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写作是一场长跑。在我看来,写作更是一次长途旅行。长跑论的重点,在于写作需付出大量的艰辛、汗水,方可依次完成起步、超越、冲刺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将意义放在目标和终点上面。长途旅行论的重点,在于行走的心情、沿途的风景,更注重过程的愉悦,更能呈示出写作对于现实生活本身所能做到的人文关怀。
正如“一滴水可以见到太阳”,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从小我角度出发,获得个体生命细腻、微妙和真挚的存在方式,找到撑持大我世界那充满敏锐、感性而神圣的精神力量——细微的、细节的、细致的、细密的,应该比宽泛的、阔大的、宏远的,来得更加动人。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说过:“技艺是对一个诗人真诚的考验”。事实上,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不可能绕开技艺的修炼和呈现,技艺手法的'运用更是决定了一门艺术的成熟程度或成功与否。但正如庞德所言,若过于依赖技艺,则可能陷入对形式的处心积虑和盲目淡化情感内核的苍白泥淖。真诚,是人性的根本所在,也是写作的根本所在。
我不反对也不盲从任何“流派”,如何写、写什么,自有存在的道理。不过我认为,除了基本技艺之外,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抒发真情都是诗歌最根本也最有效的表现形式,让姿态向着广阔的现实生活尽量低一些、再低一些。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有“物”,始终是诗歌写作有所收获的不二法则。至于如何借助象征、意象、隐喻、转喻、借喻等修辞手段,做到“删繁就简”、“似是而非”、“举重若轻”,以恰到好处的节制,合理消解表象的抒情冲动、寻找事物与事物的隐秘联系、平衡抒情与叙事的关系,从而体现出人性和精神的洞察力、穿透力,则需要诗人用大量的时间来修行与实践。
爱尔兰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说过:“没有一首诗能够阻挡坦克的前进”。其实,别说强大的坦克,诗歌甚至不可能改变现实生活中一次琐碎的争吵。但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更需要缓慢下来,进行必要的思考和等待。因为,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就连灵魂也会丢掉。“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在诗歌的路上,我一直忙于行走。我需要不断摄入沿途的精彩,需要将那么多的触动、那么多的养分逐一接纳和消化,以至于未能停下来,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甚或片段性的客观阅读。如果说,诗歌是对自己的另一种发现,那么,通过他人的辨析,从隐晦、神秘而玄机重重的思想迸裂中,会解脱出更多的自己。
感谢诗歌,让充满情感和理想冲动的人找到了绝好的载体,并在汇集与传达的过程中,让真实的自我与纷繁的时代一起成长。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哪一个时代,诗人都在以天才的触觉对内心和外在世界进行审视、拷问,为孜孜不倦的生命找到了更多的、敏锐而崭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