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伴的空巢老人杂文随笔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生最完美的结局,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些失了伴的空巢老人,晚景凄凉,让人看过后心有戚戚焉。
1、我的大姑妈大姑妈今年74了,算起来,大姑父离世也有十多年了。大姑妈与大姑父一生恩爱,平素的家务活,基本上也是大姑父大包大揽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回老家A城买了房子,将双方的老人接过来尽心伺候。大姑妈经常念叨,等把老人送走了,她跟大姑父要好好地出去走走,看看外边的世界。可惜好景不长,大姑父退休的第二年,经常觉得腰痛难忍,去医院检查,直接诊断为肝癌晚期,不到3个月人就没了。这一噩耗对大姑妈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大姑妈才从失去大姑父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时候爷爷奶奶还需要人伺候,大姑妈的两个孙子也需要她帮忙照料,也许是这种被需要的动力支撑着,大姑妈才能够顽强地挺过来。后来孙子也都大了,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了,大姑妈也70多了,人一下子就空了下来。
前年春节前,大姑妈得了一场重感冒,可能由于年纪大了,抵抗力太弱,一直不见好转。虽然儿子儿媳很孝顺,每天下班都会买好菜送过来,嘘寒问暖一番,但一天的大多数时间,一个人闷在屋子里,不舒服也懒得好好做饭,糊弄一顿是一顿,竟至于每况愈下,浑身无力,最要命的是患上了失眠症。那时候正赶上大孙子高三了,大姑妈生怕她的状况给儿子添麻烦,硬撑到春天,便跟随亲戚的便车,回到老家的房子住下了。回来以后情况并不见好转,小姑妈不远千里地赶回来照顾姐姐,发现大姑妈的嘴角也发僵了,检查后医生说是面瘫,又开始扎干针治疗。
总之一年下来大姑妈受尽了各种折腾,服用了很久治疗失眠的药物,由于担心面瘫复发有大半年时间不敢出门。小姑妈尽力陪伴了半年多,在大姑妈好转后匆匆返回千里之外的家,毕竟家里还有很多事情,好在小姑妈也退休了,否则也根本脱不开身。大姑妈给两个儿子打电话一直是报喜不报忧的,说她在老家一切都好,让孩子安心工作。我是亲见了大姑妈的孤独与无助,每次去看望她,大姑妈总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很多话都是老生常谈,我都装作从来没有听过的样子,我能理解她,她只是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而已。每次打电话,大姑妈也会滔滔不绝,很多次都打到手机没电了。每次打完后大姑妈也会感觉很歉疚,说她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以后一定注意,你们年轻人工作忙,不该占用你们那么多时间。其实大姑父刚去世的这些年,大姑妈的几个兄弟姐妹一直张罗着再帮她找个老伴,但她坚决不同意。大姑妈除了一个人承受病痛,忍受孤独,最顾虑的就是等自己老了,走不动了,两个儿子还没有退休,自己的养老该何去何从。很多次我冲动地想给两个哥哥打电话,告诉他们妈妈的实际状况,告诉他们妈妈需要孩子的陪伴与温暖,但我知道,大姑妈肯定是不愿意麻烦孩子的,便也只能冷静下来作罢。
2、赶集偶遇的老大爷那天起了个大早,去集市上买了几棵菜苗,在等公交赶去上班的空隙,偶遇了这位老大爷。话题是从种菜切入的,然后大爷的话匣子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大爷今年70岁了,5年前老伴去世了,他哭了整整3个月,后来便一个人过。前几年得过严重的失眠症,每晚12点多就睡不着了,一个人到村口的公交站点坐到天亮。那段日子特别难熬,一死了之的念头动了无数次,好在后来好了。大爷说好了的契机是闺女领着去算命了,算命先生说是两个去世的哥哥作祟,烧了纸做了拜祭后不治而愈,还从包里拿出算命先生的名片,告诉我神的很!大爷现在的退休金,加上儿女每年给的有6万多,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可以活得很舒坦,可惜老伴没有福气,那么早就走了。我说:“大爷你身体条件这麽好,还是再找一个吧,有个伴也有个照应。”大爷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我就这样一个人挺好的,等我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也不连累儿女。半路夫妻麻烦事多,不如一个人清净,并给我讲了他们村上的半路夫妻,丈夫得了重病后,妻子去银行把存款全部取了一走了之的事。那天周遭赶上两个集市,大爷说一大早赶完了这个,再回头去赶家门口那个。在等公交的10多分钟,大爷滔滔不绝地跟我说了很多,等我要坐的公交来了以后,大爷也跟着一起上了车。我提醒大爷这路车到达不了他想去的地儿,大爷说没事,先去镇上的大超市逛一圈再说。期间在公交车上的几分钟,大爷又与邻座的陌生人热聊起来了。这是我见过的身边很多独居老人的其中的两个,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倾诉欲望,哪怕聆听的对象只是一个陌生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会将更多的目光与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以及我们忙碌的工作中,似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全身心地关注自己的父母。也难怪,当父母垂垂老矣,我们正是四五十岁的年纪,工作中,可能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子女也可能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确实力不从心。但从小给了我们无限疼爱的父母,晚年是否应该更幸福一点呢,这种幸福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需要精神上的陪伴。以前我特别简单地想,失了伴的老人,应该再找一个合得来的伴,彼此互相照应,走过余生,但实际上很多老人都不愿意迈出这一步,实际的婚姻生活中,涉及到双方的子女,双方的财产,会有很多麻烦事,过得幸福的也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一地鸡毛的例子。近些年,公立的私立的养老院也开了不少,但很多老人的口头禅都是:“等我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收费低廉的,可能去了也不尽如人意;各项措施与服务到位的,一般都价格不菲,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柱。我的`父亲兄弟姊妹7个,我经常会想,他们老了,可以凑伴养老,我的三叔谈笑间也说起此事,说到时候让我来负责他们一众的衣食住行,大家合伙给我发工资,我只是一笑而过,想法确实不错,具体是否可以实现就是个未知数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则报道,台湾的一众平时玩得来的好友,大家集体筹资在建养老公寓,等老了的时候住到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养老,这一想法与我的不谋而合。前两天看朋友发在微信群里的发的一位即将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写的文章,反思良多:大意是:我已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还未退休,我找了一家不错的养老院,但退休金不足以支撑费用,我卖房养老的观点也得到子女的支持。当我收拾行囊,才发现能带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日用品,相关的证件,还有毕生的积蓄。人的一生,其实需要的,只是一间房,一张床,满足温饱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安置自己的父母,你想好了吗?少刷一点朋友圈,推掉一些没必要的应酬,趁父母还在,多一些陪伴吧!以下奉上我读过的这篇文章:当我要去养老院的时候
【了伴的空巢老人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空巢老人的牵挂杂文随笔12-12
空巢老人的牵挂的杂文随笔12-12
空巢老人的散文随笔09-06
教师随笔:空巢老人守校园06-06
关爱空巢老人12-09
空巢老人诗歌08-18
关爱空巢老人总结01-18
描写空巢老人的散文04-13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