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5-25 08:04:50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课时:1

  (3)学科:美术

  (4)学生准备:场景道具、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或者各色彩色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二、教学课题《蚂蚁搬家》

  三、『教学分析:』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相互参与体验乐趣的过程。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淡化双基意识,着眼于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2、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以故事为前提,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探究兴趣,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参与的喜悦,树

  立集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创设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小结内化五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1、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听歌曲,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小蚂蚁》入手提出问题:谁能听出歌曲里面唱的是谁?它长得什么样子?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并出示蚂蚁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画,自己见过的蚂蚁,初步认识结构特征,相互讨论一下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首先想象有着夸张动态的蚂蚁形象,接着探究出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然后把家搬到哪里去?并能想象总结出蚂蚁搬运食物常用的方式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课堂结束,我通过“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我力求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及精美图片的欣赏,以及现场演示搬运物品的表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活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讨论学习,并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小组2人合作表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动脑去想。在学生的观察、讨论、想象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六、『教具准备』

  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小组准备: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等。

  小组查阅、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度搜索】:儿歌《小蚂蚁》

  1、师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的是谁?

  生:回答、、、(小蚂蚁)

  师问:平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想···老师找同学起来大体描述一下蚂蚁的外貌。

  生:思考。并找学生描述。(学生描述:头圆圆的,全身黑黑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六对足,还有一个大肚子)

  2、图片欣赏

  【百度搜索】:平时见过的小蚂蚁图片

  (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真实的蚂蚁图片,加上教师的简单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知道了蚂蚁的大体结构。)

  【百度搜索】:小蚂蚁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再次让学生清楚明白蚂蚁的身体结构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又大又重的物体,自己力气小,搬不动,需要有人帮助。而在细小的昆虫世界,这样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蚂蚁就是这样的群体。

  他们喜欢在地下筑巢,他们成群居住在一个巢穴里。别看蚂蚁身体那么小,只要发现一点吃的食物,蚂蚁们就会立刻返回蚁巢,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等回到窝里,就用他们头上的触角和其它的蚂蚁交流。

  4、动脑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蚂蚁们要成群结对地搬家呢?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对,就是天要下雨了,蚂蚁们才匆匆忙忙的搬家。蚂蚁是怎么搬家的?你能做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吗?

  课件展示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同位之间也相互模仿蚂蚁的样子搬运东西。给别人的感觉东西要很沉很沉的。师:你们看,他们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想一想······生:大家一起搬。

  师:对了,3个人一起搬或者抬或者拉、推等等,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把很沉的东西搬走。人多力量大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蚂蚁搬家

  (二)、欣赏蚂蚁

  1、再次欣赏真实蚂蚁图片。师讲解蚂蚁的结构: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

  【百度搜索】:小蚂蚁的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2、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怎样表现会把蚂蚁画的更可爱?

  【百度搜索】:再次欣赏图片1:真实蚂蚁搬运东西

  【百度搜索】:欣赏图片2:卡通蚂蚁搬运东西

  (真实蚂蚁、卡通的蚂蚁)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表现的蚂蚁更可爱?师略作分析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出:

  卡通的表现手法更可爱。

  (三)、画蚂蚁。

  1、教师示范画蚂蚁:

  头是圆形的,胸也是一个椭圆形,腹部也是一个长长的圆形。(教师当场演示,学生认真看)

  2、蚂蚁搬运食物用的工具、姿势:

  【百度搜索】:

  图片一小蚂蚁自己扛着、拖着

  图片二多人合力搬运

  图片三:雨中的小蚂蚁

  图片四:小蚂蚁搬虫虫

  3、蚂蚁爱吃的食物:(图片展示)

  【百度搜索】:(水果、饼干、馒头渣渣、米饭粒、鸡腿等等。)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认识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

  二,学会画蜗牛。

  三,体会亲近大自然,养蜗牛的快乐。

  教学准备: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叶子,小草,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唱,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吧!

  二、进入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小兔子是属于什么呀?嗯,动物,今天老师在带来一个同样是动物的,小朋友们也见过,铛铛当当,这是什么呀!

  呀,是蜗牛。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蜗牛吗?嗯,这个小蜗牛呢,是,老师就在幼儿园的花坛里面找到的,现在小朋友们,我们也去找一找小蜗牛吧,看哪一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蜗牛健健康康的,记住哦,不要把小的小蜗牛找到了,我们知道稍微大一点的,而且一个小朋友只能找两个,不能找太多,找到了我们就拿回教室,小朋友们,能做到吗?现在让我们起立,去到花坛里面找小蜗牛吧!

