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佰有感

2022-08-18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八佰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八佰有感 篇1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热血马上冲上心头,每个人的刻画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四行仓库的英雄们守护住了国家的最后一点尊严,不屈不抗,英勇就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祖国同胞们做出的牺牲,国人们铭记在心。

  在观看中段期间,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己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泪水与激情,国人的勇敢与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伟大的,国家的民族气概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无法战胜,国家威武!民族威武!国人威武!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百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感谢英雄的先驱们,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作为现代的我们也要学习先驱的英雄精神。最后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观八佰有感 篇2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上,谢缙元团长慷慨激昂地鼓励着八百壮士们(其实只有400人)。这是电影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会“中华不亡!”

  电影主要讲诉了在1937年松沪会战末,八佰壮士在团长谢缙元带领下,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的故事。这个电影最吸引我的不是激烈的交战,而是壮士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仍然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打动了我。

  在战斗的第二天,日军扬言要在三小时内占领仓库,并且派出工兵妄想炸毁仓库。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一个身上绑满手榴弹的士兵在仓库上毫不犹豫的跳进了敌群,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和敌人同归于尽了。他叫陈树生,在牺牲之前他仅仅塞给别人一条汗衫,并留下一句:“给我妈!”就离开了。当别人打开汗衫,发现上面用鲜血写下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能及。当时看到这,我不禁留下了泪水,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

  还有一个是小湖北,他才十几岁。因为战争,他和哥哥跟着舅舅来到了这里。在这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身边一个个战友、亲人死去。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不会在那个战场上临阵脱逃?在他这个本该上学的年龄,却参军打仗。他原本有着美好的憧憬,想看看上海。可战争却打破了这一切,在夜晚,他常常面对仓库河对面繁华的租界美好的幻想着。在掩护战友们撤离时,他仍然跟在敢死队后面一起阻击敌人,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那些河对岸的中国人,他们无时不刻关心四行仓库里的壮士们,他们积极参与募捐,为壮士们送补给。还有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仓库记录战士们作战的每一刻。这些温暖的细节,却使我为此感到欣慰。

  电影虽然在战士们过桥的那一刻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现在中国虽然非比前惜,可我们要勿忘国耻。毕竟这虽然是一场失败的阻击战,却透露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句话。尽管如此,我觉得我还是在这里向先辈们致敬,正因为有了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努力,才能有今天的中国。

  观八佰有感 篇3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观八佰有感 篇4

  抓住暑假的尾巴,爸爸带我们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真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好作品。

  电影刚刚开始放映时,我觉得不甚理解,毕竟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然而情节越往后推进,我小小的心灵仿佛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多次握拳含泪。是呀,战争已经过去,壮士也早就被写进了历史,然而生活还在继续,爱国的主旋律不会暂停,先烈的精神将始终引领我们前进。

  其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八佰》中的逃兵。这群逃兵大部分都是新兵,他们很多家里都是农民,还有很多人年纪尚小。在他们眼里,此次出行的任务就是打扫战场。他们期待着任务完成后尽快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当他们面对日本人的残酷打击后,他们才发现这次危险重重,随时可能丢掉性命。这里有许多人想要逃离,一些在逃亡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还有一些成功逃脱。然而在这群逃兵中,更多的是在血与火的磨砺中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凤凰涅槃,挥洒热血,保卫国家的战士。其中,我最喜欢端午。

  原来的端午在我看来唯唯诺诺,哪怕面对手无寸铁的日军,他依然不敢开枪。电影中,我们还看到他曾经想要游到河的对面,逃到安全的地方。那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鄙夷,与其说鄙夷,倒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我多么希望他能用手开动枪的扳机,我多么希望他不要再逃了。可后来,当他看着无数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倒在自己的面前,当他亲眼目睹了叔叔被日军处死,当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们自愿背着炸弹跳楼自爆,只为守护仓库,只为祖国,他的内心受到了撞击,他在一次次面对死亡中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终于,他为护旗为救队友而献身。当相机拍下他生命中最后的那一幕时,我的眼泪不自觉泛滥了

  《八佰》中,每个人物角色都有着不一样的个性,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保卫国家。这个电影不禁让我感叹如今我们的国家这么强大,都是靠那些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的和平是来之不易,分外珍贵。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也许在如今的好时代,我不需要抛头颅和洒热血,但是我想我会好好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报效祖国!

