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文:乡村饲养室
"饲养室"这一名词早已推出了历史舞台,年青的一代或几代,几乎没有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东西,更谈不到了解。
在曾经的过去---农业生产队的岁月里,"饲养室"是整个生产队的"要害"部门之一,因为农耕时代男人是力量,牲口就是财富。这里集中饲养着整个生产队的所有牲口,是整个生产队农业生产的动力源,关乎着整个生产队的生产效益,经济命脉。
为此,生产队里专门修建一个大院子,里面建足够饲养整个生产队牲口的房屋。然后从整个生产队里挑出多位养牲口有经验、有喜欢养牲口的人,一般都是年长的、喜欢牲口的男人,安排他们专门饲养生产队里所有的牲口。饲养室的工作有铡草、喂养、垫土、出圈(清理牲口的粪便)等一整套的工序规则和要求,保证牲口有一个干燥、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饲养员一起住在饲养室,保证按时喂养牲口,争取每头牲口独有一个健壮的体格,或每年生产一定数量的小牲口,作为后备畜力,或来增加生产队的经济收入。
老家是一个只有一个生产队的自然村。记忆中,村子中央"一"字排开的是饲养室、仓库和学校,也可以说这里曾经是整个村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曾经有一棵古老的国槐,矗立在村子的中央,树上挂着一个钟,每天上工前,生产队长敲钟集合生产队的劳力,在这里安排每天的农业生产工作,钟声一响,村子里的劳力从村子的角角落落就会集中到这里,规规矩矩地听从生产队长的安排,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劳动地点,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槐树底下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一幕。
我的祖父曾经是我们生产队的一名饲养员。儿时的我,父亲在外教学,母亲跟着生产队干农活,根本无暇照看我,我常年跟随在祖父的身后,出入于饲养室,耳闻目睹了他老人家饲养牲口的全过程,熟悉饲养室里的一切,熟知饲养员的"工作程序".祖父对我疼爱有加,在那物资匮乏、失误短缺的岁月里,他尽可能地照顾我,不让我挨饿。每次他在为牲口炒料时,利用手中的一点点"权利",扣留一部分黄豆或红豆、玉米,炒得很熟,(给牲口的饲料,炒的不会是很熟,熟到六七成即好,然后再稍微磨一下,再喂养牲口),让我既解了馋,又能慰籍经常借、饥饿的肚皮。祖父把饲料夹杂在喂牲口的草里,让牲口们养精蓄锐,长出一身好膘,为农业生产有力可出,一头头牛和一匹匹骡、马、驴被祖父养得膘肥体壮,牲口们为生产队的耕种付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生产队农业生产,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按照当时的说法,我们生产队人均产值在全公社名列前茅,相比于其他生产队,我们生产队的人均生活标准一直遥遥领先,周围的村庄人们很是羡慕,附近村庄的人都希望能在我们村找到自己的乘龙快婿,祖父因此还多次受到大队、公社的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每年入冬以后,隔一段时间,队长就会安排一些劳力,清理饲养室里的牲口粪便,把它推到指定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粪潮,整整一个冬季,不在动它。等到来年春天,春耕生产之前,那堆积如山的粪土,经过发酵,一挖开就能看到热气腾腾,里面还有一点发白的东西,牲口的粪便没有了原本的.草腥和臭味,用农人的话说"生粪"发成了"熟粪",粪料的价值和效益就会成倍的增加。所以每年春天,生产队都会安排一些劳力,组织相当一部分人打碎粪块,碾磨很细小,然后再组织人力拉运到田地里,做好春季准备播种。
我们管打磨粪土的活动叫做"打粪".每年春天,一男男女女围在一起"打粪",大家一起劳做,有说有笑。劳作之余,喜欢开玩笑的说一些"荤段子",或者说一说广播里的新闻;有的人即兴唱上几句;年纪大的人喜欢秦腔,忍不住吼几声,村子里有个年老的人,因为耳朵笨,大家称他为"聋子老汉",一时高兴,经不起大家蹿嗦,登上粪堆顶,把它当做舞台,吼一段《辕门斩子》、《张良卖布》……,引来大家阵阵喝彩。
村里的饲养室、仓库、学校呈一字排开,位于村中央。我们的初小三年就在村子里的小学度过,经常可以看到生产队长打铃催促村民上工、派活,听到他的谩骂声,也可以看到,为了记工分、年终核算、分粮食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可怜的一点口粮相互谩骂、大打出手。
孩提时代,经常盼望生产队分粮食、分食用油等,尽管每次分的都少得可怜,却是全家人的一个念想,孩提时代的记忆里,生产队长权利至高无上,在整个生产队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掌握着我们的吃饭问题,根本不敢得罪他,否则,就会有吃不完的苦头,大家都在"巴结"队长,希望能安排一点轻活,而且多挣一点工分,也好年终有个好的结算结果,最终能多分一点粮食,免得一家人受饿,队长家的孩子因此在我们同伴当中很是强势,经常欺负我们,而我们却不敢反抗,因为大人之间可能会因之而发生矛盾,谁也不想为自己寻找不舒服的感觉。
今天,村子里再也找不到一点曾经的痕迹,饲养室、仓库和学校早已消失,在那片风水宝地上的是几户人家漂亮的平房和楼房,干净整洁。饲养室、仓库和学校从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消失,饲养室和仓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早已推出了历史舞台;学校因为撤校并点,离村子越来越远。
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也不失其快乐。没有过多的玩项,饥饿经常困扰着我们。每年的春季,几乎家家都会闹春荒,长辈们及早把仅有的口粮精打细算,时不时地夹杂一些野味--槐花、苜蓿、苦苦菜、荠菜、灰灰菜等,保证全家人不挨饿,能接上新粮。每每放学或星期天,我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挖野菜、"偷苜蓿"(当时的苜蓿是每个生产队用来喂牲口的,刚开春,发出的新芽,嫩嫩的蛮好吃的)、到处寻觅挖药材--柴胡、红胡、黄芪、连翘、槐米、益母草等等;或者打野草帮母亲喂猪,到年底能换回一笔钱,帮助家里度过难关;挖药卖得钱可以补贴自己学习用品花销,或解解馋。
闲暇之时,偶尔向女儿提起,女儿颇不以为然,她根本不相信,更不知道饥饿的滋味,只是觉得新鲜,嘴里还念念有词说野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错的。
【随笔杂文:乡村饲养室】相关文章:
以乡村饲养室为题目的随笔06-11
乡村女人花杂文随笔04-16
杂感|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杂文随笔06-30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精选17篇)08-09
让的杂文随笔07-01
杂文随笔06-10
让的杂文随笔10-21
羁旅随笔杂文随笔07-02
随笔真的是随笔的杂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