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1
《史记》在传授给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时刻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接下来的古代汉语学习中,我还要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其精髓,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知识面,传承好中华文化。
中学时代,我们就学习阅读过《史记》中的一些名篇如《鸿门宴》等文章,对《史记》就很感兴趣。这次寒假,我又认真读了《白话史记读本》,仿佛是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谈话,深深地被他那栩栩如生的文字史实所打动,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浮现在我眼前,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历史知识,丰富了历史认识。
读《史记》让我领略了那个时代,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感悟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司马迁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写下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意境中,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事件的背景特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历历在目,真实在现。
读《史记》,让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引我深思。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所以,遇到挫折,就要学会迎难而上,做一个永不服输、志存高远的人,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而奋斗!?还要做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史记》这本巨著,在传授给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很好的借鉴,时刻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需要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品味并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这部巨著的初步阅读和理解让我对它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也很受益。对于这部巨著,我还要更深入地去研读和认知。在接下来的古代汉语文学的学习中,还要跟着老师更加系统的学习掌握其精髓,学深学透,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更加扎实。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来充实知识面、开扩视野,传承好中华文化。
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先谈《史记》。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司马迁,好人。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就这样,史记塑造了一个一个的经典人物。比如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春秋首霸齐桓公还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在中国历史上史记后汉书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卧薪尝胆,这是卧薪尝胆的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这个意思是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卧薪尝胆了20年终于把吴国消灭了,最终,勾践也成为了五霸之一。
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活现。所以我很喜欢。
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3
读《史记》有感从来没有一本史书,将看不见触不到的历史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历史长廊的风云变幻,文化长河的源远流长,人物长幅的千姿百态,战争长卷的硝烟弥漫,尽在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之中。此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它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经过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史记》最难能可贵的在于其思想性。它正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黑暗的统治,揭露罪恶,伸张正义的人民性因素十分丰富:荆轲为了国家的利益,以献逃将人头与地图为名,暗藏匕首,伺机刺杀秦王,可惜功败垂成,只留下易水之滨高渐离反复悲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留下保家卫国的大无畏,以及颂唱千古的友谊;陈涉虽是一名小小庶卒,却身怀鸿鹄之志,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大泽乡的揭竿而起,注定了给予秦的以沉重的打击……为什么说史记会有如此大的人民性因素呢?是因为客观地评价史实,对于任何人,事,物,都评价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会因为某人是权利者就惧怕,阿谀奉承,而是勇于揭短,记录最真实的历史,也不会因为某人出身寒微就不屑一顾。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褒贬一致。史记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字斟句琢,每字每句都经过严格加工整理。三千年的历史,是区区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就能精辟概括的吗?这足以体现其文学功底的深厚。很多历史典故,成语都源于史记,当我们读到“完璧归赵”,请不要忘记蔺相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的承诺;当我们有所成就,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时,请不要忘记淮阴侯韩信“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的智勇双全……
当我们旁征博引,娴熟地运用着成语与寓言的时候,其实已经明示《史记》早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有句名言这样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可以做到古为今用。洋洋五十万字的《史记》,作为我国一部历史巨著,应该大家一起来鉴赏!
【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史记》经典名著读后感04-13
名著史记读后感600字12-27
史记名著读后感800字03-14
名著《史记》读后感(通用12篇)04-15
历史名著史记读后感范文集合06-10
名著《史记》读书笔记12-16
名著《史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4-20
2020名著《史记》读书笔记02-27
《史记》读后感12-31
史记 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