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闭门羹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释义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例句
1、谓仅作羹待客而不与相见。后指拒客进门,不与相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迷香洞》:“史凤,宣城 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不见者三年,拟重访之,恐其效闭门羹故事。”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小邹 准是吃过几次闭门羹,当然不来了。”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一次不见,第二次再去,谁知三番五次饱尝闭门羹。
2、泛指对某事拒绝商谈。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五:“他说 广州 的报刊实在太多了,应该取缔一下才行。这样,先给我一杯闭门羹,使我连开口的余地都没有了。”
历史典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闭门羹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闭门羹”的历史典故01-21
历史典故:闭门羹01-28
吃“闭门羹”的历史典故01-31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经典历史典故09-23
「历史典故」08-11
精选历史典故01-30
经典历史典故04-07
历史典故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