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杂文随笔
教师作家郭军平写全国2卷高考作文之一:不识庐山真面目(986字)
看到这个考题,我忽然想起了苏轼先生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啊,我们常常遇到事情、遇到问题,总会容易犯困,执着于一念,而不能走出事情问题的困境。
这常常让我们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因此,解决事情、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来个反思,能不能跳出事情问题的圈子,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呢?也许,正是古人所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跳出了问题的本身,说不定我们常常会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材料中的沃德,并不是专业的军事家。作为一个门外汉,他是搞统计学的,但是对战机防护的方案,他力排众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不迷信众人,不人云亦云,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结果问题明朗了。事实证明,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那么,为何作为一个门外汉或者非军事专业人员就能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呢?就是因为他善于思考,善于反思,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不是战机弹痕多的地方防护要紧,要紧的是那些弹痕少的部位如果遭受重创,就要机毁人亡了。他抓住了“牛鼻子”,问题的关键,正如打蛇要打七寸一样,他分析的很准。这种独到的见解源于他的深刻观察与数据统计。可见,他是践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盲目跟风,盲目趋同。
盲目跟风,盲目趋同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表现。他们或许懒于思维,或许害怕标新立异受到众人非难等。于是,他们就选择了趋同跟风。别人说好,他也说好;别人说坏,他也说坏。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惯性思维,它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问题能够得到多方面妥善的`解决。
因为趋同,因为跟风,缺乏异见,这就容易让我们解决思维的方案或方法减少,更容易让我们陷在迷局里,看不到问题的症结危害。于是,我们的视野就狭窄了,心胸就狭隘了,解决事情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就少了。这样,可能在重大工程或者重大国计民生规划中就要多走些弯路,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警语。当我们陷在问题困境之中时,我们是否转换一下思维,调整下方案,说不清就常常能让我们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转化思路,转换角度,不执迷于一念,我们在苦苦思索,苦苦寻觅中最终会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像苏轼爱妾朝云对他的提醒一样,一语点醒梦中人。从此,苏轼在创作上走出了迷局,开创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