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面食杂文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食杂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食杂文随笔 1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于家的思念,往往寄托于家乡的味道!
而我对于家的思念便寄托于家乡的面食。
可能地域的原因,抑或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家乡比较穷,家里的米只有在来了尊贵客人时才舍得做来吃。
小时候的我们也盼着家里来客人,就可以跟着吃点眼馋很久的米饭,可终究没那么多尊贵客人造访,于是面食一直是我们的主食,偶尔还得加点玉米面。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吃饭香甜,爸妈便换着花样给我们做不同的面食。于是我们的食谱也变得丰富起来:饺子、撕面饼、芝麻盐卷子、面条、包子……我家吃的最多的就是面条、饺子和死面饼。
随随便便揉一团面,擀面杖一擀,一锅饼就来了。农村的柴火锅贴出的饼格外香脆可口,如果再能在饼锅里煮两条鱼那就更美了!当然,那样的机会是极少的,但捣一些蒜泥或炒一碟咸菜便可成就一顿美餐,虽然现在看来那样的伙食是极其粗糙的,但对于如今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那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美味,就这么想着就由不得馋出口水。但基于条件限制,基本只有回到老家才可解馋。
饺子一直是爸爸的最爱,每到冬天不忙的时候,老爸总能变魔术般的从自家的菜地找出些新鲜的蔬菜,往我和姐姐面前一放:"下午包饺子……"言毕转身,潇洒地留下背影。于是,我和姐姐的一下午就交代给厨房了,我剁馅姐姐和面,然后就是姐姐擀皮我来包。那时候的我还刚十岁不到,姐姐也刚十一二岁,两个小人儿就要包出一大家人吃的饺子,现在想想都觉得那时候的我们好能干。
好多朋友都羡慕我会做面食,想起来真的要感谢老爸对我的严苛要求。还记得第一次做面食的经历,那是个农忙的季节,天还没亮我就被老爸抓起来了,老妈早带着姐姐下地干活了,老爸吩咐我说:"煮一锅稀饭,贴一锅撕面饼,再炒一碟咸菜就行了。"说完就扛着锄头出门了,留下一脸迷茫的我。毕竟那时候我还只是八九岁的'年纪,虽然会和面包饺子了,可饼一次没做过,可从小就怕老爸的我还是没敢吭声。做好稀饭炒好咸菜,我对着和好的面团不知所措,为难半天后突然想到求助邻居家的嫂子。可我还没等到嫂子忙完自己手上的活过来帮我,老爸就回来了,看着摊在面板上的面对我吼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吧,面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有什么难的,看好了,下次别再说不会。"老爸边擀饼边凶我,我被吓的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看着老爸的动作,从此就学会了使用擀面杖。现在的我能做出好多老爸也做不出的面食的花样,有机会就会在老爸面前露一手,老爸眼里是满满的赞许。想想如果不是老爸当初的严格要求,我又怎么会做到现在这么好呢。
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漂泊的我,经常会想家,想家里的亲人,可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所以每当想家却不能回的时候,便开始做小时候吃过的面食,每一种面食都是满满的回忆!