  观八佰有感 篇5

  掀起历史凌乱、凄惨的瓦砾堆,拉开抗日战争悲壮、沉重的血色大幕,听着歇斯底里的恐惧和声嘶力竭的呐喊,以及声声撕心裂肺的冲锋声,感受着国民军队为国耻家恨殊死抗战的英勇气魄。

  名曰“八佰”,是为了震慑敌军、渲染抗日的热情、告诉国人军队还有更多的人在战斗。然而,此刻的四行仓库内,实则只有区区一半。他们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了争取国际社会援助,为了证明中国军队还在抗战,为了唤醒国家,唤醒已然麻木、落魄的中华民族,生生决然与数以万计的日军抗衡,坚守在上海的最后一块阵地上,用血肉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打退日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用惨烈的牺牲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支持,播下了抗日不息的种子,引燃“星星之火”、造就“燎原之势”。

  对岸就是灯红酒绿、歌舞声扬的租界,一个充斥着麻木和冷漠的“天堂”。然而,仅在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内,他们却在“垒自己的坟墓”、却正经历着战争的凄惨壮烈、却早已血肉模糊……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不假,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都是血肉之躯,更何况,他们很多并不是真正的军人,面对死亡的恐惧,谁能不怕?只是此刻,面对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国之不存,民将焉附”,面对国耻家恨、在“死有所值”时,他们毅然选择视死如归。

  当国军特派员向谢晋元团长传达上级命令时,说道:“战争背后都是政治”时,我看到他们的眼角含着泪和满眼的绝望。绝望为浴血奋战的战士的牺牲感到“不值得”,绝望在强大的日寇面前国军的卑微和无能,绝望国际社会的绥靖态度、绝望国人的麻木、绝望民族即将走向衰落……

  但在死神又一次来敲门的时刻,听到谢团长说:“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时,战士们眼中闪烁着无比坚毅的目光。那目光,重重地刻在他们的脸上,此刻,即使是魑魅魍魉,也要让他们三分。

  面对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的绥靖和麻木态度,国民军队以血的牺牲,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没有倒下,中国人民还在战斗,“中华不会亡!”唤醒国人、赢得援助,不只要死守,更需要用鲜血和无所畏惧“演”给他们看。

  当国军旗帜飘扬在四行仓库顶上的那一刻;当日军战机扫荡护旗战士的那一刻;当旗杆被击倒,又再一次竖起来的那一刻;当一个接一个血肉模糊、嘴角流着鲜血,却仍面无惧色的战士,不断补位护旗队伍,用尸体筑牢旗杆的那一刻;当旗帜已是千疮百孔却屹立不倒的那一刻;对岸的“另一个世界”震撼了……

  当对岸的人民向战士们的英勇顽强敬礼时,当对岸伸出接纳的双手、挥动振奋鼓舞的拳头时,民族再次燃起了希望。

  虽然终是一死,但他们的牺牲重于泰山。他们用鲜血演绎抗日的悲壮;他们用鲜血诠释英雄的本色;他们用鲜血唤醒落魄的民族;他们用鲜血矗立不朽的丰碑;他们让“怂”变成了“雄”!

  观八佰有感 篇6

  “活下去就是胜利”,伴随着谢团长最后一次嘶声力竭的命令,电影逐渐落下帷幕。

  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了维持三个月,随着四万多国民党的撤离,第88师团谢团长率领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四天,浴血奋战,直至上峰命令,撤往租界。

  《八佰》给了我情感冲击,片中有很多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觉得戳心戳泪的一幕,是发生在敌军要凿开四行仓库墙体引爆的时候,当时敌军已深入仓库墙角,一旦引爆墙体,整个仓库都会失守。而战士们也没有足够的火力阻止敌人,危急时刻,陈树生挺身而出,他采取了:“自杀式”引爆,他身上帮着满满的炸药,走到楼前,大喊自己的姓名,利落干脆,没有丝毫犹豫,直冲冲地跳了下去,“呼”,一声巨响与一团火光震撼了对岸的民众。随后,接连的战士都采取了“自杀式”引爆,他们用身躯与生命来抗衡火力的不足,那奋不顾身的背影,令我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中的一个人物,给了我很大印象,那便是——端午。他是一个被冲散的“兵”来到四行仓库,他胆小懦弱,在前几次的进攻中,他缩在墙角,身子忍不住抖,连枪都不敢开,更是在他救一个女学生时,被炸药擦伤了脖子,而惊慌失措,大呼自己要死了。可在执行“升国旗”活动中,他那跃跃欲试的躯体,咬紧的牙关、坚定的眼神,与之前的他截然不同。这次活动,他的腹部受伤,里面的肠子都留了出来。但他浑然不知,沉浸在胜利的喜悦。

  “八佰”,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人”、“壮士”,更是中国民军十四年顽强抵抗的缩影。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战士们致敬!

