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活杂感
其一:蟒蛇
在西双版纳,有人身缠巨大蟒蛇招徕生意。只要付点小钱,便可以怀抱蟒蛇,随意拍照。蟒蛇长达五六米,重达30 余公斤,光溜溜滑腻腻的蛇身上,棕褐色斑纹如飘浮云絮。游客们全都脸露青光,退避三舍。
我不怕,只觉机会难逢。就近看它,它宛若慵懒的肥美人,如豆的蛇目,隐隐透着笑意。把它缠在颈上,绕在腰上,它就好似一条长长的丝巾,柔柔软软的,有水的特性,有绵羊的温婉。
事后,向朋友出示照片,朋友骇然惊叹:“你勇气可嘉啊!”
哎呀,蟒蛇又无毒,怕个啥呢?
我怕的,是假的蟒蛇。披着蟒蛇的华衣蠕蠕而行,看似心无城府,实则毒腺暗藏。
你蠢蠢地对它释放善意,它却处心积虑地算计你;在你全无防备时,露出利齿,出其不意地咬你一口,倾尽全力,残酷、无仁。
那种剧毒攻心的痛楚,几乎要了你的命。
震惊过后,你对人性、对友谊,信心幻灭。
然而,往深处想,人在江湖,却全无防备之心,被噬,怪谁?
其二:枯木逢春
在扬州瘦西湖风景绮丽的湖畔,有棵树,取名“枯木逢春”。
这棵生长于唐代的银杏树,在半个世纪前遭雷劈断,剩下的树干,屹立不倒,经过防腐处理,成了老而不朽的活化石。后人为了赋予这树新貌,刻意在它后面栽了一株藤本植物凌霄。
凌霄快速蹿长,依附老树,攀援而上。茎极有力,叶极茂盛。纤细的茎与翠绿的叶,一匝一匝地缠住老树。春天来时,凌霄便凭借朵朵娇艳的红花吐放妩媚。
不论远看近看,都似老树重获新生了。
更明确地说,是老树的魂借着凌霄的形,复活了。
人们一厢情愿地感动,说这是树与树的“生死相依”。
可我看在眼里,只觉悲凉。
这老少悬殊的一对,明明没有感情,却被人硬生生地撮合在一起;明明没有共同语言,却因命运而紧紧缠绕。
貌合神离,却依然得强颜欢笑,那种痛苦,恐怕是另一种形式的“雷击”吧?
其三:漏网之鱼
冻得结结实实的湖面上阴阴地闪着凌厉的寒气,然而,这看起来死气沉沉的大湖下,却不动声色地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鱼。
一批渔民,在昏昧的朦胧夜色里,如履薄冰地走在位于吉林省的查干湖上,开始了他们的冬捕行动。他们把一张长达两千米的大渔网撒入冰下的世界里,通过牲口的拉力去拉动。网在冰下走了八个小时,终于,收网了。鱼,不计其数的鱼,生蹦活跳的鱼、肥美丰腴的鱼,全被那张超大的渔网捕了上来,渔民雀跃欢呼。捕获上来的.鱼,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每一尾鱼的重量,几乎都在两公斤以上,网中没有任何小鱼,连一尾都没有。
根据当地的老渔民透露,这是查干湖渔民口耳相传的严格规定:冬捕只能使用网眼宽达六寸的渔网,这种网眼稀疏的大网,仅仅只能网到五年以上的大鱼,至于那些未成年的小鱼呢,通通都会成为“漏网之鱼”;如此一来,世世代代的渔民,也才能“渔获不绝”。
观赏《舌尖上的中国》,上述那个细节,很深很深地触动了我。
啊,网开一面,只为了生生不息。
很多时候,为了赶尽杀绝而去结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结果呢,捕捉到的,往往是生生不息的仇恨。
对人网开一面,让他重生,不但胜造七级浮屠,也为自己积福纳德。
怦然心动
生活常常令人感慨:我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彼此信任、扶持的群体里,但是往往被伤害最深的就是心理不设防的人;我们渴望生活在自然如画的美景里,但是往往破坏美妙的都是人造的假景……由此,对待他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我们选择了不信任和否定,结果人生逐渐滑向了偏执。倘若人生也能像“漏网之鱼”那样对万事万物都网开一面,是不是生命中就会滤掉很多丑陋肮脏的东西,而捕捉到更多美好的感怀呢?
【随笔生活杂感】相关文章:
生活随笔生活杂感05-23
生活杂感杂文随笔07-04
记录生活杂感的随笔06-14
生活随笔:岁末杂感05-25
优秀随笔生活杂感05-25
生活杂感-个人随笔05-25
个人杂感-生活随笔05-25
杂感十七生活随笔05-25
生活随笔-音乐杂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