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一生有很多故事,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过,他从幼年到少年时代的往事,可能就没那么多人熟悉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周恩来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周恩来的故事一:大米饭
鸡叫三遍后,周家花园传出朗朗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将妈妈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他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的说。“是呀,这十多道关,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周恩来故事二:练字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的故事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周恩来的故事四
童年曲折,十岁当家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的老家。在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里,周恩来度过了他12年的童年时光。我们有句老话儿说:“三岁看老”,儿时的经历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和命运。那周恩来的童年又是怎么决定他未来的人生的呢?
周家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了,周恩来的亲戚大多是读书人,这给小恩来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基础。
可惜的是,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外祖父相继离世,周家也至此家道中落。周恩来刚一岁多的时候,他的叔父周贻淦的肺结核严重了。那会儿医疗水平不发达,肺结核算是一级致死梯队里的绝症了。家里人眼瞅着周贻淦成天咯血,也没什么办法,实在是心痛。
四海求学,个中翘楚
曲折的童年经历迫使周恩来成了“小管家”,也养成了他坚强不怕苦的个性。那上学时候的周恩来,又是怎样的呢?
眼看着周恩来也十一二岁了,早就到了该去学校的年纪,家里长辈寻思着,也不能一直让他在老家呆着。于是周恩来的四伯就托了回乡的亲戚,把周恩来从老家带出来上学。只是这一走,他就再也没回过家乡。
周恩来先是在铁岭读了半年,后来又转学到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东关模范学校是个刚开了没多久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软件,都非常“新”。这所学校的教学科目,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还对各种文化兼容并包,既能学到我们传统的国学,也能接触到一些西方知识。
周恩来在这儿读书的时候,那可是老师们眼中的好苗子,尖子生。尤其是作文,那叫一个棒。我们上小学那会儿,要是老师发现作文写的好的`学生,都得让他在班级里读一读。周恩来的作文呢,何止是在班里读啊,那都是直接被老师们贴出去、让全校同学学习的范文儿!他的国文老师曾经就感慨过:哎呀,教了几十年书,就从没遇见过这么好的学生!您听听,小时候多读书,大了准有用!
周恩来十五岁的时候,又考上了天津的南开学校。南开学校要求学生们定期交作文。回想我们学生时代那会儿,写篇小日记,都得咬着笔憋半天,愁得天昏地暗。周恩来就不一样了,人家写作文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笔饱墨酣,连草稿都不用打一个。
有一回,周恩来作为班里的优秀代表,参加了一次南开学校的作文会考,写了篇文章叫:《诚能动物论》。所谓“诚能动物”,就是说“真诚的言行,能感化世间万物”。真诚待人,众人自然会笃定地追随,大能激励后世,小能造福一方;而虚伪与欺诈,骗得了少数人一时,也骗不了全世界一世。
这篇文章,您去看了就知道,且不吹语言有多流畅,就那里面的观点,放到现在都值得品上一品。这篇参赛文章引得评委老师连连赞叹,最后拿了个全校第一。
您可能要问了,周恩来是不是只是文科不错?还真不是。他在其他科目上也没落下。化学、代数、习字这些科目也是名列前茅。
1916年3月,班级化学考试,他名列“最优者”;同年4月,班级代数考试,他得了满分;他的心算比一般同学的笔算还快,而且在全校习字比赛中,他还获得了“行书优胜奖”……
文武双全,精益求精
在学习这件事上,周恩来绝对称得上是个不偏科的“完美学霸”。那您知道他还是个“文武全才”吗?
咱这里说的这个“武”,可不是指的什么花把式,我说的是货真价实的“武术”。周恩来是正儿八经学过武的。
想当年,南开学校曾特意聘请了武术大师韩慕侠给学生们上课。也许您听韩慕侠这名儿,可能不太熟,但人家可是清末七大武术家之一,人送绰号“玉面虎”是也。
那会儿韩慕侠刚打赢一个跑到他武馆挑衅的日本浪人,给中国人争了大面子,连袁世凯都邀请他去总统府御林军和讲武堂教武术。不过韩慕侠这人低调,不爱凑那无谓的热闹,就没去。
所以这回南开校长张伯苓去请韩慕侠教课,本来也没报什么太大希望,想着登门拜访,诚意给足,剩下的就看运气了。没想到,韩慕侠一听是要给学生们讲课,当即答应下来——这是好事儿啊,让少年们增强体魄,普及武术到全国,也是救国救民的一种形式嘛!
就这么着,周恩来就通过学校,上了韩慕侠的课。但周恩来觉得,光上这么点儿课完全不够用,要想学好,那还得是一对一地跟着练。
听完韩慕侠上课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就跑到韩慕侠的武馆,恭恭敬敬地作揖,说想要每晚到武馆来,跟着韩先生练武。韩慕侠瞅着这位粗布长袍的学生,一皱眉,这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呢?好像在哪儿见过?韩慕侠的大脑飞速地回忆了一下最近的事儿,最后一拍大腿,想起来了!这不是头两天跟河北公园儿那儿搞募捐的那个年轻人嘛!当时他还演讲来着,讲得好、人也真,青年才俊啊!
韩慕侠十分欣赏周恩来的侠气,不仅答应教他练武,还收了他当徒弟。师父把一身本事倾囊相受,徒弟更是稳扎稳打地练。韩慕侠的儿子也和周恩来一起练功,但就是经常调皮偷懒。韩慕侠总拿周恩来教育他儿子:你看人周翔宇,学习比你好,练功还比你刻苦,从来不怕累,就得像翔宇一样听话才能长功夫!这套路咱小时候可再熟悉不过了,谁还没遇到过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不是?
周恩来跟韩慕侠,是亦师亦友。每天晚上练完功,周恩来都会单独留下来和韩慕侠聊天。当然了,俩老爷们跟一块儿,聊的无非也就是那些国事政事,谈谈什么时局啊、武术救国啊之类的。韩慕侠是打心眼里欣赏周恩来。
当然了,周恩来这武术可不是白学的,什么营救同志,诛杀特务的行动,他都没少组织,甚至还在一线参与,亲自上阵,鼎鼎大名的中央特科就是由以周恩来为首的三人小组领导工作的。
【周恩来的故事】相关文章:
周恩来的口才故事01-24
周恩来爱国的故事04-05
关于周恩来的故事05-22
周恩来立志为国争光的故事01-18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02-28
周恩来爱国小故事六则10-02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经典故事04-23
名人故事:好口才的周恩来04-24
周恩来的爱国故事作文08-22
名人爱国故事:周恩来的外交小故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