  观八佰有感 篇7

  他们用昔日的血填满了太平——题记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这一次我看了一部在开场之前就已经知道会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的电影。毕竟,我前几天看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也哭了。我们其实生活在太平年代,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可能什么任何东西都有所缺陷,但是我认为和平永远都是我们唯一追求的,它没有任何缺陷。我们都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24个朝代,如成吉思汗的大元国,还有大唐盛世,清朝的闭关锁国,我们都耳熟能详。

  可是,说实话,我们真的了解历史吗?准确来说,似乎我们都不是特别了解。

  我不能确切的说《八佰》完完全全的反映了当时的淞沪战争的所有悲欢喜乐,但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剖析出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如何的。例如科幻电影你可以看到惊艳所有人的特效,喜剧电影你可以拥有很多欢笑,但是喜剧的结局并不是所以的都是快乐的,有的也是悲剧。值得感人泪下的深层次内涵依旧存在,如果是爱国片呢?它不好笑也不是让人欣赏特效的地方。

  我可以说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值得每个人去那安安静静坐上两个多小时。等待着几年的历史陈述从三小时的帧帧画面缓缓流过。你何敢想象今日的太平是他们用昔日的血填满的。

  当所有的刀枪刺入腹中我不敢睁开眼看,当炸弹将身体四分五裂,我不敢想象那样的痛苦,我就像个怕死鬼想躲在一个安安静静的角落里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藏在下水道里永世不得见光。我更想象过路的戏子让众人鼓着掌,也想当个凑热闹的官民去赌——赌这世间终究谁为王。

  我怕死,看完这部电影,我确切的明白,我怕死,可死是什么,到插入腹中,心脏不在跳动,入土人间,这叫死吗?

  我一直在剖析死的深层含义。

  我非常推荐大家看一看。不是看什么虎头蛇尾,也不是所谓的烂尾。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屹立不倒的血肉之躯和即使怕死心系家人,但为了国家英勇奋战的精神。

  当一部爱过剧供人娱乐,那才是沦落世间最大的悲哀。

  观八佰有感 篇8

  当我成尘时,你必然看见我的微笑。

  ——题记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而89年后的今天,当警报再次长鸣,我们对那些保卫国家领土的英雄们依旧有发自于内心无比真挚的敬畏。

  《八佰》这部电影,再现了发生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一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影片由一段老人的独白,将人们瞬间带入剧情。在战争爆发前夜,垃圾桥对面的租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而此时的上海却一片狼籍,死气沉沉。正像那位长官所说:前面是天堂,那后面便是地狱。中华民国,当时的泱泱大国,拥有雄兵百万,为什么堕落成这样?是人心!鸦片战争的爆发,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定,割让出香港岛给英国的那一刻,中国人的心就散了!群龙无首,上海几乎沦陷,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不敢打!八百人可以守住六天,70万大军若都像他们一样舍身忘死,谁敢侵犯中华半步!

  士可杀,不可辱。当国旗在仓库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中国军人的风彩才真正展现给全国人民:“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当士兵把炸弹紧紧绑在身上,用血内之躯硬生生炸退敌人时,人们才意识到“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当人们冒死纷纷向对岸的军人送电话线时,我们才真正看到——中国还有希望!

  前方深渊,身后地狱。这是八百壮士的处境。前方有势不可挡的日军,后方又是通往天堂的死亡之路。要知道有许多人正在暗处阻击,九死一生来形容他们毫不过分!但他们甘愿以生命做赌注的无畏,已经振奋了所有中国人民的心!

  他们失败了,没守住上海;他们赢了,激起了千万同胞的斗志!“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不知是谁在电影院喊了一声。掌声,瞬间在全场炸响,久久不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总算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度。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鹰,翱翔于天际!落后就要挨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是我们的世界和平了,只不过我们出生在了和平的时代!在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我们曾几次在奋斗?数不清了。在一颗颗子弹下,有多少英雄倒下?天文数字!此时不搏,更待何时?难道要等到战争再次打响,才开始奋斗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了今天,就让我们用汗水,书写祖国辉煌的明天!

