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糊限制语是课堂教学语言中常用的一门艺术。文章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基本理论,阐述了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课堂教学语言
在今天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除了简单的教授外,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何成功地引导学生配合教学活动,同时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融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课堂用语显得尤为重要。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语言显得礼貌得体,同时减轻学生的课堂压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效果。
一、模糊限制语概述
模糊限制语属于模糊语言的范畴。196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太学L.A、Zaden教授发表的《模糊集》(Fuzzy Sets)促进了一系列有关模糊学科的诞生,如模糊逻辑、模糊数学等。1972年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开始对模糊现象进行研究并最早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个概念: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此后,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模糊语言也随之产生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从语法角度来看,L.Zaden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四类。第一类,某些形容词、副词,如very,usually,recently,somewhere等。第二类,在某些词后加上“ish”,“likely”,“-ly”等后缀构成模糊限制语,如reddish,sweetish,manly,childlikely等。第三类,表示说话者对事情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的词,如as if,as thought,so- - - that等。第四类,说话者在表述自己意见时,为了显示更加有礼貌而采用的某些句式,如I think,I guess,it seems to me等。从语用功能角度来看,E.F.Prince及其同事J.Frader和C.Bosk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其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话题内容进行修正。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用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或第三者的看法,使语气趋于缓和。
三、模糊限制语在课堂语言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了提高教师教的艺术性和学生学的效果,使用模糊限制语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一)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
通常来讲,无论社会地位、知识水平还是权利分配,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不平等关系。特别是课堂提问或开展互动活动时,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不能以命令式的语气,以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如:
(1)I think you have got the answer, would you like to speak it out
(2)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学生都会感到紧张。例子(1)中,I think属于直接缓和语,使语气得以缓和。例子(2)中could表示一种建议,学生对于回答这一问题就留有较大的余地,这就减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压力。
(二)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信服力
模糊限制语有提高话语准确性、使话语更可靠,客观的功能。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会解释一些词的`含义或阐述一种文化现象,使用模糊限制语使得教师的话语有根据,更有说服力。如在解释“honest”这个词时,教师用了这样一个句式:
(3) According to Oxford Dictionary, honest means not tellinglies, not cheating or stealing and straightforward.
在这个句子中,教师用了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说明这不是教师主观臆造的解释,而是来自权威的牛津词典,这就使得对这个词的解释更值得信服,具有权威性。
(三)增强语言表达的委婉性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时会有错误或偏离题目原意,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应委婉地指出错误,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如:
(4)I'm afraid you had better think about it again.
例句中用了I'm afraid体现出教师没有采用正面否定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回答,减轻了学生由于回答不够正确而出现的尴尬情绪,保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结语
本文简要对模糊限制语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并解释了模糊限制语在教师课堂语言中的作用。掌握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技巧,能充分把握英语教学的规律和关键,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恩香,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4.4
[2] 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A]. In D.Hockney, W. Harper and B.Freed, Do-drecht( eds.).1972.
[3]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1).
[4]冉永平,言语交际中的FTA现象与调控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1996,(2).
[5]徐英,外语课堂教师礼貌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6]董婵,模糊限制语在教师课堂语言中的应用,http://www.zjxzlt. com/mdex. php? type= 3&flowid= 56668
【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应用诌议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诌议论文08-24
平衡哲学视觉的翻译诌议论文08-25
全面综合治疗癌症策略诌议论文08-25
强化地理教学策略诌议论文08-24
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12-09
少儿田径运动教育价值诌议论文07-19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诌议论文08-25
地理课程活动设计与教学诌议论文08-24
关于 限制 议论文素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