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
时光荏苒,转眼3月悄然而至,对于热衷国产电影的观众来说,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据电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国产佳作将在4月清明档登陆院线,上演票房大战,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后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实力派男演员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人生大事》。
在一个安静的清晨,武小文大声喊着“外婆”,她发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久久没有睁开眼睛,年幼的武小文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在她看来,外婆只是沉沉地睡着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后,身为“上天堂”殡葬店工作人员的莫三妹到场,为前者料理后事,连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里,自己成为了“偷走”外婆的坏人。与此同时,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沦为亲人眼中的累赘,命运将她与莫三妹捆绑到了一起,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琐事,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武小文与莫三妹从互生敌意到相依相伴,带给观众无限感动和感触。
据制片方介绍,早已制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档4月2日,陪伴观众度过清明假期。按照惯例,新片上映前,制片方往往会放出全新物料预热,包括宣传海报、宣传片等等,让朱一龙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长达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传片上架,随后空降热搜,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走进《人生大事》宣传片,武小文与莫三妹相遇初期,两人针锋相对,抱着满满的敌意,之后武小文与莫三妹互相温暖,后者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龙与杨恩又还频频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戏,当武小文询问自己是否再也不能听到外婆的声音,莫三妹不禁红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么残酷;在绘画课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为自己创作的卡通画,潸然泪下。互飙演技!两位优质演员之间的对手戏不容错过。
在宣传片的最后,害怕失去武小文的莫三妹问道:你以后,不会把我忘记了吧!对于这个问题,倾情演绎莫三妹的朱一龙第一时间发文回应:记着你!只用了短短4个小时,朱一龙写下的三个字获赞破40万,转发量同样破10万,朱一龙的超高人气展露无遗。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2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3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4
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有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没有对错,在人生长河里,有风浪波涛,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人都不一样,却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也许是一开始就预见的,也许是猝不及防到来,当它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让你整个人生画上符号。
“人死之前无大事”,请别轻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如今时代各个年龄段轻生的案例不少,这属于严重的,轻则动不动就EMO,遇到点芝麻事儿就觉得人间不值得,哪儿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人生或者结束生命的大事儿,回头望去都是屁事儿。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拥有自有的财富,或是至高的权利,其实认真的平凡的过一生已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需要你发现并且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在这念头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头。为何说做到这个不容易,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左顾右盼,我们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得到就会失去方向的欲望而忙碌,最终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常在书中会学习到觉得很认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数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脑海,从未活成在这道理基础上想有的样子。
在某些课程导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真的清楚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部电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谁》,无关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以我现有的认知,它是让我们清楚,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现在还需做哪些努力才能达到,我有没有朝着我要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他人的期待无关,与他人的评判无关,问你自己,这些思考明白了,千万别只是存档在记忆中,要把它实践且实现,也许你会变得更热爱生活,更充满激情,更拥抱他人。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电影还会二刷,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观看,同时愿每个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5
这是一部什么片子呢?丧葬、亲情、家庭教育、死亡教育等等。感觉导演或者编剧想糅合的东西太多了。看的时候呜哈呜哈呜哈,看完了好像除了那几句金句,并没有太多记忆点。
整体看下来就是《入殓师》糅合进了其他一些喜剧、冲突元素,反而模糊了主题。如果单纯对丧葬主题感兴趣,建议看《入殓师》就好。
看到最后,始终没等到赵照的《人生大事》同名主题曲,电影确实没有歌曲立意深刻,如果真的采用,感觉反而会有些违和。《送别》和《小星星》跟剧情契合度更高。
有两处感觉转折的有点生硬。一处是小文外婆的舞伴愿意花巨资生前办皇帝式的丧礼,虽然后文有交代,还是觉得有点为了惊世骇俗而惊世骇俗。另外一处是小文生母突然出现及其惊世骇俗的经历让人错愕。
另外,莫三妹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这个坑始终没有正面填补。小文、父亲病床上交代二哥去世缘由和信件,都有侧面推动,但是导演始终没有正面去处理这种疏离感。
电影反复强调人生除了死亡无大事,可是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呀。正是这些日常小事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把每一天都过好,真正活过的人是不会怕死的。就像孔老夫子讲的:
“未知生,焉知死?”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6
何冰说:我们来人间是来经历的,不是来扮演完美的。
逼仄闷热又杂乱无章的房子,有犯罪前科的两个底层青年,他们虽然是入殓师,但所从事的事业却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殡葬店紧挨着婚庆店,人世间的悲喜真的只隔着一堵墙。