  观八佰有感 篇9

  “此岸是战火硝烟,彼岸是夜夜笙歌”。影片讲述的是淞沪战役的一役,描写的尽是普通战士誓死保卫上海的画面,那些战士有的在残酷的战场中挣扎,有的在战场里犹豫动摇,但面对保家卫国,他们挺身而出,无畏生死,用血肉之躯,建起一道堡垒,用血性和尊严让旗帜在战场飘扬。仅一桥之隔,那边是天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许说的便是这番场景了。此景我想说,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影片中的八佰壮士,其中有几位从贪生怕死到英勇就义,从胆小畏惧,到大义凛然。因为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战士的牺牲,唤醒了他们最后的民族之魂,促使了他们的转变。“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信念不会亡,中华不会亡”。

  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战士们在仓库将被攻破时,绑上炸药,报完姓名和籍贯后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顿时成为一团血雾的画面。那些人还来不及留下一点点念想,甚至一张照片。

  当谢晋元升起青天白日旗,当楼顶的战士鸣枪为死去的壮士哀悼,当他们说着“中华不亡,中华不会亡”时,河对岸的人有的驻足低头默哀,有的摘下帽子停下脚步表达敬畏,有的赞扬他们是英雄。他们将战士们的浴血奋战看在了眼里,于是,开赌场的拼死送去了电话线,唱戏的不再用言语表达他们所谓的爱国,学生偷偷渡河进入战场,平民百姓用简易的投掷器送去食物和用品。当女记者问起那战士“这场必然失败的战争,再继续下去的意义是什么?”,那战士的回答是“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在他们撤退过桥时,他们不问是生是死,也不求胜利与否,只为唤醒中华人民的灵魂。在他们全体冲桥时,对岸的人嘶吼着,冲开了阻挡着他们的栅栏,从那漆黑的网格铁门里,伸出手,那一刻,我看见了他们觉醒的民族之魂!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不仅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有无数人在中华危难之际唤醒人民。有弃医从文的鲁迅,有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有让人们睁眼看世界的严复……还有无数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永远屹立不倒的榜样,永远矗立的标杆。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观八佰有感 篇10

  9月14日下午,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佰》,听之前看过的同事说带足纸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被震撼了......

  苏州河一侧是四行仓库,一侧是租界。仓库内筑工事、救伤员、枪林弹雨,一时间人间地狱;租界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出美景天堂。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佰壮士浴血奋战,外族在飞艇上冷眼旁观记录着这一战役。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倍受欺辱。在这弱肉强食的战争里,上演着一出孤感无奈又英勇无畏的战役。

  抱着“此处即是我们埋骨之处”的决心,众将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仓库的天然优势,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军的冲锋。他们的奋战也引起了苏州河对岸市民的关注,不仅为他们摇旗呐喊,还秘密为其筹集物资。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为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观八佰有感 篇11

  苏州河静悄悄的流淌,

  一水之隔,一桥之距,

  一岸天堂,一岸地狱,

  一边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边炮火连天,满目疮痍。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河这边,身处地狱的八佰勇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守卫着河那边流光溢彩的繁华,正如片头所言:待我成尘时,你将见到我的微笑。

  八佰的佰字旁边是个人字,八百人的生命定格在四行仓库,也印在中华儿女心中。枪林弹雨中,他们身捆炸药包,大呼姓名只身跳下,用年轻的身躯护住了四行仓库,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重炮轰炸中,他们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为国旗筑台,让国旗屹立不倒,也让祖国人的脊梁傲然挺立。再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意义是这里是我们的家。即使平凡如尘,他们仍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四天四夜,有血有泪,他们用血肉之躯直播的壮举,振奋了隔岸观火的国人,鼓舞了全国民心士气。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苏州河依然静悄悄的流淌。

  致敬每一位守一方故土,护山河安宁的革命先烈,致敬每一位中国军人。

  观八佰有感 篇12

  也许一个英雄终会老去,当他的飒爽英姿奔赴烈火,他的风烛残年。他的苍颜华发皆是岁月的馈赠,如星火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熠熠生辉。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一支被主力军独留的军队。那天晚上,他们驻守在上海的四行仓库,准备着这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战,他们就是由谢晋元率领的“八佰”战士。

  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佰》,使无数人泪流满面的英雄故事。这部电影完美诠释了当时的租界和大陆“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的两种生活。电影开头满地废墟、血流成河。镜头转换,灯火通明、花天酒地。酒楼上有歌女在唱歌,戏台上有戏剧在表演……这让我想起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战斗历经四天四夜,战士们伤亡惨重。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公共租界的人们。整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川军人陈树生,为了阻止日军炸开四行仓库的墙体,在身上绑满手榴弹,拉下引爆线,毫不犹豫的跳下去,与日军同归于尽。而后就有很多位战士奋不顾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陈树生赴死前,他用鲜血在一条白布上写下了给母亲的遗书_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短短这八个字却不知看哭了多少人。

  电影还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八佰”战士不过是一群小青年,但穿上军装,战死沙场。因为他们心中的信仰和眼中的光,所以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人民。因为他们对祖国坚贞不屈的爱,所以他们愿意前赴后继,为国效力。

