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1-06-14 13:14:39 随笔 我要投稿

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

  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的确如此,读书若无深思多问,只读不想,就可能会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走马观花,所获甚微。

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

  读书如此,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的习作没有思想,学生写作时绞尽脑汁,交上来一堆或穷于应付干巴了事,或胡编乱造不知所云的作品。是的,认真辛苦地批改这样的作业,教师的抱怨似乎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除降低教学能量外无济于事,尤其是在随笔化写作教学中,习作思想性的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目标,如何在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写作教学的王道。笔者认为质疑是提升习作思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写作同样更是一种创作活动,如果思想匮乏,即使手边有一堆素材也无法升华。而文章的思想从哪里来?就是从对遇到问题产生的怀疑、困惑,探究的思考当中来,而首先能够质疑是一切思考的起点。如果来什么就接受什么,那么人只能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接收器,谈不上任何创造。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创新,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创新的培养应该是在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在随笔化写作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中,更应给学生锻炼展示的机会,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绽放出青春应该有的色彩。然而,由于受几千年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多数学生在课堂知识上是乖巧顺从,老师怎样传授,学生就怎样接受,老师也乐于享受这样的师道尊严,长此以往,遑论质疑,就是有质疑的念头,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夭折了。

  在随笔化写作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写作思想:不会质疑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好文章。有积累、有素材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善于对事物发问探究的质疑才会使文章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为此,教师应在教态、教法上多做改进,营造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同时作为课堂引导者,教师也应该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习惯,不能坐吃山空;也应该拥有开阔的胸襟,能够接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用自己质疑思考的精神去熏陶感染学生,用尊重民主的教学去鼓舞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质疑意识。

  二、课前设疑,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产生较高的效率。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质疑,更需要学生在课前就有思考的习惯,否则所谓的质疑就成了课堂上学生应付教师的一种形式,流于形式不仅无实效更不会长久,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课前就愿意主动思考呢?

  以预习课文为例,首先可以成立质疑小组,对于新课可以先布置预习题目分组解答,可以单独思考组内讨论,也可以对其他组的题目进行抢答思考,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组寻求帮助,也可以留待课内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对已经形成结果的答案,其他组成员还可以对其进行质疑,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错误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思考症结所在。总之让预习真正成为课前学生锻炼质疑能力的一个抓手,教师就不能在课堂上一句话带过,而是要既正确的引导学生又尊重学生思考成果,长此以往,学生乐疑善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进步。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为师者都应该明白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使求学者掌握觅食的方法。如何将质疑的意识与精神运用到随笔化写作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质疑的方法、途径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

  (一)从文题中生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教材中的很多课题常常使人产生疑问,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如教《最后一课》当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他们马上产生疑问,纷纷举手提出:谁的最后一课,针对谁来讲的,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从字词品析处生疑

  语文课堂需要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线聚焦在文本中精彩的字词上,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质疑,强化他们对重点字词的关注,让学生在解疑、释疑的同时,经历品味的过程,在一字未宜忽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如《社戏》中写大家跳下船,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阿发他们偷豆行为如何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解答了这些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力。

  (三)从句段处质疑

  如同认识一个人看他的.言行举止,对句段含义的理解是领会课文很有效的途径。而围绕重难点对句段的质疑,不仅能达到深入领会文意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种思考运用到写作中,不仅是随笔写来,而且因为有了思考的渗入,习作会不仅真实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例如针对《贵在一个新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质疑: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你认为创新贵在哪一个字?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之重?他介绍的方法哪一点你认为是需要补充的?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对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关系以及如何创新,如何进行独立思考等作深入的探讨。有了这些质疑与讨论作为基础,学生的写作再也不是为了无话可说的抓耳挠腮,而是真正实现了吾笔书吾心的随笔化写作真实、充实的目标。

  (四)从文章结构处质疑

  有些文章的结构看似很随意,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在结构上质疑,如同一个花瓶为什么放在这里不放在那里,培养学生写作的整体性,优美性。如《亡人逸事》一文,第四部分由两个层次构成,前三节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第四小节写妻子与我的诀别。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是否可以这样处理文章结构:把第四小节到文末写妻子与我诀别的文字接在第三部分之后,另作一个部分,而让前面的三小节作为结尾?如果将处理的结构与原文结构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寻孙犁所以这样写的原因,将更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而学生也在这样的质疑中对自己写作时文章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是下笔老辣的大文豪,为什么写他要几年的主人公时,只是很简单的用了始终微笑和蔼以及变式常常微笑很温和这样的字眼?而且在全文中反复出现了五次之多,这是否真是作者所说的我实在无话可说,因此词穷?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正是这种反复的写法,强化了读者对刘和珍的印象,并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如此美丽温柔、和蔼可亲的一个弱女子何以能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喋血呢?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否只要重复就能达到强化的作用?学生又会认识到:文章并非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反复中有着细微的变化,同时还暗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随笔化写作中怎样才能随笔不随。

  质疑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写出的随笔化写作也定会有生命,有思想可言,我们随笔化写作才会走得更远!

【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居室中色彩与光影的结合运用解读论文05-13

在磨砺中成长-随笔写作06-14

学习中的快乐-随笔写作06-14

感恩中成长-随笔写作06-14

异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作文指导)12-06

暑假中的点点滴 -随笔写作06-15

格式化进行中-随笔04-14

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的论文04-18

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