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反思: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
教学流程
一、引导主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
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
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地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评价
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后记: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
教学目标
1。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流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观察范作: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3《奇妙的对印》
一、教材分析:
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本课中出现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
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媒材,是表现的关键。
《奇妙的倒影》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我以游戏体验为主,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倒影的兴趣,在学习中尝试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倒影的产生,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体验探索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快乐。对印的方式在本课除了表现倒影外,还可以表现照镜子的内容。课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对印具有对称的特征,由于水性颜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易变干,因此课本中的学习提示:鼓励学生把纸打湿进行对印尝试。利用对印的方式表现美术作品,既简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这种新的造型表现形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因而我在教学时,努力想办法把学生的这种兴趣激发出来。在引导学生体验对印的奇妙后,获得创造的乐趣,并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不仅要在画面上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以获得新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对印的乐趣,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以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难点:利用对印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四、教学方法: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游戏体验为主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倒影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奇妙的倒影》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放松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不想听呀?(生:想听)那好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描绘了
怎样的画面,请欣赏歌曲。(教师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的歌曲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呀?说给老师听听。(生:我感受到了画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出示图片)旁白: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我们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刚才的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生说)(引出课题:倒影)板书
(二)、情境教学认识倒影。
1.找相同点(出示图片1:廊桥)这张是一座廊桥的,倒影教案,上面的这个是:(生:真实的桥)下面的这个是:(生:倒影)真实的桥和倒影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外行、颜色、、、)
2.找不同点(同一张图片)仔细观察那么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图片2:大理三塔)这张图上的真实景物和倒影一样吗?(生:真实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为什么这张图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纹、有水面)对,因为有波纹,所以倒影我们就看不清楚了。(板书:波纹)
3.找分界线(出示图片3)这张倒影清楚吗?(生:清楚)为什么清楚?(生:没有波纹)我们仔细来看这张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真实的景物和倒影是连在一块儿的?他们之间有一条线,那条线我们就叫作:分界线(板书)。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作品的分界线。(出示多张图片请学生上台来找)
(三)、欣赏倒影画作
1.油画2.水彩画3.国画4.卡通画
(四)、讲解倒影画法
1.(出示图画:《鹅》)同学们,这张画怎么画出来的?(生说:先画,然后折一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说法在投影仪上进行演示,出现两个问题:1景物和倒影之间分得太开;
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来。)怎么改进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画,再印。)(教师再一次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讲解:1将纸对折;2将纸展开来,沿着对折的这条线进行画画,这条对折的线就是分界线;3再对折,用手轻轻地按;4打开来倒影就有了。)2.(再一次出示图画:《鹅》)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图画,真实的鹅和倒影的鹅还有哪里不一样?(生:倒影上还有波纹)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热身练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习。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习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毛笔等水墨画工具,掌握一些简单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体会水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爱国精神。
3、教学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4、教学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5、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作品。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绘画材料画的。例:这张纸是白板纸,纸上的点是用水彩笔画的。
2、教师示范展示水墨画,请学生说说范图用了什么绘画工具。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讨论。
1、请同学谈谈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你用水墨画过画吗?2、小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感知体验,动手实践。
1、教师示范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2、2、介绍用笔、用墨方法。(中锋、侧锋、逆锋,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3、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的乐趣和魅力。a、四人一组,随心所欲作水墨的浓淡变化的练习。b、作水墨交叉线的练习,(线条有直、斜、浓淡、旋转、锯齿等)。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水墨和中国画颜料、油画棒、水粉在一起相处会融合吗?2、水墨结合各种颜料作点、线、面的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水墨进行创作。
五、大胆展示,互相评价。
展示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表扬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作品。
六、收拾整理,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第四课水墨的趣味用笔:中锋、侧锋、逆锋用墨: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第(1)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1.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美术用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
二、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阿尔的房间》
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
学生欣赏讨论: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阿尔的房间》的.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个设计,它有什么特
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三、学生作业: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第(2)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别的朋友,现在,让
我们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机器人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设计又本事,又神气——机器人!(板书《机器人》)
2.读画:目前我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呢?——有。让我来看一看各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哪些机器人
3.范图分析: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呀?——再来看看,这幅画的构图饱满不饱满呀?——很饱满!
4.作画步骤:
那机器人该怎么画呢?现在老师示范一幅《机器人》
(1)想
(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
5.欣赏儿童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画的——“机器人”。看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这幅画里的机器人长什么模样?它有什么本领?(请两位小朋友评点最喜欢的画。
6.欣赏了这么多小朋友画的《机器人》,每幅画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
7.学生作画
三、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板书设计:
2.机器人
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作品展示:
(1)想
(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
第(3)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有趣的拼图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2.“小精灵豆豆”做出一个个的有趣动作,变出一粒粒不同的植物籽粒(红豆、绿豆、西瓜籽……)。
3.“小精灵豆豆”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观察与思考,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发现“种子家族的成员们”的不同。
4.思考这种豆子象什么?
5.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小精灵豆豆”也会!它变成豆子手链,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主要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用大米拼摆的可爱小兔、用绿豆和小米拼摆的漂亮孔雀)!
二、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2.播放欢快音乐,参加“小小拼图艺术展”。让学生参观、评选,让学生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
五、延展
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第(4)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连环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 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
你了解连环画的一些什么知识呢?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进入连环画的世界。
二、探究式学习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3、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
二、新课
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网又一网,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共10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1、看书中的示意图。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小结: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9日——12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绘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利用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活动二: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活动三: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和*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动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动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指导要点
1、上机打开电源,操作电脑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用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画一个矩形,再用画笔等工具在矩形中进行简单的纹样创作,点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进行上色*作。
3、点取选取工具在画面上选择对象,接着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复制,便可复制对象到系统剪贴板。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教学参考资料
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2、热蜡打印机:热蜡打印机使用有彩色的色带把颜料转移到输出介质上。成像头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到介质上,形成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热蜡打印机一般为专业图像或广告商的设计输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用迅速产生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输出。这种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干颜料生成图像。激光把颜料加热固定在输出介质上。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太高。
札记:
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但着重点不同,象本次电脑美术就是四方连续为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为题来进行作业设计。但由于没有打印机,作业效果的展示显得有些苍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
知识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
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四.展示与评析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5、拓展:进行德育教育。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
一、知识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二、技能要求: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四、教学重点。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五、教学难点。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教材分析:本课一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引入学习主题,它通过渔民捕鱼的场景的表现,讴歌了渔民们欢畅、愉悦、热爱自己美好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能力目标: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第1课时
一、提问导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老师拿一个废旧纸杯,提问:这个杯子能做什么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二、新课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又一,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1-03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11-09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教案08-25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3篇)08-30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篇03-07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教案2篇08-26
湘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6篇)11-23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精选9篇)06-17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