  他们用死证明了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国一无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他们的死是值得的,唤醒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魂。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致敬所有抗日英雄!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观八佰有感 篇13

  还记得一个月前,妈妈想带我去看电影,她提议去看八佰。可爸爸却反对,说它:“它有‘鼓吹国民党’的‘嫌疑’”。一部抗战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名”?老师一再推荐,我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事情发生在一九三七年的四行仓库。对于这个名字,我既熟悉又陌生。它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书中,而我又对它剩下的一切一无所知。

  这部影片,让我最感到震撼的是不同人对战争的不同反应。有些人被直接拉去战争,有些人本来就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有些人是自愿奔赴战场,还有的在租界,一河之隔却好像与战争无关。

  这部电影里,想要逃跑的人得到的镜头并不比那些慷慨赴死的人少。每每看到老算盘挣扎着要逃跑去娶老婆的时候,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既心酸有愤怒的情感。淞沪会战终究会失败,四行仓库最终会被炮轰成一座废墟。面对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我又哪敢保证自己不会有逃跑的心呢?我会为了它而付出生命吗?

  当八百壮士或者主动、或者被迫舍生赴死、保全国之尊严的时候,河的另一旁,围观看戏的人们也因为他们而改变了态度,纷纷捐款捐物给仓库。他们用生命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我需要跟爸爸进行一场对话。

  观八佰有感 篇14

  今年八月份,国产军事电影《八佰》正在点映,我有幸在正式上映前一睹为快。“在苏州河的南岸,喝着咖啡就能看见北岸在打仗杀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事。”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88师524团坚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谢晋元团长奉命率军在四行仓库阻击敌人,掩护大军撤离。当进入了四行仓库就意味着变成了孤军,他们连接击退敌人多日,做出了顽强抵抗,守护着xx最后唯一属于中国军队的国土。。仓库中仅有420人,但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声称800人。很快,他们受到租界的民众支持,并举行了升旗仪式,虽然招来了日军的空袭,却让战士们的信念更加坚定,让人们抗日的信念更加坚定。最后得到特派员的撤退命令时,谢晋元团长才知道,这不过是蒋介石给英美等国逢场作戏罢了,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冒着日军的强大火力,最终撤退至英法租界。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的豪情壮志;看见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见了那些冷漠的人被打动,自发地捐献物资;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冷血与无情。这部电影让我体会到祖先们前赴后继以生命,伤痛和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和平是多么的可贵,因为战争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个国家的繁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是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战争让生命脆弱而渺小,让和平显得更加可贵。我们这一代人接触不到狼烟,战火的纷扰与威胁,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战争正无时无刻地摧残着一切。我们现在的安逸和平是无数个像八佰壮士一样的革命战士以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的,如今我们心念犹存,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不可亦不曾磨灭。5000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就再站起来,继续向前行,民族的意志永远与我们同在。

  观八佰有感 篇15

  快消品行业,都在讲金九银十,九月份显得格外的重要,所有的商家都在这个季节拿出各自的本领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恰巧,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又是同一天,因此9月20日前的销售结果就会非常的重要。

  选择“冲锋”作为本月的命题是我在看完《八佰》后的获得的一些感触。有人会问,一部爱国情结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和我们销售人员有什么联系呢?我想说的是,销售行业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人胜利,就会有人失败。没有人愿意失败,但是胜利的结果一定是建立在坚实的平台上。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人会在大义面前放弃尊严,放弃努力,哪怕付出的.代价是无比的,但是我们曾经努力过。这就好比是我们青啤营销人员,面对竞品的猛烈进攻,我们需要的不止是资源配置,我们还需要沉着的心理,多变的手段,踏实的技战术,必胜的信念。拿我负责的长治、晋城、临汾区域来说,雪花在20年疫情后的投入是显而易见,这就是敌军的重炮,不断的击打着我们的防线,因为,从去年打到今年,雪花在市区的店是越来越少,而我品在稳定存量的基础上,不断的去瓦解竞品,通过我品淡爽发挥小尖刀的作用,随后我在客情已经相对稳定的终端内开始做产品结构调整,这样的话我们在满足销量的基础上还做了进一步的产品调整,整体销售环节处于良性闭环状态,也提高了我品的防御高度。

  其次,老人带新人,这就像影片里的端午,老算盘这样的角色,他们也是从最初的贪生怕死当逃兵,到最后为了民族尊严,舍生取义,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就是老兵起到的带头作用,每个英雄的自报家门,一个个的飞身一跃,在敲打着每一个人内心。就像我们销售人员一样,如果在日常推进中,我作为负责人如果自身懒散,如果带领队员在市场冲锋陷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如果不够严于律己,队员们又如何能服从我的推进安排。那市场就不会得到改善,持续下去的话,我们就是这个市场第一罪人,所以为了尊严,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也要不断冲锋,向竞品发动攻击。让我们拧程一股绳,博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我们的青啤梦!

