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要有非凡的气度杂文随笔

时间:2022-10-02 06:51:56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大事者要有非凡的气度杂文随笔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汉高帝七年(前200),韩王信叛汉,汉高帝亲自讨伐。到达晋阳时,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进攻汉的消息,高帝大为震怒,派使臣到匈奴摸清底细。匈奴把强壮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十多批使臣回来,都说可以攻击匈奴。高帝又派刘敬出使,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该炫耀自己的长处才对。现在我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埋伏奇兵准备偷袭。我认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这时二十万汉军已经越过句注山。高帝听了非常恼怒,骂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大军前进。”把刘敬拘禁起来,亲自率大军前往。到了平城,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后才解围。高帝回来,便赦免了刘敬,对他说:“我不听您的意见,在平城遭到围困。我已经把前面那十来批出使匈奴,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人都斩首了。”于是赏赐刘敬食邑二千户,封为关内侯,称作建信侯。此后,刘敬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刘邦,为国家出谋划策。

成大事者要有非凡的气度杂文随笔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建立汉朝。刘邦性情傲慢,却从谏如流,有着非凡的气度。大汉初立,百废待兴,一些人便向刘邦进言治国之道,陆贾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刘邦谈话总是不离《诗》《书》,为刘邦所谩骂,陆贾说:“你可以在马上得天下,但是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刘邦听了很惭愧,便让陆贾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并重用了一批文人,为汉朝日后兴旺发达打下了基础。

  刘邦虽是粗人,却不是鲁莽无知之人,如果别人说的有道理,他能虚心接受,正是因为刘邦能广纳良言,汉才得以兴盛。这一切,都要需要非凡的气度。

  反观《三国演义》中袁绍杀田丰之事:袁绍进攻官渡,曹操起军七万迎敌。出发前,田丰上书进谏说:“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袁绍责怪田丰出言不吉,想杀掉他,许多人向袁绍求情,袁绍生气地说:“待吾破曹归来,以正其罪。”后来,袁绍在官渡惨败的消息传到了冀州,狱吏们纷纷向关在狱中的田丰道喜说:“你马上就会出狱了!袁将军没接受您的建议,在官渡打了败仗。这下可好了,他一定会器重您了。”田丰听后对他们说:“哪是什么喜事啊,你们还给我道喜呢,我看我是快没命啦!袁将军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如果他打了胜仗还可能会赦免我,不幸被我言中打了败仗,他脸上无光,怎么会放过我呢!”果然,袁绍回来之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掉田丰,田丰在临死之前说:“吾固知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于是在监狱里自杀。袁绍心胸狭窄,为了保住自己所谓的“颜面”,竟然杀死对他忠心耿耿、又有远见奇计的谋士。

  其实,这位出身东汉名门,素有“四世三公”之称的袁绍,早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于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是,因为缺乏气度,不能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不仅没有保住自己所谓的面子,而且连“里子”也没有保住,在东汉末年群雄角逐的乱世中一败涂地,甚至丢掉了性命。

  当然,在生活中,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一定都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总是要面对种种不同的建议。要接受别人的建议,也是需要有大的气度。如果总是囿于一己之见,缺乏接受忠言的气度,也会让自己为一点点小事耿耿于怀,也许会走弯路、走错路,甚至走上不归路。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关键是面对错误的时候要有接受建议的智慧和气度,要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这样的人,一定是智者,一定是能够有所成就的人,也一定是能够生活的自由潇洒之人。

  二〇一八年六月六日星期三

【成大事者要有非凡的气度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让的杂文随笔06-06

捆绑的杂文随笔04-10

眼泪杂文随笔06-21

书店杂文随笔06-16

生命杂文随笔06-18

我的愿望杂文随笔11-30

杂文随笔我与好书交谈11-11

娘亲杂文随笔(精选11篇)07-27

于青海杂文随笔(精选10篇)10-26

重逢了杂文随笔(通用10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