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不完美,甚至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代入感。
满嘴脏话不修边幅的男主角莫三妹,固执又脾气火爆的莫父,叛逆味道十足的小哪吒小文,当过小偷的男主朋友,怯懦又自私的小文舅舅,更别说那个自私又冷漠的舅妈了,就连最后出场的小文妈妈也曾经是一个小太妹……。
中国电影如果能着眼于底层人们的生活,这本身就值得赞美,我们看多了粉饰所有的富丽堂皇,看多了没有穷人的中国电影,像《药神》、《无名之辈》这样描绘小人物的电影,总会使我们有一种被社会关注的亲切感,有人说我的生活压力本来就够大了,我不想在休闲时间重温小人物的不易。
如果逃避能使你获得幸福感,那你还奋斗什么?真的勇士是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只有直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解决问题。
当你在感叹当下价值观偏离人情冷漠时,你如果依旧拒绝感知《人生大事》里来自底层人的人性的温暖,那你的心只能逐渐荒漠化,因为你拒绝甘泉和雨露,你正变成你谴责的那部分人。
莫三妹是社会最底层人的代表,然而他却表现出了平凡人的伟大,他的善良使他整个人发光,一个内心充满善念的人,他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这对我们时下早已被资本带歪了的价值观起到了修正的作用。
《人生大事》没有完美化影片中的人物,这部电影更像是我们在旁观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泪中带笑,笑过哭过之后又不由得会沉思:我们来这世上到底要活成什么样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在生死面前,名利得失都变得不值一提。
生命若值得敬畏,那死亡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你可能会在某一刻听到某个人意外离世而庆幸自己还活着,你也可能在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病魔或者意外夺走而感叹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可是当你回归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你又会为名利得失所累,你会嫉妒,你会愤怒,你会计较,你甚至会报复,你会因为受到的伤害太多而逐渐变得凉薄起来,你会后悔自己曾经是个无比善良的人,你甚至会认为如果你在一开始的时候降低道德标准,或许你的人生会从此起飞……,你困惑过,你怀疑过,你纠结过,你在现实与信念和原则之间挣扎过,你为曾经无谓的付出而懊悔过,可为什么你会有如此深重的撕裂感?因为你的内心没有一个众始至终都坚信不移的信念,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大事》贯穿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不论生命在哪一站结束,入殓师都会给死者以最大的尊重。而这份尊重里,承载着发自内心的善意。
男主莫三妹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没有享受过母爱,从小跟着父亲从事殡葬服务,见惯了不该让一个孩子见的场景,长大后找了个女朋友还嫌他穷,好朋友还是小偷,自己因为女友打架坐牢,但最后遭遇女友劈腿,尽管被女友背叛,当情敌遇车祸身亡面目全非时,莫三妹却能放下恩怨去为死者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帮他进行遗容的恢复,自己尚且四处飘荡,却看不得小文无人庇护,莫三妹身上的光环皆因他的善良,这是人性的光辉散发的力量。
当我们习惯于将道德放在一边只以成败论英雄时,莫三妹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就是傻缺,当你不以利己为权衡利弊的准则时,你就是那个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
可是如果人人都以利己为人生准则,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寒冬,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温情,没有了善意,人类社会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
万一那个被吃掉的人是你呢?你怎么就能保证那个人不会是你呢?总会有比你强的人,我们难道不是更应该抱团取暖吗?
《人生大事》一点观后感,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7
朱一龙在电影中极具颠覆性地出演一位刑满释放的刑释人员,江湖人称三哥,三哥从事的还是游走于生死边缘的殡葬行业。
殡葬师、刑释人员、半道父女……选择这样冷门却极具挑战的题材,就连角色形象也来了个彻底的颠覆,这真的很朱一龙。不惧挑战、热爱冒险、拒绝被定义、不想呆在舒适区的他,又一次默默地用行动刷新了大众对他的认知。可盐可甜、可刚可柔、可动可静、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龙千面,诚不欺我。
中国俗语本有“这世间除生死无大事”之说,电影《人生大事》四字隐喻的,想来跟生死二字也脱不开关系。因为世俗忌讳,从来没有尝试了解过殡葬行业,现在想想,刑满释放的三哥,在监狱里经历了社会性死亡之后,又要在殡葬业面对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间游走的他,对生和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又会如何面对原本苍凉惨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而因为海报里的暖暖烟火气和殡葬业给人的凄冷之感有着强烈的违和感,也让我不由想起用热闹温情的方式讲述生死离别的《寻梦环游记》,这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似乎也在暗示我,题材虽苍凉清冷,故事却仍可治愈温暖。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8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9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0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诚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让一部电影不那么单调沉闷,但剧情气氛转变太快,会让人的情绪还未达到顶点就强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我关注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剧情,我印象较深的是这三个:
1.莫三妹从父亲手中获得上天堂的房本后,急着告诉女友这个好消息,在试图和女友亲热时,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六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后来莫三妹想收养小文,但由于未婚异性之间的收养,需双方相差40岁。
于是三妹去同为上天堂合伙人的白雪家中,商量为了收养小文而结婚的事情,这时又恰巧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建仁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绿后从前女友的店里回到上天堂,胡乱把房本塞到上铺的床铺里。
这时给了一个特写,我当时就猜到后面会有后续。
小文被寄养在上天堂的那几天睡在上铺,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极其烦躁地把被单一股脑胡乱塞进洗衣机里,自然也包括被他塞进去的房本。
当剧情进展到莫爸让莫三妹去办理过户手续时,即使没有如我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对“三哥被绿”这一作为本片中较为经典的桥段,以及紧接着的藏房本的特写有较深的印象。
3.莫爸快不行的时候在医院讲了莫三妹二哥为了打捞掉进长江的一具尸体而丧命的故事。
剧情还是莫三妹和小文互不顺眼的时候,三哥和小文吵架的时候说她外婆被烧成烟不见了,在建仁和白雪的暗示下,三哥将话锋转至烧成烟就会飞到天上变成星星。
莫爸的遗书中写道去世后想让自己的骨灰有个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我根据莫二哥“活人换死人”的故事猜测三妹可能会将父亲的骨灰沉至长江。
我猜对了一半,相比剧中莫三妹的方案,我的猜测确实不够特别,想知道的可以去电影院一探究竟,虽然我已经剧透很多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哥接下一单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礼,死者父母要求定制一个粉红色骨灰盒,让我立刻想到了我前段时间的文章谁不想要粉红色骨灰盒?