  观八佰有感 篇16

  壮烈是一碗酒,洒在一百零八条浩瀚的身躯上;壮烈是一汪泪,留在孟姜女踏着的万里长城上;壮烈是一束花,躺在一位烈士坟前,八佰壮士,四行仓库,一颗颗弹道,一个个烈士仍在脑海中浮现,四百官兵?八佰壮士!

  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当一只被冲散的湖北军沦落至此时,他们被冠以“逃兵”的耻辱暂收留至四行仓库内,羊拐瓜怂,小湖北只好在此留守,可等来的却是日本鬼子,将在四天之内铲平这里的这一可怕信息。

  然而,诺大的苏州河北岸的上海仅有一座四行仓库抵挡日本法西斯的步伐。第一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副团长谢晋元通过昨晚一夜未眠的准备,炸死、歼灭敌军数人,日军原定三小时踏平四行仓库的计划失败,只得撤退,苏州河南岸响起了“日军三小时未攻下四行仓库”的声音,让许多洋人又重新看待这满目疮痍的中国。夜里,苏州河南岸灯火辉煌,而驻守在北岸的壮士,望向南岸,也望向家乡亲人……

  可在这夜,日军侵略者沿水道进入仓库内,但是计划被及时发现。壮士们与敌人浴血拼杀,打退了敌人,度过第一个夜晚。第二日,日军更加嚣张,不仅公然违背国际条令,使用毒气弹,还用坦克等重型武器。这一仗不好打,壮士们拿着德式军械与日军进行抗争,拼命凿墙,炸毁一架架坦克,日军拿着防护盾,准备避开手榴弹,并深入其内部。

  手榴弹一个个被炸开了,眼见此,壮士们欲身披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陈树生将自己所剩的财物交给队友后,跑向洞口处,已身中数弹说:“娘,孩儿不孝了!”纵身一跃,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他壮士也将自己名字报出后,跳了下去。一个个声音感动了苏州河南岸的人们,人们悲泣、落泪,发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叹,三个小时又结束了,日军又一次以失败撤退。

  这天晚上,苏州河南岸的戏曲声吸引了北岸的壮士。一句句唱入了壮士们的心里,南岸天堂,北岸地狱;艰苦的一天再次结束了。第三天,一位位勇士冲桥,只为送取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刀子本是可以安安心心地跟着蓉姐开赌场,避开战争纷扰。可他通过这几天蜕变了,依然印下血手印冲桥,一步两步、十米、二十米……等到到桥头时已身中数枪,拼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甩出电话线,自己也被一枪爆头倒了下去。副团长谢晋元拨通了电话,可得到回应却是“这场无力的战斗,只是一场作给国际的戏,一切只是为了博取国际同情所做的罢了”的答复。晋元听此,心中恼怒,却无能为力,同时南岸的市民也纷纷捐钱捐物,蓉姐捐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团长决定明早举行升旗仪式。可这场升旗仪式无疑会让日军恼火,可即使这样,一个“升!依然升!必须升!”的声音响起,早上一起便举行了升旗仪式。将士们身杆笔直,向旗敬礼。日军则更加猖狂,派出了战斗机,对旗旁的将士进行扫射,旗被枪弹扫倒了,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一遍遍护旗。旗在空中飘扬,横尸遍野,只为守护那面残破的旗帜。烈士们紧紧抱在一起,护着了那希望。

  三个小时过去了,日军再次撤退,但那面旗帜也倒下了,晚上接到了撤军至苏州河南岸的命令。晋元不甘,却只得放弃驻扎四天的四行仓库。全体将士在夜晚向对岸冲,奋力冲!可狡猾的日军早已埋伏好,对壮士们进行扫射,一些勇士在后方托住,而另一些能冲进几个就代表这场苦仗没有白打,在仓库楼顶为壮士们歌唱。自己也一改之前怂样,坦然面对,置生死于度外,一个、两个、十个、20个……冲进了铁丝网之隔的苏州河南岸,晋元身中数枪,但依然指挥撤军,举着枪跪在地上,昏迷倒下了……

  他们是真正的壮士,壮士一去不复返!今日的幸福就是有这样一群有志之士为我们肩负的,请珍惜少年时,把握当下!

