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高尔基名著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高尔基名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了《童年》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多的触动。本书的作者高尔基是世界文坛的知名大作家,这本书是他所写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对高尔基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贫苦家庭里。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十岁丧母。这本书写的就是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中所度过的岁月。作者在书中说道:”这是一种浓重浑浊、色彩斑驳、离奇古怪的生活。“作者本人认为这是某个天才所讲述的一个残酷的童话。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这个家中,阿廖沙有的是改嫁的母亲,凶狠的外祖父,两个残忍爱争斗的舅舅,还有两个表哥。这么一大家子生活在破旧的小房子里,天天伴随阿廖沙的是争斗、欺骗、谩骂、打架斗殴、还有贫穷。在高尔基的笔下,将那个黑暗时代中的一切人、一切景物全部描绘了下来,不论是美的、丑的、真实的、虚假的都一一写下。在这混乱不堪的黑暗中引领阿廖沙不迷失的是他的外祖母。
外祖母给人的感受是慈爱的,公正的,善良的。作者在书中写道:”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但虽然这样,她也难以脱离那个特定时代中的愚昧无知以及迷信,还有对妇女的歧视。作者从阿廖沙一个纯真孩子的视野里,写出了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感受,高超的写作技法让读者身临其境。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仿佛在看一幅伦勃朗的油画。伦勃朗素有”紫金色的黑暗“之称。而这本书正给我这种感觉,各种浓烈的色块交织在一起,种种色调好似随意涂抹,但其实又很有规律,整个画面都是深黑色的,只有一处有一束白光。阿廖沙家庭的几次变迁,人们的生活处事方式等。高尔基正是通过这些衣食住行反映那个时代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状况。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于其他人物形象的描绘很多,但对于自己的影像却执笔很少,但给了读者一个追求进取,倔强、富有同情心的阿廖沙形象。
这本书的诞生也是在革命的年代,它是在革命领袖列宁的提议下产生的。我看完这本书,感到它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阿廖沙的生活很凄苦,可对真理的追求及善良之心支持着他,让他不断前进。在那个时代的一切困难,我们如今都不复存在,又有何理由不努力上进?作者在书中很少对那个时代进行什么评价,也是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吧。
总而言之,我从这本书中所理解到的,就是要有一份执着的对真理、对美的追求精神。只要时刻保持这一点,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你都不会感到痛苦。
【《童年》高尔基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尔基《童年》名著读后感08-19
高尔基名著童年读后感10-09
读高尔基名著《童年》有感08-06
国外名著高尔基《童年》读后感06-19
高尔基《童年》名著读后感7篇08-19
高尔基《童年》名著读后感(7篇)08-19
高尔基名著《童年》读后感600字08-06
高尔基童年的名言07-11
高尔基的《童年》感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