,通过“爱与美”诠释出生命的尊贵与高洁。
从《草房子》中水乡油麻地开始,曹文轩一直在讲述水边少年的故事。如今这静谧的“水”流淌到了“新小说系列”,变化的.是水边之子的故事,不变的是作品中对人性、道义以及爱与美的探寻与阐释。“我的家乡是一片水网地区,河流交替纵横。不仅仅是我的故事与水有关,水还培养了我的审美观。如果说以往的作品中‘水’只是一个生存的环境的话,那么在《萤王》中,‘水’变成了这个作品的主题,是故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曹文轩说。
名著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著握著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名著读后感 篇4
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榜样”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差不多先生的样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日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医生来给他治疗,可一不细心说成了兽医汪大夫。差不多先生明白叫错了人,但他觉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给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医治差不多先生,结果可是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在临死前留下了一段“千古佳句”:“凡-凡事,只-只-只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么认真呢”他死后,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精细,不肯计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都向他学习,视他为导师。中国,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懒人国。
这位“伟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实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认真的人。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当差不多先生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作业,有一题要用三位小数乘以三位小数,我心想:“小数和整数不就差一点吗”便把一个小数四舍五入后再相乘,结果,因为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一个得一百分的机会。我也看过身边的例子。有一天,我们篮球夏令营的一个同学为了快点打上比赛,只马马虎虎地跑了两圈就加入进来(平时我们可是要跑上十圈还加压腿的!)结果在打比赛时拉伤了背部肌肉,一个月都没能来参加训练。写作文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肯花时间查字典、打草稿,还经常虎头蛇尾,想着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最终恍然大悟,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样了。我便开始认真起来,要让好变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现出来,打草稿、查字典,最终作文得了一个又一个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罢手的时候,你要回忆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后果。好和更好之间只差一个“更”字,但这一个字足以让我们从失败变为成功。大家应当为这个“更”字努力,变得精益求精,不让中国在我们这代还是一个“懒人国”。
名著读后感 篇5
第六回是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作线索与纲领,为读者矫正了阅读的眼光;第七回则以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相互映射,对比衬托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处世的方式,以及隐含的深刻内涵,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或近或远的拍摄,来透视贾府的整体现实与状况,深入了解贾府的'日常生活。
《红楼梦》中宁荣二府是戏剧舞台,上上下下几百号人都是演员,前五回就是序曲,层层铺垫,即使第六回我们只不过借的是刘姥姥的眼睛,从一个侧面有了一瞥的印象,而第七回才是宁荣二府的真正生活开始了。镜头由远及近,有偏至正,对准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近距离生活,进入了他们饮酒作诗,琴棋书画,尔拜我访和家长里短之中。作者着墨如泼,极力陈设烘托和铺垫,犹如帷幕徐开。涉及人物多却思路清晰,包含信息大但有条不紊。仅仅是第七回我们就能解读到如此之多的表面和背后的故事,真叫人叹服作者无比绝伦的文学才华!周汝昌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第七回看似一派闲文,实则是耐心结撰,处处有用意,笔笔设伏线,全为后文铺下大小巨细脉络”,“读不懂第七回,莫看《石头记》”。可是真的读懂第七回,却又谈何容易。蒙:“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操劲。无缝机关难见,多少笔墨偏精。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靖:“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似送花一回间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哉?”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这一回主要描写了贾府中的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也暗喻贾府、宁国府里充满了污秽腐败,缺乏生机勃勃的景象。打发走了刘姥姥,对周瑞家的来说,忙碌了半天功夫,总算告一段落了,作为王夫人的陪房,还有一件扫尾的事情,就是要去回话,过度自然。王夫人在梨香院与妹妹“正长篇大套的说着一些家务人情话”。此时此地将视野适时地对准这里,使我们觉得入情入理。薛姨妈一家也安顿下来了,姐姐得闲前来探望叙旧,应该是极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姐妹二人亲切交谈的情景,当然少不了媳妇儿女、妯娌姐妹、娘家婆家、远亲近戚等的大事小情。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见到宝钗。分叙宝钗之事,叙得有变化有起伏。过渡和引入极其自然,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为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自然引出宝钗的冷香丸。作者的创意、寓意由此可见一斑。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励志名著读后感经典名著的读后感11-22
名著人生读后感3篇 读名著的读后感06-08
名著01-28
名著读后感之四大名著读后感09-13
名著西游记的读后感 《西游记》名著读后感12-22
名著《四大名著》读后感范文05-15
写文学名著读后感文学名著的读后感04-25
经典名著的名言02-04
名著推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