  观八佰有感 篇17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老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老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特别棒特别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返回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老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观八佰有感 篇18

  今年八月,电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观众也对这部电影非常认可。《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看完后,我这整个人都热泪盈眶,感动、激动、愤怒不已。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仓库与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的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进军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都将攻下哪里。而电影《八佰》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的一个小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经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了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团长杨瑞符集合部队做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驻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团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对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佰壮士”之说。

  《八佰》电影的最后,电影镜头从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慢慢过渡到了今天的繁荣的伤害,当东方明珠出现在眼前,苏州河静静地流淌。历史和现实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贵。

  《八佰》对淞沪会战的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导演管虎就用了一个“佰”字,体现了中国人都懂得中国军人的内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成为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赢得了胜利。这部电影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

  观八佰有感 篇19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

  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

  观八佰有感 篇20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0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观八佰有感 篇21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在静谧的苏州河畔演绎着曾经一段真实且惨烈的革命故事。仅仅一河之隔,此岸,繁华热闹,纸醉金迷;彼岸,炮火连天,生死搏斗。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户会战末期,国名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壮士。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的情景,更有民族耻辱感与自豪感相交错。

  影片开头的人们像看戏般望着对面的仓库,与身旁的人打赌他们能坚持几日。可这四百壮士真的只是让人看戏用的吗?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他们也会害怕也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也有生命啊!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了吧。四百壮士里有人很透彻地说了这样一句话;“靠我们这区区四百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抗,我们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这句话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绝望中的希望”。这四百人便是唤醒河对岸的一剂猛药!

  影片中令我一瞬间便泪目的就属陈树生身绑炸弹,首当其冲,跳下仓库,以一己之力唤醒其他壮士的爱国之志,若国人皆如此,倭寇怎敢”?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一具具燃烧的血肉之躯,是烧醒对岸的熊熊烈火啊!

  片中,四百壮士在日军的阻挠下,升起了国旗,在四行仓库始终屹立不倒,壮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他们的信念。他们向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坚持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立不倒。

  最后,河彼岸冷漠的人们不再冷漠,他们纷纷落下眼泪,推开铁门,伸出一双双希望之手,就像打败了内心面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重新有了希望。沉睡的东方雄狮已然觉醒“来生再见”四字诀别感动了河对岸的看客,也感动了身处和平时代的我,我想这是一种对情怀的激发。‘八佰’不只是八百壮士,更是八佰精神。“够花在淡红色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是的,在血色里,我看见了希望。

  带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曲未终,人未散,回归如尘的生活,是‘八佰壮士’最大的心愿,那渴望的双眼望向的大概是我们的现在。此情此心,青天郎朗,日月可鉴,作为后辈的我,不希望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和平时代的负重强行,同样匹夫有责。

  观八佰有感 篇22

  经过了一波三折,我终于如愿观看了《八佰》这部热播电影。

  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卢沟桥事件,侵占华北,随后中日全面开战。淞沪会战期间,日本与在上海的租界保持了微妙的默契,因此制造出苏州河一河两岸截然不同的场景。

  此时,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为壮声势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这场四行仓库保卫战,也是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

  在四天的顽强抵抗中,国军战士抱着必死之心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在苏州河的这一面血流成河、尸横遍地,而另一面却是繁花似锦、歌舞升平。正如团附林晋元说:“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身处地狱,”八百壮士”毫无怨言,坚守自己的信念,以弹丸之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激战四昼夜,用血肉之躯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剧中的端午、小湖北、瓜怂等几个胆小懦弱的人,经过战火的洗礼,最终也成为了勇敢的战士。还有一位叫陈树生的士兵,身绑炸药与手榴弹,从楼体跳下、坠入敌人的钢板阵中,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敌人的防御。随后,机枪连的战士们跟随陈树生,纷纷给自己绑上炸药,接连从楼上跳下,阻止日本军队在墙根安放炸药。苏州河南岸观战的一名爱国人士满含热泪感叹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身边也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我们被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而感动。

  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人们的爱国之心。苏州河对岸的民众开展了各种募捐,舍命扯电话线、想尽办法投放急需物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国旗……这些让我看的热血沸腾,恨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去帮助他们。

  最终,谢晋元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部队撤到对岸租界。谢晋元命令部队全体同时撤离时,插叙了特派员对谢晋元说的心里话:“历史一定会记住这场战斗,记住参与过这场战斗的人。而你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是的,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也会继承和发扬你们的爱国情怀!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存在着各种“战争”,应对这些,就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报效祖国,抵御外患!