最怀念的是爸爸做的手擀面,面条劲道可口。对于手擀面,最难的是和面,就这一个步骤就得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所以虽一直嘴馋,终究没勇气尝试。老爸最了解我的心思,每次回老家,老爸总是会做一顿手擀面给我解馋。
我又在想家了,今天继续借面食解乡愁,我要把对家所有的思念和牵挂揉进面里。
面食杂文随笔 2
烙面,顾名思义,是一种烙的薄饼切成的面,也就是煎饼切成的面,古称饼面、汤饼。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烙面鼎盛于大唐,被誉为“中华面食皇后”、“世界面食之鼻祖”,唐太宗李世民晚餐尤其喜食烙面,也曾几度被历代王朝封为御用食品,更是中国传统养生面食的代表之首。
烙面是咸阳人对面食文化的一大贡献,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在古城咸阳说起关中面食,每个人都会历数一大串。而提起烙面,许多人都只闻其名,未曾吃过。然而此面在乾县、礼泉、永寿的北部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吃,亦无人不爱吃。所幸近年来烙面有复兴之势,由礼泉、乾县、永寿的山区已经发展到县城,甚至波及到咸阳。到了冬季,咸阳街头巷尾也经常能见到骑着自行车驮着大竹筐沿街叫卖烙面的。
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开始制作烙面,当地人称“摊烙面”。烙面的制作与其他面品截然不同,是需要家庭中男女劳力相互搭配协作的,常为夫妻二人搭帮合作。天蒙蒙亮,便都起床了,女人收拾好一个大瓦盆,男人将数十斤面粉倒入,便开始加水“洗面”。“洗面”就是将面中的面筋洗出,这样做出的烙面会筋光平滑。因为面粉量较大,“洗面”成为一个耗费体力的工作,需要反复抓洗,方可将面中的面筋全部洗出,形成面糊。女人紧接着便开始“摊”烙面。烙面者,烙烤形成之面也。“摊烙面”就是将面糊沿铁锅淋入,摊圆推薄,烙烤至熟,过程和做煎饼相仿。“摊烙面”必须用麦草烧火,火性温和,这样烙面会不焦不糊,内外皆熟,决不可用煤火、炭火、劈柴火,否则外焦内生,一定失败。烙熟的面饼薄光透亮、麦香扑鼻,一张张被晾于屋外绷好的铁丝上,待晾凉后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一条条码放于一张干净木板上。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个白天,至天黑完毕。至此又轮男人上场了,用纱布将码好的面饼长条包紧裹好,盖上一个木板或木锅盖,费尽全力抱来一块沉重的青石压于其上,至此当天工作结束。次日,移开青石,拿出被压瓷实的长条,由女人在案板上逐条横切成细丝后,整齐码放于大竹筐中,苫上厚布,放置屋中阴凉处,这样烙面制作全部完工。成品烙面遂可每日取食,能供全家食用许多时日,少则将近十天,多则半月有余。
烙面的`特色吃法是“浇汤”,即将面盛在碗中,用烙面汤浇后食用。烹汤一般用肉汤、骨头汤为最佳,五香大料、油、盐、酱、醋、鸡精等调味料巧妙搭配,再加入自家特制油泼辣子,放入豆腐丁、肉臊子,便制成一锅色泽艳红、香辣诱人的烙面红汤。汤烧开后锅底扔进一根劈柴,使汤一直保持小滚。食用时一手端碗,另一手用三指捏出一小撮烙面放入碗内,再放入韭菜、香菜、蒜苗、葱,热汤浇上,即可食用。滚烫的汤面上浮着一层红辣油,其间点缀着翠绿的韭叶和葱花,俗称“煎、汪、香”,吃起来解馋又开胃。
吃烙面的方法极有讲究:一是要面少汤多。烙面遇到热汤,空隙开张,汤的五香美味迅速侵入面中,汤里有面,面中有汤,汤多面少,才能热气蒸腾、美味浓烈,因而一碗面以三、四筷子捞完为宜。二是热汤浇上即食,万不可拿着筷子吃吃停停、搅搅拌拌,左右寒暄,耽搁时间。烙面膨胀较快,即浇即食,能品味到烙面的筋细和汤的辣香,这正是吃烙面的神韵。三是只吃面而不喝汤。汤已入面,面中含汤,吃了面还喝汤,饭后一定口渴难耐。
【面食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让的杂文随笔06-06
热闹的杂文随笔10-02
秋雨杂文随笔10-02
眼泪杂文随笔06-21
生命杂文随笔06-18
书店杂文随笔06-16
非主流随笔杂文08-29
废人的思考-杂文随笔09-24
雨天的思考杂文随笔10-01
湘西记忆杂文随笔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