  ……

  好啦,小朋友们,我们的小牛已经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呢?我们给他们做一个小小的窝,老师,这里用折纸折了一个正方形的小盒子,小朋友排好队,到老师这里来,你把我们的小蜗牛放进盒子里面,这以后就是他们的小家啦!

  嗯,小蜗牛已经有了住的地方了,可是小蜗牛还没有吃的呢,小朋友们,小蜗牛是吃什么呢?

  不知道啊,那我们想一下,我们的小牛是到哪里找到的呀!嗯,有的小朋友是在花坛里面找到的,有的小朋友是在草丛里面找到的,哎呀,还有的小朋友是在书上找到的,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小蜗牛是吃什么的吗?

  对啦,小牛是吃树叶,或者小草的。那么接下来,小朋友们你们重新进入花坛,给我们的小蜗牛寻找食物,但是同样的,不能把小花小草扯的太多,一人只能轻轻地栽上一点点小叶子,我们要爱护小草,好吗?

  哇,小牛们已经飞快的爬上了小草,准备要吃东西啦,那我们不要去打扰小蜗牛吃东西,我们就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

  小朋友们,小蜗牛可爱吗?你们喜欢小蜗牛吗?现在让我们拿上我们手中的画纸和画笔,仔细观察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然后在我们的纸上,画一只属于自己的漂漂亮亮的小蜗牛。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小蜗牛都画的很漂亮,那把你们画的小蜗牛就到老师这里来,我们把它们贴上去,而我们,真正的小蜗牛呢?我们把它放到植物角里面,我们小朋友们要耐心的养着我们的小蜗牛,每天早上给他喂一喂食物,看我们的小蜗牛能长到多大好吗?调皮的小朋友们,注意不要总是去摇晃它的小屋,不然他会感觉到不安全,不要总是去把小蜗牛拿起来,小心把小蜗牛养死了,就不好了。

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课后反思:学生各自都有收获,能根据自己吹出来的画,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听课时比平时都认真。看到游戏活动给大家带

  来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顿时被孩子们的童真和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感动了。我觉得课堂还给学生,望学生来做主,是真正体现民主自由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雕塑中的浮雕,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浮雕大鲤鱼。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纸浮雕大鲤鱼的制作。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其它造型。

  学生用具:

  剪刀、水彩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浮雕?

  你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一般分为两种

  圆雕和浮雕。圆雕不但有高度、宽度、而且还有深度,是立体的,而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体造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人物造型就是建国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纸来做浮雕画。

  这就是19课纸浮雕大鲤鱼。

  新授:

  1、示范:怎样使大鲤鱼在平面的纸上凸起呢?请同学们看(边讲边示范)

  首先在纸的背面画出鲤鱼的样子。

  再沿实线剪下来。

  然后用刀子刻鲤鱼身上的鳞。

  最后沿虚线折起来,先折身体再折细部。

  好了,学样就做成了一条浮雕鲤鱼。

  2、总结步骤:刚才老师做的时候,大家看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刚才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板书:画、剪、刻、折)

  学生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大鲤鱼,然后集中在这里,(贴在鱼群背景图上)组成鱼群图。

  师辅导:(双边活动)

  1、可商量,可几人一起做。

  2、可以给鱼染上漂亮的颜色。

  3、可以设计其它造型(龟、石、水草等)

  课堂小结:(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共同欣赏)

  同学们说的很好,希望你们能用这节所学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浮雕造型。

美术教案 篇6

  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尝试用一圈一圈扩大涂染的方式简单表现出苹果的外形特征,感受涂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表现苹果长大的情景、体验涂鸦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沿着固定的点一圈一圈的涂染扩大画画。

  教学准备:

  1、果园背景图一张

  2、红色、绿色、黄色炫彩棒若干

  3、苹果树轮廓若干

  4、多媒体课件

  5、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欣赏。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苹果外形特征及颜色。

  2、播放PPT,感知苹果长大的过程。

  提问:苹果是怎么长大的?

  小结:苹果是慢慢长大的,先是长出小小的果子,然后慢慢一圈一圈变成大大的苹果。

  二、示范讲解。

  1、出示苹果树轮廓

  2、出示绘画材料

  重点讲解:

  苹果从一颗小小的果实一圈一圈向外转圈慢慢变大

  苹果宝宝长的又大又圆,没有小洞洞

  加上柄柄牢牢地长在树妈妈的身上

  引导幼儿尝试换色画苹果

  3、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操作。

  重点指导:

  1、引导幼儿先画一颗小果实,一圈一圈向外扩大画。

  2、指导幼儿将苹果画圆,没有洞洞。

  3、引导幼儿给苹果加上柄柄。

  4、鼓励幼儿换色画不同颜色的苹果。

  5、鼓励幼儿将画面画满。

  四、作品欣赏。

  1、将作品贴到果园里,互相欣赏。

  2、说说谁画的苹果又大又圆。

  3、 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本次活动。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滑稽可笑的动作给人带来的乐趣。

  2.与同伴合作游戏,能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不干胶制作的西瓜标志、毛线若干,泡沫板若干,两队两只成人鞋盒,制作一至六名的纸制奖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比赛

  1.我们已经听过、做过各种滑稽的事儿,今天,我们来开一个滑稽运动会,

  2.组队:确定数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挑选自己的队员,每队六人左右。

  3,起队名:为自己的队取一个队名,如滑稽队、丑八怪。

  4.口号:为自己的队设计一句口号,如:“滑稽人队最厉害”等。比赛时,可以喊口号加油。

  5.选择事宜的时机,交待活动规则。(设计意图:幼儿进行组队,起队名,提口号。)

  (二)开始比赛

  1.巨人的脚步:教师下令开始,各队的第一个参赛者套上大人的鞋盒,装扮成巨人的脚。幼儿出发,跨过场地中代表房子的障碍,向终点迈进。到达终点后,沿场地上的曲线返回。鞋盒交第二个幼儿套上,继续出发,先走完的队伍获胜。

  2.胡子大王。游戏分两次进行,每次约两分钟。每个幼儿在鼻子和上唇之间夹一段约20厘米唱的毛线。幼儿在场地中互相追逐,尽力去拔掉别人的胡子,并抓在手里,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胡子不被别人拔走。被拔胡子的人退出游戏。

  3.猪八戒抢西瓜:每个幼儿在自己肚子前塞个小皮球,用手抱住,装扮成猪八戒。在场地中画圈多个,每个圈里站个幼儿。音乐响起时,站在权利的两名幼儿用大肚子将对方挤出圈外,被挤出者为输者,胜者获得用不干胶剪的西瓜标志一枚。按各组获得西瓜标志的多少决定名次。

  (设计意图:幼儿参加各项比赛(巨人的脚步、胡子大王、猪八戒抢西瓜)。)

  (三)颁奖

  1.按竞赛中获得的名次计分

  2.位参赛者颁奖

  3.幼儿互相握手致敬。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5-2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05-07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8篇04-28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04-23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6篇04-2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03-2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3-12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9篇03-1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3-10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3-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课时:1

  (3)学科:美术

  (4)学生准备:场景道具、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或者各色彩色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二、教学课题《蚂蚁搬家》

  三、『教学分析:』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相互参与体验乐趣的过程。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淡化双基意识,着眼于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2、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以故事为前提,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探究兴趣,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参与的喜悦,树

  立集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创设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小结内化五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1、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听歌曲,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小蚂蚁》入手提出问题:谁能听出歌曲里面唱的是谁?它长得什么样子?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并出示蚂蚁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画,自己见过的蚂蚁,初步认识结构特征,相互讨论一下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首先想象有着夸张动态的蚂蚁形象,接着探究出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然后把家搬到哪里去?并能想象总结出蚂蚁搬运食物常用的方式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课堂结束,我通过“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我力求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及精美图片的欣赏,以及现场演示搬运物品的表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活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讨论学习,并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小组2人合作表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动脑去想。在学生的观察、讨论、想象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六、『教具准备』

  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小组准备: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等。

  小组查阅、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度搜索】:儿歌《小蚂蚁》

  1、师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的是谁?

  生:回答、、、(小蚂蚁)

  师问:平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想···老师找同学起来大体描述一下蚂蚁的外貌。

  生:思考。并找学生描述。(学生描述:头圆圆的,全身黑黑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六对足,还有一个大肚子)

  2、图片欣赏

  【百度搜索】:平时见过的小蚂蚁图片

  (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真实的蚂蚁图片,加上教师的简单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知道了蚂蚁的大体结构。)

  【百度搜索】:小蚂蚁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再次让学生清楚明白蚂蚁的身体结构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又大又重的物体,自己力气小,搬不动,需要有人帮助。而在细小的昆虫世界,这样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蚂蚁就是这样的群体。

  他们喜欢在地下筑巢,他们成群居住在一个巢穴里。别看蚂蚁身体那么小,只要发现一点吃的食物,蚂蚁们就会立刻返回蚁巢,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等回到窝里,就用他们头上的触角和其它的蚂蚁交流。

  4、动脑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蚂蚁们要成群结对地搬家呢?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对,就是天要下雨了,蚂蚁们才匆匆忙忙的搬家。蚂蚁是怎么搬家的?你能做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吗?

  课件展示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同位之间也相互模仿蚂蚁的样子搬运东西。给别人的感觉东西要很沉很沉的。师:你们看,他们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想一想······生:大家一起搬。

  师:对了,3个人一起搬或者抬或者拉、推等等,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把很沉的东西搬走。人多力量大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蚂蚁搬家

  (二)、欣赏蚂蚁

  1、再次欣赏真实蚂蚁图片。师讲解蚂蚁的结构: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

  【百度搜索】:小蚂蚁的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2、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怎样表现会把蚂蚁画的更可爱?

  【百度搜索】:再次欣赏图片1:真实蚂蚁搬运东西

  【百度搜索】:欣赏图片2:卡通蚂蚁搬运东西

  (真实蚂蚁、卡通的蚂蚁)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表现的蚂蚁更可爱?师略作分析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出:

  卡通的表现手法更可爱。

  (三)、画蚂蚁。

  1、教师示范画蚂蚁:

  头是圆形的,胸也是一个椭圆形,腹部也是一个长长的圆形。(教师当场演示,学生认真看)

  2、蚂蚁搬运食物用的工具、姿势:

  【百度搜索】:

  图片一小蚂蚁自己扛着、拖着

  图片二多人合力搬运

  图片三:雨中的小蚂蚁

  图片四:小蚂蚁搬虫虫

  3、蚂蚁爱吃的食物:(图片展示)

  【百度搜索】:(水果、饼干、馒头渣渣、米饭粒、鸡腿等等。)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认识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

  二,学会画蜗牛。

  三,体会亲近大自然,养蜗牛的快乐。

  教学准备: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叶子,小草,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唱,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吧!

  二、进入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小兔子是属于什么呀?嗯,动物,今天老师在带来一个同样是动物的,小朋友们也见过,铛铛当当,这是什么呀!

  呀,是蜗牛。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蜗牛吗?嗯,这个小蜗牛呢,是,老师就在幼儿园的花坛里面找到的,现在小朋友们,我们也去找一找小蜗牛吧,看哪一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蜗牛健健康康的,记住哦,不要把小的小蜗牛找到了,我们知道稍微大一点的,而且一个小朋友只能找两个,不能找太多,找到了我们就拿回教室,小朋友们,能做到吗?现在让我们起立,去到花坛里面找小蜗牛吧!

  ……

  好啦,小朋友们,我们的小牛已经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呢?我们给他们做一个小小的窝,老师,这里用折纸折了一个正方形的小盒子,小朋友排好队,到老师这里来,你把我们的小蜗牛放进盒子里面,这以后就是他们的小家啦!

  嗯,小蜗牛已经有了住的地方了,可是小蜗牛还没有吃的呢,小朋友们,小蜗牛是吃什么呢?

  不知道啊,那我们想一下,我们的小牛是到哪里找到的呀!嗯,有的小朋友是在花坛里面找到的,有的小朋友是在草丛里面找到的,哎呀,还有的小朋友是在书上找到的,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小蜗牛是吃什么的吗?

  对啦,小牛是吃树叶,或者小草的。那么接下来,小朋友们你们重新进入花坛,给我们的小蜗牛寻找食物,但是同样的,不能把小花小草扯的太多,一人只能轻轻地栽上一点点小叶子,我们要爱护小草,好吗?

  哇,小牛们已经飞快的爬上了小草,准备要吃东西啦,那我们不要去打扰小蜗牛吃东西,我们就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

  小朋友们,小蜗牛可爱吗?你们喜欢小蜗牛吗?现在让我们拿上我们手中的画纸和画笔,仔细观察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然后在我们的纸上,画一只属于自己的漂漂亮亮的小蜗牛。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小蜗牛都画的很漂亮,那把你们画的小蜗牛就到老师这里来,我们把它们贴上去,而我们,真正的小蜗牛呢?我们把它放到植物角里面,我们小朋友们要耐心的养着我们的小蜗牛,每天早上给他喂一喂食物,看我们的小蜗牛能长到多大好吗?调皮的小朋友们,注意不要总是去摇晃它的小屋,不然他会感觉到不安全,不要总是去把小蜗牛拿起来,小心把小蜗牛养死了,就不好了。

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课后反思:学生各自都有收获,能根据自己吹出来的画,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听课时比平时都认真。看到游戏活动给大家带

  来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顿时被孩子们的童真和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感动了。我觉得课堂还给学生,望学生来做主,是真正体现民主自由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雕塑中的浮雕,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浮雕大鲤鱼。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纸浮雕大鲤鱼的制作。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其它造型。

  学生用具:

  剪刀、水彩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浮雕?

  你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一般分为两种

  圆雕和浮雕。圆雕不但有高度、宽度、而且还有深度,是立体的,而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体造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人物造型就是建国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纸来做浮雕画。

  这就是19课纸浮雕大鲤鱼。

  新授:

  1、示范:怎样使大鲤鱼在平面的纸上凸起呢?请同学们看(边讲边示范)

  首先在纸的背面画出鲤鱼的样子。

  再沿实线剪下来。

  然后用刀子刻鲤鱼身上的鳞。

  最后沿虚线折起来,先折身体再折细部。

  好了,学样就做成了一条浮雕鲤鱼。

  2、总结步骤:刚才老师做的时候,大家看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刚才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板书:画、剪、刻、折)

  学生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大鲤鱼,然后集中在这里,(贴在鱼群背景图上)组成鱼群图。

  师辅导:(双边活动)

  1、可商量,可几人一起做。

  2、可以给鱼染上漂亮的颜色。

  3、可以设计其它造型(龟、石、水草等)

  课堂小结:(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共同欣赏)

  同学们说的很好,希望你们能用这节所学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浮雕造型。

美术教案 篇6

  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尝试用一圈一圈扩大涂染的方式简单表现出苹果的外形特征,感受涂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表现苹果长大的情景、体验涂鸦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沿着固定的点一圈一圈的涂染扩大画画。

  教学准备:

  1、果园背景图一张

  2、红色、绿色、黄色炫彩棒若干

  3、苹果树轮廓若干

  4、多媒体课件

  5、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欣赏。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苹果外形特征及颜色。

  2、播放PPT,感知苹果长大的过程。

  提问:苹果是怎么长大的?

  小结:苹果是慢慢长大的,先是长出小小的果子,然后慢慢一圈一圈变成大大的苹果。

  二、示范讲解。

  1、出示苹果树轮廓

  2、出示绘画材料

  重点讲解:

  苹果从一颗小小的果实一圈一圈向外转圈慢慢变大

  苹果宝宝长的又大又圆,没有小洞洞

  加上柄柄牢牢地长在树妈妈的身上

  引导幼儿尝试换色画苹果

  3、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操作。

  重点指导:

  1、引导幼儿先画一颗小果实,一圈一圈向外扩大画。

  2、指导幼儿将苹果画圆,没有洞洞。

  3、引导幼儿给苹果加上柄柄。

  4、鼓励幼儿换色画不同颜色的苹果。

  5、鼓励幼儿将画面画满。

  四、作品欣赏。

  1、将作品贴到果园里,互相欣赏。

  2、说说谁画的苹果又大又圆。

  3、 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本次活动。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滑稽可笑的动作给人带来的乐趣。

  2.与同伴合作游戏,能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不干胶制作的西瓜标志、毛线若干,泡沫板若干,两队两只成人鞋盒,制作一至六名的纸制奖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比赛

  1.我们已经听过、做过各种滑稽的事儿,今天,我们来开一个滑稽运动会,

  2.组队:确定数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挑选自己的队员,每队六人左右。

  3,起队名:为自己的队取一个队名,如滑稽队、丑八怪。

  4.口号:为自己的队设计一句口号,如:“滑稽人队最厉害”等。比赛时,可以喊口号加油。

  5.选择事宜的时机,交待活动规则。(设计意图:幼儿进行组队,起队名,提口号。)

  (二)开始比赛

  1.巨人的脚步:教师下令开始,各队的第一个参赛者套上大人的鞋盒,装扮成巨人的脚。幼儿出发,跨过场地中代表房子的障碍,向终点迈进。到达终点后,沿场地上的曲线返回。鞋盒交第二个幼儿套上,继续出发,先走完的队伍获胜。

  2.胡子大王。游戏分两次进行,每次约两分钟。每个幼儿在鼻子和上唇之间夹一段约20厘米唱的毛线。幼儿在场地中互相追逐,尽力去拔掉别人的胡子,并抓在手里,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胡子不被别人拔走。被拔胡子的人退出游戏。

  3.猪八戒抢西瓜:每个幼儿在自己肚子前塞个小皮球,用手抱住,装扮成猪八戒。在场地中画圈多个,每个圈里站个幼儿。音乐响起时,站在权利的两名幼儿用大肚子将对方挤出圈外,被挤出者为输者,胜者获得用不干胶剪的西瓜标志一枚。按各组获得西瓜标志的多少决定名次。

  (设计意图:幼儿参加各项比赛(巨人的脚步、胡子大王、猪八戒抢西瓜)。)

  (三)颁奖

  1.按竞赛中获得的名次计分

  2.位参赛者颁奖

  3.幼儿互相握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