  观八佰有感 篇23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观八佰有感 篇24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八佰,讲的是800个壮汉保卫上海的故事。

  故事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叫端午的人,带着他的弟弟小湖北,跟着湖北保安队去拯救上海,到达上海之后发现那里已经是一片废墟,正当众人的争吵的时候,还留在这里的日本人发现了他们,端午小湖北和他们的叔叔,躲在一面墙后面躲过一劫,小湖北他们跑出去之后亲眼目睹了那些日本人把逃兵通通杀掉的场景,而这时,他们的队友找到了他们,带她到了一个上海,惟一一个没有被占领的地方,租界和四行仓库,这里科普一下,为什么日本人不轰炸租界呢?因为租界是租给外国人的,所以日本人不敢炸,他们炸了的话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反抗他们,到了四行仓库之后,小湖北被派出去施工,而上海的难民,则搬到租界去住,第二天因为逃兵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一匹大白马,这批巴巴拉到处乱跑,引来了日本人的眼球,日本人认为他们是在挑衅他,于是发起了第一次进攻,这回他们可惨了,被中国人给埋伏了,被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但是,日本人也抓到一些中国人,他们打算拿中国人当人质,可我们中国人的枪法可不是盖的,将对面的日本人打了个精光,第二天日本人想拿炸药来炸塌整个楼,结果中国士兵跟拼了命一样,身上打着炸药一个一个跳了下去,第三天,中国人在楼顶升起了中国的旗帜,这简直就是在跟日本人说这是我们的地盘,你们谁呀?日本人愤怒极了,派出了飞机来扫射,可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硬,拼命不让中国的旗帜倒下去。第四天对面的人完全被打动了,拼命的捐钱,把那些唱戏的专门为对面的英雄唱了一个赵子龙威震长坂坡的故事,这时一个士兵的皮影戏被另外一个士兵给修好了,有个士兵问他,“我们老家每天都演关二爷,你怎么搞个赵子龙啊?”而他回答道,“那当然不一样,关二爷讲的是兄弟情谊,而赵子龙讲的是护国。”

  后面中国人被允许逃到租界,而是日本人早有阴谋,在中国人正在通过时,忽然射击,对面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一,各一各把手伸出门外,有的伸大拇指的有的声加油站有的声求救的,日本人不敢打了,士兵们成功到了租界。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篇电影我想哭,没有他们当年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我们现在的国富民强?为什么他们会一各一各的跳下楼,让自己的身体被炸药撕裂?为什么他们死了也要护着国旗,不让他倒下?因为他们坚信,未来的中国会更好,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国家不负牺牲英勇冲锋,国家抚养他们,他们守护国家,我刚看完的时候,我问我爸爸我觉得那匹白马猜应该是这篇电影的主角,不然他为什么能活这么久?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那匹白马代表的是人民的支持与信任,或者他代表的就是中国。而在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从今天的四行仓库,慢慢地展现到现在的上海,东方明珠,世贸大厦,都是在他们牺牲的基础上建立上来的,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忘记当年人民的痛苦。就算现在的祖国国富民安,山和水秀。可能有人不可以正视日本,让我一句话把你拉回现实:历史没有仇恨,时有记录,日本能把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国发展成这样已经很厉害,我们的国家人有很多不足他们的地方,所以与其凑合,他们不如努力学习,不能让未来的祖国,跟当年一样受他们欺负。加油吧!后浪!

  观八佰有感 篇25

  《八佰》长2个多小时。

  时间长,信息量不一定大。但是《八佰》讲上海租界的花花世界,也说复杂人性,所以它的信息量不小。

  它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有两个:一是当时从个人的角度揭示,中方对战争的准备多么不充分。且不说战火烧到门口了,租界里老百姓照样过自己的小日子、做自己的小生意(唱戏的唱戏、开赌场的开赌场)。就连战士们正一心想着回家收割庄稼,却糊里糊涂地进了战场。

  二是怕死和怕杀人多么难克服。怕死、不敢杀人是人的天性。只有在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后,人才能克服天性。而军人中最优秀者,才能成为军事机器。逃兵是《八佰》的主角。开始时,他们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打了那几天仗后,部分人成了英雄,但还有一部分人(比如老算盘)没有变化。

【观八佰有感】相关文章:

观《八佰》有感06-17

观《八佰》有感09-29

观八佰有感02-12

观《八佰》有感作文10-29

观电影《八佰》有感11-15

观《八佰》有感15篇09-15

观《八佰》有感(精选23篇)04-08

观《八佰》有感精选15篇10-29

观《八佰》有感(15篇)06-20

观影《八佰》有感400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