谁见了不夸我一句营销鬼才!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桥段是,小文外婆生前的公园舞伴,拜托三哥给他办一场生前的婚礼,我觉得超酷,虽然理由并不是很酷。
关于这部电影大量使用前后呼应的处理手法,我是比较喜欢的,能让我在剧情上找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吐槽点会少很多。
就连那段最硬的广告:三哥答应帮小文恢复手表中外婆的语音信息,最后找了一家专业公司才得以完成,都在前面做了铺垫。
电影的布景和镜头效果也得到了与我同行的学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朋友的赞赏,他很喜欢上天堂丧葬行和婚庆店拐角相邻的场景安排。
结婚和死亡是人生两大事,既能暗示电影名,也在严肃中透露着些许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两段关于小文去留的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托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时间让她与三妹的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舅舅一家从北京回来,没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旧没办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间的感情变化,于是委婉地询问小文的意愿,小文自然是选择了更能带给她亲情的三哥。
但是当小文的亲生母亲去找三哥表示想带走小文时,没人询问小文的意见。
小文的亲生母亲认为以自己一颗绝对全心全意爱女儿的心,怎样都要带走小文。
三妹或许也这样认为,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可以给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观自己的职业可能带给小文畸形的童年。
于是趁小文睡着,将她抱给了从未见过的生母。
没人询问当事人怎样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为是地“为了她好”。
这两位真正爱着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没什么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1
《人生大事》监制是导演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在采访中韩延就说:“我创作题材很简单,生老病死。”而本片导演是刘江江,200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毕业后在河北广电工作.给电视台拍栏目剧《村里这点事》,做了十一年。(作为石家庄人的蛋壳君上学时很少看电视节目,所以对这个栏目剧没有看过,对导演并不熟悉)。2017年时节目停播,导演重做职业规划,杀向了电影圈。2019年平遥电影节的陌陌·平遥创投中他自编自导的项目以华北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后更名为《人生大事》)入围。有了十多年生活剧的积累,加上韩延的监制对人物情感的把控,作为导演刘江江初次大荧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画的角色形象也显得十分生动。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殡葬仪式,把生死轻松化的电影。对成人与孩子对死亡的不同视角、不同理解做了现实和浪漫的处理,从意识上减少了谈论死亡的恐惧和拒绝。影片剧情融入各种家庭矛盾、复杂亲情关系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强了莫三妹与父亲、朋友、小文之间的戏剧冲突,有笑点有泪点,朱一龙和杨恩又之间的几场情感戏,笑点和泪点有铺垫和爆发点,精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共鸣反馈。因此对这部电影情节的理解没有人群限制,哪个年龄层次都会找到笑点和泪点。地域风俗与方言的差距虽与大多数人生活有些距离感,但人物性格的两极增加了影片的喜感!尽管影片有种放大矛盾,强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让莫三妹与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礼体验真情可贵,前女友对象的死让两人关系和解,“死而复生”的转折和“失而复得”的不舍无不让人笑中带泪,引发思考。虽然影片剧情围绕“死后”发展,但处处都在寻找如何更好活着的答案,毕竟人生大事不止于死,活着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亲情的困扰、有情感的不舍,有生活的压抑,面对这些年疫情防控隔离所见所闻的生死离别的无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绪的适时释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释怀。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2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3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篇14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精选7篇)07-13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12篇)07-13
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6篇)07-13
电影的观后感03-07
电影观后感06-16
电影观后感01-22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08-04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观后感09-02
电影八佰感悟 电影八佰观后感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