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孔子的名言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的名言1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见得思义。
孔子的.名言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的名言3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孔子的名言4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孔子名言名句(“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放于利而行,多怨。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过,则匆惮改。
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5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孔子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孔子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8、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
9、知耻近乎勇。——孔子
1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
11、因材施教。——孔子
12、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1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
14、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17、苛政猛于虎。——孔子
1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2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24、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
25、过犹不及。——孔子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孔子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
3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
3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2、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3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38、辞达而已矣。——孔子
3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
4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41、无为而治。——孔子
42、大德必得其寿。——孔子
4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4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5、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
47、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孔子
48、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4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52、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
5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5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
5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5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5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60、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6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
6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6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6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
6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68、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孔子
69、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1、过则勿惮改。——孔子
7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7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7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76、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7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81、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82、君子以当仁不让。——孔子
8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
8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孔子的`名言6
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0、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9、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1、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3、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6、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4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9、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0、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的`名言7
1、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2、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3、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4、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5、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6、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7、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8、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9、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10、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11、当你懈怠的时候,请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12、岸边的奇花异草,是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13、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14、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15、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16、不是成功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的太少。
17、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8、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19、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0、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孔子的名言8
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过,则匆惮改。
10、礼之用,和为贵。
11、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9、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0、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37、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3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的`名言9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1.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义。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学礼,无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 过,则匆惮改。
41. 不迁怒,不二过。
4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4.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6.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2. 巧言乱德。
53. 巧言令色,鲜矣仁。
54. 刚、毅、木、讷近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听其言而观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礼之用,和为贵。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学礼,无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 过,则匆惮改。
77. 不迁怒,不二过。
7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8. 巧言令色,鲜矣仁。
89. 刚、毅、木、讷近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听其言而观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8.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00. 礼之用,和为贵。
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03.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06.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0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1. 贤哉,回也!
11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10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翻译:(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翻译: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翻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翻译: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翻译: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2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译: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孔子的名言11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4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51、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5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5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
5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5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中庸》
56、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57、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子路》
5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59、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6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6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论语》
6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63、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 语》
64、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6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67、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6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6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7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71、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7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73、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7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75、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论语》
76、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77、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78、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79、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80、 民无信不立。 ——孔丘
8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8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83、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8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85、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86、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8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8、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8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9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论语》
91、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9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9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9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9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97、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98、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经》
99、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 《论语》
100、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 语》
孔子的名言12
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孔子的名言13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5.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 道不同,不相为谋。
9.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12.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的'名言14
一:人生态度
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5.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2.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3. 放于利而行,多怨。
24.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7.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8.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0.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1.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二:做人格言
1. 不学礼,无以立。
2.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 过,则匆惮改。
15. 不迁怒,不二过。
1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 巧言乱德。
26. 巧言令色,鲜矣仁。
27. 刚、毅、木、讷近仁。
28.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 听其言而观其行。
30.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1.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3.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8.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9. 礼之用,和为贵。
40.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三:孔子论学习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3.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9. 不学诗,无以言。
20.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2.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3. 有教无类。
24.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四:政治格言
1.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7.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 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2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9.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1.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2.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3.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的'名言15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论语》
2、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小不忍则乱大谋。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皮,指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惜抱轩《经说》中记载,侯根据质地不同分三种:一是五彩之侯,画布为正。古者与宾客宴射则用之;二是兽侯,布侯中画兽,天子之侯画熊,诸侯之侯画麋,大夫之侯画虎豹,士之侯画鹿豕;三是皮侯,以熊虎豹之皮为质。
7、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
10、过去的一切就好像这流水一样,每天不分昼夜的流动着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2、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孔子《论语》
1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14、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5、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论语》
17、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1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孔子《论语》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1、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2、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4、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5、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孔子《大学》
27、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2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29、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1、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3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6、射礼。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是孔子对射礼的解释。
37、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38、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9、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论语》
40、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4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42、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43、(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5、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论语》
46、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论语》
47、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0、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中庸》
5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兴xìng《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57、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8、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5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0、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61、儒家从来不是保守的。变则通,通则久。它随实际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改易完善。做人也是如此,由于天赋秉性不同、环境机遇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不用强作要求,只要有适宜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专注地去做就好。
62、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63、有教无类。——孔子《论语》
64、射不主皮,何晏《论语集注》引马融之语:“射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仪容;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和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也……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论语稽求》中的解释更加细致,现录于下,以资参考: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6、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7、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68、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69、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7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7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论语》
74、孔子学习名言我教给你了很多的知识,如果你学会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没有学会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
75、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77、听其言而观其行。
78、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9、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8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1、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83、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8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5、由此可见,不主皮就是不以能否射中靶子为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力气不同。科,等也。也就是说,射由军事的`力射演化成礼仪的礼射,就不再以力量竞技为目的,而是以仪容、仪态为目的。
8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论语》
87、主者,着也。主皮者,着于皮也。能中质是也。夫射期中质,岂有习射而反以不中为能事者?射名不同,有专主皮者,有不专主皮者。主皮者,力射也。矢至于皮非力不能,孟子曰“其至而力也”;不主皮者,礼射也。其容体比于例,其节比于乐,虽发必祈中而不止于祈中者,以为礼也。礼射与力射截然二等,故夫子解之曰“礼射不主皮”者,谓与力射不同等故耳。
88、(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89、朝闻道,夕死可矣。
90、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9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孔子《中庸》
93、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9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96、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9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孔子《大学》
103、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论语》
10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05、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06、用兵的原则,从精神上瓦解敌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为上策,单纯依靠武
107、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10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9、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10、(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2、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1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1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
115、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孔子《中庸》
118、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19、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孔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孔子名言精选06-15
孔子的名言02-22
孔子经典名言04-20
孔子名言01-22
孔子的名言10-20
孔子的名言09-29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06-11
孔子的哲理名言06-11
孔子论语名言精选06-11
孔子的名言摘抄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