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金堂杂文随笔
2016年的春天,我和老公来到了四川成都金堂县谋生,在那里开了一间酒坊。开业后的第一个月,生意还算可以,到后来便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生意日益惨淡。直到第三个月,生意更是让人看不到半点希望,这时我们才明白,到这里投资做生意,明显是跟钱过意不去。这个县城里已有数家酒坊散布在各个农贸市场的重要地段,而我们的店面位置处在一个并不具有商业价值的地段,即便加大优惠力度,也难以招揽到大批顾客。继续撑下去,只会亏得越多,早点放弃那里,才是止损的唯一办法。几经纠结,老公和我决定离开金堂,到南充仪陇另谋发展。走的那天,我的心情很复杂,明明有多少回想过要逃离这座城市,可当真正要离开了,却又舍不得了,看到熟悉的街道和我渐行渐远,我竟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当时的情绪用百味杂陈来形容,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后来我才弄清楚,真正让我放不下的原因,不是那座城市的繁华美丽,而是另一种美好。那是淳朴的人心,让我油然而生感激。
记得那个相貌平平的男人,他是经常照顾我们生意的顾客。有一天中午,他又来我们店里买酒了。那天天气很热,看着他大汗淋漓的样子,我跑到小店里买来一瓶矿泉水给他喝。他看到我递给他矿泉水,憨厚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也没说什么。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去买早餐,刚好碰见也在店里吃早餐的他。他和老板结账时,说是要把我的早餐钱一并付了。我不肯接受他的好意,非要把钱给他,他拼命地把我拿钱的手挡回去,连说请我吃早餐不算什么事,要我不必客气。
早餐费虽然不多,但他执意要为我买单的行为却让我很感动,我回店里后告诉老公。我说,他肯定是想到我曾买过矿泉水给他喝过,所以要回报我。你看这人多淳朴啊!其实,我为他买一瓶矿泉水算什么呢?他照顾我的生意,我本来也该感激他的啊。可人家不这么想,还把我的带有商业味的热情当成纯粹的好意,并感恩我的`这份好意。遇到这样的人,也是一种幸运了。老公听我这么说,也表示赞同我的话。
她是一家大超市的老板娘。我的店面离她的超市不远,从第一次到她那里购物,看到她一脸亲切的笑容,我就对她有了好感。于是也渐渐习惯到她的超市购物。
有几次我需要纸箱装东西,又苦于弄不到,我只好到她超市去买。但我问她纸箱需要多少钱时,她却说不要钱。我执意要给,她也执意不收。最后拗不过她,我就拿走了她给的纸箱。
临走前的一天,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打包,也需要纸箱,我不想再到她那里去要,决定到另外一家小超市去买。那个老板我也认识,我也在他店里买过不少东西,吃的大米就是在他店里买的。我找了一个干净点的啤酒纸箱,问他多少钱。男人很平静地回答一元钱。我没说什么,掏出一元钱给他。一个纸箱,一元钱不过分,但也买断了我对那家超市的念想。
找了几个超市,也没买到合适的纸箱,我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去她那里,并告诉她我们要搬走了,要纸箱打包东西,问她那里有没有。我出钱买。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有,而且热心地帮我找合适的。末了,我付钱,她依然执意不肯要,说这不算什么,还和我说了一切贴心的话,那是一个挺有人情味的异乡人撇开商业上的交易和我说的温暖人心的话。
第二年春天,我再次来到金堂,打算去姑父那里看望他,想到那个温暖的女人,我决定多走几里路特意到她超市买一条香烟和一箱牛奶送给姑父。
然而当我坐了公交车又走了一段长长的路赶到那个超市时,她已经不在那里了,她的超市已经转让给别人了。没能回报她的好,让我心里感觉挺遗憾,只好还是在那个换了主人的超市买了香烟和牛奶,失望地离开了那里。
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妈。她的老伴爱喝酒,因为随同老伴到过我店里几次,也就和我熟悉了。有一次我在河边散步,她刚好也在。我向她打招呼,然后我们攀谈起来。她问起我的老家情况,我的孩子,我的生意......
我则一一相告,还把我的烦恼告诉了她,我诉说着有人排挤我们,有人在下水道里乱扔东西,搞得我们住所下水道经常不通,洗手间污水横流。她很为我们打抱不平,告诉我要去找谁解决这种闹心事,还说她会帮我们去找某某。知道我们请人疏通下水道花了冤枉钱,她又为我们愤愤不平,并告诉我只要付多少钱就行。
那一晚,我第一次感觉这陌生的异乡也有不拿我们当外地人的好人!我记住了她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声音。而那次我去金堂,偏偏有那么凑巧,刚好在公交车上遇到了她。我激动地和她打招呼,并在下了公交车后和她同行走了一段路,跟她说了我们离开金堂后的经历,一直说到我们互道再见。
或许,就是这些人给我留下的记忆,让我莫名其妙地爱上了那块土地,以致离开金堂后仍然对那里念念不忘。尽管在金堂遭遇生意的惨败,给我留下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有暖人心扉的美好人事,让我忽略沉重的往事,只记温暖!再忆金堂,脑海中只留下温馨的感觉!
【再忆金堂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再忆金堂散文随笔11-19
忆杂文随笔07-04
再随想杂文随笔07-03
忆秦淮杂文随笔12-18
忆于望杂文随笔12-04
忆朋友随笔杂文12-01
他日再相逢杂文随笔07-03
芒种琐忆杂文随笔12-26
且听秋虫再歌唱的杂文随笔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