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日记作文3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篇1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今天,我们班的何老师带我们去校园里观察植物,我选的植物是绣球花,又名龙船花。
绣球花一般生长在马路边,小区里,校园里……它口渴了,雨姐姐给它水喝。它冷了,太阳公公给它温暖。在夜晚,它寂寞了,月亮哥哥陪它聊天。绣球花就在这种环境下慢慢长大。
绣球花的颜色一般有三种,粉红色,淡黄色和雪白色。
绣球花有着细细地花骨朵儿,一开始是嫩红的,软软的,后来渐渐变硬。
绣球花生长的地方一定要有阳光,水分和土壤。
我发现一朵绣球花里有朵左右的四叶草,奇特极了!它的茎是嫩红色的,嫩嫩的`,有些还带一点绿,像一个胆小的孩子。
我在告诉你们一点小知识吧!绣球花属于洋丹花的一种,它原产于中国与马来西亚种的。
朋友们!你们也喜欢上这美丽的绣球花吧!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篇2
星期天,我突发奇想地想看看蚂蚁怎样捉虫,我就找到一只大毛虫,用木棍夹起来,放在蚂蚁的附近。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只见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地面,好像闻到了气味。
接着它慢慢地向虫子这边爬过来,到了虫子的身边,先绕着虫子转了一圈。我以为它不能对付这个满身是刺的虫子。可不是这样,只见它那触角晃了两圈,猛地爬到毛虫身上,紧紧咬住了虫子的头。虫子扭来扭去,但小蚂蚁仍然毫不松口。 接着,又来了一只蚂蚁,接二连三,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蚂蚁的伙伴们都来了,一群蚂蚁终于把毛虫咬死了。它们用力将毛虫拖回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其中有一只力气大点的蚂蚁将毛虫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毛虫终于被蚂蚁从远处运慢慢地被拖进了蚂蚁窝里。
群蚁战毛虫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那就是集体力量大,在庞大的动物世界里,蚂蚁虽然是渺小的,但是它凭着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的生存着。想到了这里,我不禁对这小小的生灵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篇3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田野变绿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们可以春游了。
来到郊外,我们看到天变蓝了,蓝得像是被一大块蓝宝石盖住了。天边有几朵白云,显得更美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天上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人”字;小燕子也飞来飞去忙着做窝安家呢。
在郊外,我们还看到田野的麦苗、小草变绿了,像是给大地盖上一层绿地毯。柳树长出了嫩叶,在微风中舞动着枝条,向小朋友们招手。地上的野花有的绽开笑脸,有的含苞待放,每一个花骨朵都蕴含着一份神秘,让人更加期待。春姑娘唤醒了美丽的蝴蝶,蝴蝶展开七彩的翅膀,在花丛中飞舞,吸引着小朋友们追逐、奔跑。
在郊外,我们还看到河面的冰融化了,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里的小鱼,有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它们一会儿浮出水面呼吸空气,一会儿沉在水中追逐嬉戏,是多么快乐自由啊!往远处看,水面上有几只小船,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在划船,欢笑声连成一片。
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她带给我们许多欢乐,我喜欢春天。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篇4
小乌龟很可爱。它全身灰褐色,只有肚子下的颜色是青白色。它有一个坚硬无比的“盾牌”,那就是它的壳,上面布满了十三块大小不同的六边形花纹。小乌龟的头像个三角形,在它圆圆小小的眼睛下面有两块红色的图案。它的腿短而有力,脚蹼特别像小鸭子。再看它细细的尾巴,只有一厘米长,就像一根针。
小乌龟有点胆小。每当我把手放进盒子里想逗它玩时,它第一反应就是把头、四肢和尾巴藏进壳里,它把我当成了伤害它的人。等我走了好一会儿,它才露出脸来。
小乌龟翻身最有趣。有一次,我给它喂食时,它猛地将爪子放到盒子上方。如果你认为它是在向我索要食物的话,那你就错啦!它是在挣脱盒子。不过盒子太滑,它掉了下去,摔了个四脚朝天。它把脚和头用力撑着地面,“啪”的一声翻了过来。它又继续想爬出盒子,还是没成功,它再次冲了上去……
看着它坚持不懈的样子,我真为它骄傲!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篇5
卢老师组织我们班到济南的红叶谷去观赏红叶。昨天我激动的一晚上都没睡好觉,我盼望着能早点出发。
早晨,我和妈妈四点半起床吃早饭,来到学校等了好一会汽车才来。六点我们从学校出发,我和妈妈座到最后排,汽车上还放着电影,我在车上表现得不太好晕车了,做了四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红叶谷 。
下车以后,我看到来这玩的人真不少,真是人山人海的。满山的红叶像一片片红色的波浪,真好看!我们走的一片树林,看见有几只白孔雀,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动物,它们真是太漂亮了。
到了中午,我们在红叶谷里的一个饭店里吃饭。下午孙源良的爸爸带我们去爬山,我们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最高峰,虽然很累但是我感到很高兴。下山以后,我们就高兴坐车回家了。
【【精选】观察日记作文300字汇编五篇】相关文章: