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的作文

2021-10-01 思考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换位思考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换位思考的作文1

  每一个不同的思想,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想法。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空间。那就只能看自己用怎样的观念去对待这件事物或人,所带来的结果都会截然不同。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路。而这条人生之路,就要看你怎么去走。当然,走的越平坦,就不会轻易摔倒;然而,你要是歪歪扭扭地走,难免会踩到绊脚石。也许,这会使你摔得粉碎。所以,当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堂堂正正的做。

  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则故事:在某市区的一幢大楼里,不知什么原因导致煤气罐燃烧引发一场大火灾。可想而知,这也许又是一场灾难。这场来势汹汹的大火燃烧了整幢大楼,且不知有多少人员被困在家中,火灾场外的救护人员早已到达,却不能及时将被困人员一一救出。护栏外围这一堆围观的人,其中一位老妈妈哭天喊地的叫着:“我的媳妇,我的儿媳妇还在里面啊。”紧接着,就想往这幢大楼冲了上去,救自己的儿媳妇,被人员及时拦在了护栏外。熊熊大火不断的燃烧着,乌黑的熏烟弥漫了整个天空。火警人员拿着水枪朝着这幢大楼喷水,瞧!这火势就像个扑不灭的魔鬼,越扑越大。真想一气呵成,来场大暴雨,可是,天却不近人情。其中几位年轻的火警人员,顺着楼道,防护道跑到楼上解救被困人员。救护人员说:“火势已经蔓延上来了,不能从楼道安全的下去,所以我们只能从这边阳台上跳下去,情况非常紧急,你们谁先来?”楼下的人员早已弄好了气垫,救护人员让站在第一个的中年妇女先跳下去。可是,那位妇女却犹豫了好久,却迟迟不敢往下跳,可能是这位妇女感到害怕了。于是,救护人员叫她先靠边,先让其他人先跳下去。等到所有被困人员都得到解救的时候,只见这位妇女站在阳台的边缘上,往下看了看,似乎她还是没有勇气。就在这时,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她面朝大楼,背部向后,后脑勺直接向后仰着,就跳了下去,这个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事发之后,有惊无险,母子平安。有记者这样问她:“你当时为什么跳的时候与其他人的举动不一样?”她回答说:“这样可以保护我肚子里还没出生的孩子”。当场记者就热泪盈眶了。

  这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肚中的孩子,做出了与其他人相反地举动,看似平凡,却很伟大。换种思考,保住了腹中未出身的孩子。

  生活是需要“换位思考”的。因为“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让我们更好的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此刻的我们便学会用单纯而善感的心去感受世界多角度的斑斓,体味生活中别样的美。

  换位思考,也许你的起点会有所不同,但你的答案会更加丰富。学会换位思考,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会有所收获。

  关于换位思考的作文2

  有的时候与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总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是完美无缺的,而别人做的事情都对不起自己,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犯的,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等冷静下来换个位置,从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也许在发生矛盾或者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调换一下位置,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整件事情……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与曹丕兄弟二人为了争夺霸业的继承权打的是天昏地暗,曹植一气之下写下了“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勾心斗角。哎!我想这也不能赖他和曹丕,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谁不希望手中掌握点权力呀,而曹植与曹丕又生活在强大魏国,而且他们的父亲是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诸侯,曹植于曹丕二人之间早就有些不愉快的事情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本来就有疑心病,在加上一些风言风语他对曹植与曹丕兄弟就产生了疑问,看看谁想夺取继承权,于是乎派心腹去刺探。曹丕比较聪明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奥妙:一方面跟他的父亲面前表现的很有才能,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排挤曹植,好让自己独自掌握继承大权。

  在我看来曹丕有点笨,古人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做长远考虑,也没有从大局出发来看待问题,如果他考虑二人共同继承曹操的霸业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想司马氏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夺取曹氏的基业吧。而曹植呢,虽然在这些事上表现得很气愤,但是他也没有从曹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二人,中一人敢于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作长远打算。那么曹操的霸业也就不会那么快的落入他人手中了。

  我最喜欢郭沫若先生仿拟《七步诗》写成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度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而郭沫若先生者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逸过火”,但若是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换位思考,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相信我它真的很管用。

  关于换位思考的作文3

  别的同学撞你一下,你是否会原谅他?如果同学不小心踩你一下,你是否会还手?如果你以前是以原谅的方式来对待这些事,你是一个大度的人,俗话说的好“吃亏是福”,你会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你是聪明的!如果你以前是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的话,听了我的故事,你也会大度起来。

  从前,有个爸爸开车回家,因为是中秋节,爸爸出去买了一箱提子,回到家后,孩子跑出来,看看爸爸抱了一箱就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啊?”爸爸说:“这是提子”于是孩子拿了一串,好奇的摇了摇,一不小心,提子掉到了地上,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做?A说:“要是我是爸爸,我会狠狠的打孩子一顿,让他不再乱玩水果。”B说:“如果我是爸爸,我会对孩子说:‘不要紧,下次可别再乱玩水果咯!’只要孩子知道错就好了,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吗!”可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相同,孩子都不乱玩水果了,可是,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孩子A产生了恐惧感,因为孩子怕再被爸爸狠狠的打一顿,所以他不再乱玩水果。而孩子B是明白了水果能乱玩的道理后才不再乱玩水果,这就是换位思考和不换位思考的最大区别。而在换位思考的同时也不能不用美好的语言来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出色。

  我就有这么一个事例,从前有一个妈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对这个妈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连3分钟都做不住。”妈妈回到家里,孩子问妈妈老师说什么,妈妈经过换位思考对孩子说:“老师说你有进步,以前在板凳上1分钟都做不住,现在能做上3分钟了,妈妈很高兴!”孩子就高高兴兴的上床了。后来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对这个妈妈说:“你的孩子脑子有一点问题,这几次,都考全班的倒数第2,他的同桌也只考了倒数第1。”妈妈很伤心的回到家,孩子出来了问妈妈老师说了一些什么,妈妈再次经过换位思考对孩子说:“老师说你好,考的比同桌都好!”孩子就又高高兴兴的上床了。就这样,妈妈一直鼓励自己的孩子到18岁,孩子考进了清华北大,妈妈终于含着泪对孩子说:“孩子你长大了!”以上事例都可以说明换位思考对我们都有好处。

  同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也不少,一次我们在玩抓抓儿,我一不小心就把谢雨舟的脚踩了一下,谢雨舟并没有因为这样踩我,骂我,而是向老师说明请老师叫家长来接他去医院,家长来了,我说对不起时,他爸爸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我说:“不要紧,同学之间磕磕碰碰总是有的,不要太自责。”后来,我打电话询问病情时,他爸爸又说了一次早上说的.话,我很感动。

  以上事例都可以说明换位思考是有百易而无一害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最后总结出6句话:“知道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大度起来,让世界更加美好!”

  关于换位思考的作文4

  小红站在几千米的山顶对正往上行走的丽丽大声嚷着:快点哟,山顶上离天很近,景色随手抓哟,比你半山腰的景色要美上十倍哟,伴着回声小红的笑声飘向山下。

  等丽丽爬上山顶时,小红正躺在草地上望蓝天呢,丽丽拉起小红就和她理论起来,你说山顶的景色好、离天近,我半山腰的景色更迷人呀,两人各说各的体会、各说各的己见,好象非要争个什么出来似的。其实,她俩站在不同的高度收尽眼帘的景色定是不同的感觉,只是高度与环境不同收获也不同罢了。没有什么标准来约束,只是换位想想就好了。

  现实生活中的琐事也是一样,有这样一个朋友工作中很认真,领导交给的任务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每次领导不是说这个标点用的不对,就是那句话前后顺序不对,搞得他心情很不愉快,事后常常和我们发发牢骚,就这件事而言不能说他和领导谁对谁错,换一下位置能他们谁都会那么做。

  邻居王姐守寡多年,有时遇到烦事或不开心的事就对同事絮叨一下,有理解的同事时常劝说、开导一下,有多事的人背后难免说三道四,如果,你要是处在她的环境心情能和她一样,当她遇到风雨时也需要避风的地方,也需要有个依靠的肩膀呀,换位想一想就会理解她的心情了。

  还有现实生活中有时找熟人或朋友办事难免有办不成、办不好的时候,这时对方从自己的“心情”出发就会对对方埋怨甚至不理人家,这样既伤了双方的感情又失去了朋友,要是和对方换位想一下就不会伤了和气的。

  其实,站在不同的高度、处在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收获与理解各不相同,没有经历过的事就没有发言权,无论何事没有十分完美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换位想一下,人们就会心平气和,事情就会朝着“阳光”的方面发展了,所以做事就好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作文】相关文章:

换位思考作文07-21

“换位”思考作文02-06

换位思考作文01-22

换位思考作文10-15

换位思考的作文(精选)04-30

换位思考的作文12-27

作文换位思考09-20

换位思考作文01-20

换位思考作文05-18

“换位”思考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